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
只有反復思考、探索問題的實質,不斷地獨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會求解各種各樣的物理習題。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一
一、物理學習是模塊化的,共分四個模塊:
1.對概念的理解,不能單純地去背誦。面對一個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實際解題中作用。
2.概念的應用:理解概念之后,對它的應用就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了。解題是,要抓住,每道題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給你條件,只要將條件與物理量相對應,然后代到相應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綜合:物理的各個章節中,除了光學相對獨立之外,其它都是聯系很緊密的,必須注意將他們之間前呼后應起來。
二、如何做習題:
做習題特別是理科習題時,必須把握量與質的關系。主要抓做題的質量。“我”在高中期間從未買過習題,主要是做完書上以及老師給出的題后,總結出每道題的解題思路。解題的過程分為:
1. 分析物理進程:把過程抽象為物理量
2. 利用數學將題解出來
三、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于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別人用起來好的方法。
2)做題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做題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題后,都看看是怎樣得出的,看看對以后有什么可借鑒的,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之腦后。這樣,“我”考試的時候就快了,不象別人,到了考試的時候又去忙著推導。
3)要即錯即問,多與老師、同學討論問題,不要害羞。
4)復習要一遍一遍地反復復習。
5)對于參考書,成績不是太好的同學,買的時候要找那些有解析、總結歸納比較好的書,而非是那種單純給出答案的書。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二
1.預習
學習的第一個環節是預習。有的同學不注重聽課前的這一環節,會說我在初中從來就沒有這個習慣。這里我們需要注意,高中物理與初中有所不同,無論是從課程要求的程度,還是課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們在上課之前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
在每次上課前,抽出一段時間(沒有時間的限制,長則20分鐘,短則課前的5、6分鐘,重要的是過程。)將知識預先瀏覽一下,一則可以幫助我們熟悉課上所要學習的知識,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二則可以使我們明確課堂的重點,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聽課,有的同學感到聽課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預習可以培養鍛煉我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進入大學深造或走上工作崗位,這些可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應該逐漸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
2.上課
上課是我們學習的中心環節。對此我準備強調三個問題:
(1)主動聽課。
有人將我們的聽課分成了三種類型:即主動型、自覺型和強制型。主動型就是能夠根據老師講課的程序主動自覺地思考,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難點和重點進行推理性的思維和接受;自覺型則是能對老師講課的程序進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講解的內容和基礎知識,對難點和重點一般不能進行自覺推理思維,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這一過程;而強制型則是指在課堂學習中,思維遲緩,推理滯留,必須在老師的不斷指導啟發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那么,你屬于哪一種類型呢?我說,如果你屬于強制型,那你要試著改變自己,由強制型變為自覺型;如果你是自覺型,那么你就要加強主動意識,努力變成主動型,畢竟“我們是學習的主人”!總之,我們應該以主動的態度去聽講,積極地進行思考,努力參與到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去。
(2)注意課堂要點。
要聽好課,我們應善于抓課堂的要點,這主要是指重點和難點兩個方面。上課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去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內容。老師在講課時總是將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點上,進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點強調;或板書綱目,理清頭緒;或條分縷析,仔細講解等,我們應培養自己善于去抓住這些。對于難點,則可能因人而異,這就需要我們在預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到時候注意專心專意,仔細聽講。總之,我們要做到“會聽”,能“聽出門道”。
(3)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
有的同學總是感到困惑,說“上課時注意了聽課,就忘了記筆記;而記了筆記,就又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了”。對此,我們應認識清楚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聽課是主要的方面,記筆記是輔助的學習手段。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記筆記呢?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將“記筆記”變成老師的“課堂語錄”,也不應該將“記筆記”變成“板書復印”。筆記中我們要記的內容應該有:記課堂重點、記課堂難點、記課堂疑點、記補充結論或例題等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記課堂“靈感”等等。總之,我們應該有摘要、有重點地記。
有的同學從來就沒有記筆記的習慣,這是不好的,特別是對于高中物理學習中是不行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聽課時間有限,老師講的內容轉瞬即逝,我們對知識的記憶隨時間延伸會逐漸遺忘,沒有筆記我們以后就沒有辦法進行復習。
3.復習
有的同學課后總是急著去完成作業,結果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翻課本、筆記。而在這里我要強調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而應該靜下心來將當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作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復習的方法我們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步驟進行:首先不看課本、筆記,對知識進行嘗試回憶,這樣可以強化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之后我們再鉆研課本、整理筆記,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使對知識的掌握形成系統。
另外,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識在學習最初的兩三天內遺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們對知識進行及時的復習也是戰勝遺忘的需要。
4.作業
在復習的基礎上,我們再做作業。在這里,我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概念,很多同學認為完成作業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在課后安排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二是運用課上所學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明確這兩點是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做作業時,一方面應該認真對待,獨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思考,看知識是如何運用的,注意對知識進行總結。我們應時刻記著“我們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對知識掌握水平”,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
5.質疑
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中,我們必然會產生疑難問題和解題錯誤。及時消滅這些“學習中的攔路虎”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有的同學不注意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對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其結果是越積越多,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對于疑難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想辦法(如請教同學、老師或翻閱資料等)解決,對錯題則應該注意分析錯誤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錯還是計算粗心致錯,是套用公式致錯還是題意理解不清致錯等等。另外,我們還應該通過思考,逐步培養自己善于針對所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這里,我建議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個“疑難、錯題本”,專門記錄收集自己的疑難問題和典型錯誤,這也可以為我們今后對知識進行復習提供有效的素材。
要經常進行錯題改正,建立錯題檔案本,錯題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須要做定期復習,并且做上標記。一道錯題,若第一次復習題做對了,可以做上標記,時間過得長一些再復習,若復習三次都對了,可以做上標記,可以暫時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高一學年期末考試前再復習,這樣,雖然你抄的錯題越來越多,但通過每次的定期復習,不會做的、再做錯的題目應該越來越少。
關于做錯題本的建議:
(1)分類別抄錯題。(用什么樣的類別自定,例如按“章節”)。
(2)抄錯題本身就是一次復習。用明顯的顏色總結,歸納錯誤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結。
(3)將題目抄在正頁,在反面抄錄答案,每一頁在頁邊上開辟空白行,專供寫錯誤原因,得出的小結以及復習的標記(日期,第n次)等用。在這部分中,有一個問題需要再明確一下,就是對做題的格式,對做題的必要的文字說明的嚴格要求,這樣嚴格要求是不是限制了同學們的思維呢?我們認為不是,同學們在拿到一道題,尤其是較難題,復雜題時,思考的過程可以在草稿紙上進行,不受格式的約束,應該形成一個大致清晰的思路,進而得到正確的答案。這時再往作業本上寫,或寫在考試的答題紙上的時候,應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思路,它需要非常嚴密的推證,包括物理量的假設,適量公式的條件,以及過渡的話,等等,這應該讓每一個看的人都能明白你的思路和方法。
6.小結
學習的最后一個是對所學知識的小結。小結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綱,將當天所學的知識要點以提綱的形式列出,這樣可以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清晰的脈絡,使我們對它的理解更為深入,掌握起來更為系統。
以上六個環節是學習新課的基本進程,它們環環相扣,每一環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環,都會對學習的進程產生不良影響。在這六個環節之外,我們在學習每一章前后,還應該有“計劃”和“系統”兩個環節,即在學習每一章前,我們應對這一章內容進行預覽,根據要學習的內容制訂一個學習計劃,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此外,在學完每一章后,我們就應該對這一章進行系統總結,常用的方法是畫該章的知識網絡圖,它可以使我們對該章的知識有一系統的了解,讓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重新認識該章,實現對知識掌握的“升華”。
當然,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我們還應該再多一個“知識拓展”的環節。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再參考一些參考書、課外資料,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對此,在這里我們不再贅述。
其實對于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每一位同學以前都有所了解,現在我們提出來進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引起同學們的重視。
只要我們能嚴格落實學習進程的這幾個環節,將學習踏踏實實地對待,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有一個好的成績!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三
1、軸:弄清直角坐標系中,橫軸、縱軸代表的含義,即圖像是描述哪兩個物理量間的關系,是位移-時間關系?還是速度-時間關系?等等……,同時注意單位及標度。
2、點:弄清圖像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實質是兩個軸所代表的物理量的瞬時對應關系,如代表t時刻的位移s,或t時刻對應的速度等等。
3、線:圖像上的一段直線或曲線一般對應一段物理過程,給出了縱軸代表的物理量隨橫軸代表的物理量的變化過程。
4、面:圖像和坐標軸所夾的"面積"往往代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規律,看兩軸代表的物理量的"積"有無實際的物理意義,可以從物理公式分析,也可從單位的角度分析,如s-t圖像"面積"無實際意義,不予討論, 圖像"面積"代表對應的位移。
5、斜:即斜率,也往往代表另一個物理量的規律,看兩軸所代表物理量的變化之比的含義。同樣可以從物理公式或單位的角度分析,如s-t圖像中,斜率代表速度等……
6、截:即縱軸截距,一般代表物理過程的初狀態情況,即時間為零時的位移或速度的值。當然,對物理圖像的全面了解,還需同學們今后慢慢體會和提高,如對矢量及標量的正確處理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