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方法有哪些
在學習歷程中,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數學成績特別差,該怎么辦啊?聽課效率不好怎么辦?作業總出錯怎么辦?這些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并阻礙著大家學習的腳步,成為你提升成績的障礙。
優化學習方法是廣大學子的追求,結合多年的學習歷程,從知識的整理、知識的鞏固和知識的提取方面小結了具體的方法;并且任何學習方法的高效都要與良好的個性品質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高效方法的作用,提高學習成績。
高效學習方法有哪些
一、不能掌握正確方法的學生,在學習中常有如下表現:
1.學習無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
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
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
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
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余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
這樣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
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愿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
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4.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
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系,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
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于“游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5.不會聽課: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錄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課后不及時復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6.不會閱讀:
這主要表現在不善于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中,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系,要么廣種薄收,要么精讀于一而漏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閱讀之后沒有什么收獲。
7.抓不住重點和難點:
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于尋找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擊結果分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8.理論與實際脫離:
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
而方法不當的學生往往只滿足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于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驗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
9.不善于科學用腦:
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于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
上述表現是中小學生中最常見的,一個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總會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表現。認識到這些表現,進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
三、影響孩子學習方法不當的因素
為什么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昵?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
現在的中小學中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所以,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力水平、意志狀況等。
1.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會誤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2.對各科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
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
有的學生說:“上小學時,我的成績挺好??蓜偵铣踔?,就感到學習很吃力,成績上不去,心中很著急,該怎么辦昵?”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
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學生發愁:“我其他成績都不錯,可為什么就學不好外語昵?”原因也可能在于他沒有認識到外語學習的特點。
作為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活動。
例如我們的教育專家和老師在開發融會貫通學習軟件時,就各學科的學習特點專門為學生制定了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和學習指南。
幫孩子了解各科的學習特點及學習方法使孩子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并掌握方法。所以說好的學習計劃是好的開端,一個學習優秀的學生須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3.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
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不清。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
快捷的方法是首先總結成功者已有的科學學習方法。
成功者的科學經驗是經過無數人驗證的結果,效果突出,那么您照方抓藥,拿來自用。
經您試用,確實有效,您就可以把它變成自己固定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恒,定會獲益匪淺。
學習狀況:
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自卑,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
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性。
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征的別人的方法僅是參考而己。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個學習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種成功學習的方法。
有的人喜歡呆在空曠的大房間里看書,有的人喜歡縮在狹小的房間里看書,而有的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由于“生物鐘”的不同,有的人利用白天學習,有的人利用晚上學習。
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式本身都無可厚非。
4.缺乏學習的動力: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
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5.沒有堅強毅力和恒心: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
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己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愿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
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來克服意志薄弱的狀態。
6.缺乏好老師的指導:
很多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么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