蘇教版第8冊語文教學計劃3篇
好的語文教學計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蘇教版第8冊語文教學計劃,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蘇教版第8冊語文教學計劃一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說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養成愛護學習用品的習慣
(3)繼續學習寫鋼筆字的正確姿勢和方法,并養成習慣;培養預習課文的習慣。
(4)繼續學習寫毛筆字的正確姿勢和方法,并養成習慣。
(5)繼續培養留心觀察的習慣;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的習慣.
(6)繼續培養寫日記的習慣;能夠做到愛護圖書,并養成習慣。
2、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236個生字。能夠按筆畫順序正確默寫生字168個,能夠按字的結構把字書寫端正、寫勻稱。
(2)學習用鋼筆書寫行楷,提高書寫速度。
3、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一段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能當眾說話,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有禮貌。
(5)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6)養成先想后說的習慣。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3)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5)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6)能閱讀程度適合的少年兒童讀物,了解主要內容。
6、作文。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造。,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有順序、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錯誤明顯的句子。
(4)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書名號、省略號,破折號。
蘇教版第8冊語文教學計劃二
本學期認真貫徹區教學原則,繼續進行“激情高效課堂”的語文教學,扎實進行語言訓練,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樂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針對目標,可以采用以下方面的策略去應對。本學期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1、培養良好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貴在堅持,必須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精心培養。結合“自主預習復習”、“ 認真完成作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書寫時,隨時強調“三個一”隨時糾正學生的讀寫姿勢,常抓不懈。
2、字詞結合:在詞語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識記方法,讓學生掌握主動識字的工具——隨時查字典、詞典。學生在自主識字、趣味識字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讀準字音、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在認真教好本冊課文中字詞的同時,注意教會學生在生活中認讀字詞,讓學生把在讀書、看報、街頭廣告、參觀中遇到的生字詞記下來,通過查字典或詞典、問別人等途徑,讀準字音,理解詞義;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增加積累。
3、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第一,有目的地安排于閱讀教學之前。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收集關于課文時代背景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之服務于閱讀教學,即把閱讀教學的課前預習與課外閱讀掛起鉤來。這樣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第二,有目的地滲透于閱讀教學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課中閱讀與所學課文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之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與指導,從而解決閱讀教學中的難點,疏通學生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即把閱讀教學的課中教學指導與課外閱讀指導結合起來。第三,有目的地延伸與閱讀教學之外。教師指導學生課后運用閱讀課上所學到的知識、能力及讀書方法去舉一反三,獨立讀懂課外閱讀教材。即把閱讀教學后的學法運用體現在課外閱讀中去,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教學目的。
4、習作指導:針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入手,重視閱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正確處理“讀”與“寫”的關系。《習作1》可以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自己先讀讀《我的建議》主要寫了什么?小作者建議你做什么?你能接受他的建議嗎?為什么?因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寫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雖然很普通,但作者寫得很美,寫出了別人沒有觀察到的東西,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最迷人的池塘”,他沒有具體寫,這樣,同學們不是更想去了嗎?然后再宣布本次習作內容:《我的建議》。春天來了,大家想去春游嗎?你認為到哪里去最好?請仿照例文寫個建議。最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滿意了,再謄寫到作文簿上。讓學生明白“作文”是什么。其次,引導學生不僅多看課內書,還應該多涉獵一些課外書籍及古詩詞,開展班級的讀書、讀報背誦古詩比賽,激發學生多讀書、愛讀書的良好習慣,逐步提高習作水平。
蘇教版第8冊語文教學計劃三
針對小學語文作業單調,枯燥,量多而脫離實踐,為此,我將積極嘗試,努力創新,從作業形式,內容評價等方面著手,在形式上追求活潑多樣,內容上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在評價上倡導參與激勵,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1、作業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
如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畫一副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敬愛的老師。重陽節,布置學生為家里的老人過節,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受到關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讓學生定時看電視,看時事新聞,然后談感受。真正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身邊的人和事,關注他人,關注社會。不僅利用作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2、作業內容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
我認為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除了寫一些必要的詞語,背一些該背的課文外,不妨騰出一點空間,設計一些語文個性化練習,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讓作業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園地。例如,在學課文《蘋果里的五角星》之前,布置學生預習,蘋果的外形有什么特點?蘋果與五角星有什么聯系?這個作業設計立足于課文,努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另外,改寫課文,續編故事,表演劇本等都是學生樂于接受,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很好的語文作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