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物理復習題: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2)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6.如圖所示,是水物質三種狀態下的物 理模型,甲圖的物質處于 氣體 狀態,該物質由乙圖直接變成甲圖的過程中物體的內能 變大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①固態物質中,分子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因此固體具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谝簯B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此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但有一定的體積;
?、蹥鈶B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易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容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確定的體積.
(2)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汽化過程吸熱,物體內能增大.
解答: 解:(1)分析這三個圖可見:甲圖分子排列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是氣體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圖分子排列沒有固定的位置,比較松散,是液體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圖分子排列十分緊密,是固體分子的排列模型.
(2)物質由乙圖直接變成甲圖的過程,也就是由液態變成氣態,屬于汽化現象,需要吸熱,物體內能變大.
故答案為:氣體;變大.
點評: 本題考查了分子的結構模型的識別以及物態變化的掌握,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相對比較簡單.
17.固態物質分子間排列比液態和氣態分子間排列要緊密得多,所以分子間的作用力更 強 (填“強”或“弱”),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 體積 和形狀.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固體中分子作用力比較強,固體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中分子作用力較弱,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但占有一定的體積;氣體中分子作用力更弱,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確定的體積.
解答: 解:在固體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較強,因而固體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故答案為:強;體積.
點評: 正確理解掌握物質的三種狀態的分子排列、分子間距、分子間作用力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
18.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固體分子的排列緊密,分子間的距離 小 ,作用力 很大 .在固體內部的分子只能在各自的位置附近做運動.氣體很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的距離 大 ,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 較小 .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分子間同時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間的引力使得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2)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易被壓縮;
液態時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不易被壓縮;
氣態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運動,所以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易被壓縮.
解答: 解: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運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
氣體分子間距離較大,分子間作用力較 小,故氣體容易被壓縮.
故答案為:小;很大;大;較小.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子間的作用力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
19.分別處于固態,液態,氣態的三種物質,具有流動性的是 液態 和 氣態 ,具有一定體積和形狀的是 固態 .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物質一般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式存在、物質處于不同狀態下,分子間距離大小不同,造成分子間相互作用力不同,使得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
解答: 解:固態物質中,分子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但有一定的體積.
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具有流動性,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容易被壓縮.
故答案為:液態;氣態;固態.
點評: 固液氣三種狀態的不同,不僅要記住,而且要從分子的排列情況上去理解.
20.固態物質與液態物質相比,固態物質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大 ;液態物質與氣態物質相比,氣態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 小 .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組成物體的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與斥力,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分子間距離越大,分子作用力越小,分子間距離越小,分子作用力越大.
解答: 解:固態物質與液態物質相比,固態物質分子間距離小,液態物質分子間的距離大,因此固態物質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大;液態物質與氣態物質相比,液態物質分子間的距離小,氣態物質分子間的距離大,故氣態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小.
故答案為:大;小.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分子間距及分子作用力的理解.固態中分子間距最小,分子作用力最大.氣態中分子間距最大,分子作用力最小.
21.(2011秋•河南月考)圖是同種物質的三種不同狀態下的分子結構,其中甲圖表示物質處于 固體 狀態,物質從丙圖變化到乙圖時,體積 變小 ,分子間的作用力 變大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要 放 熱.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固態物質的分子排列規則,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學生,如圖甲,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2)液體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課間教室中的學 生,如圖乙,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3)氣態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的約束,就像操場上亂跑的學生,如圖丙,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高速想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容易被壓縮.因而, 氣體具有流動性.
(4)物質由一種物態變為另一種物態即發生物態變化時,伴隨吸熱或放熱.
解答: 解:(1)圖甲分子排列規則,該物質是固態,乙圖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該物質是液態,丙圖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該物質是氣態;
(2)由氣態變為液態,物質體積變小,分子間的作用力變大,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
故答案是:固體;變小;變大;放.
點評: 本題考 查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和固態、液態、氣態的基本特性,屬于識記性內容,比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