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物理學習方法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時間: 如英2 物理學習方法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天氣與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 氣候 概念 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區別 短時間 經常變化 長時間 變化不大 聯系 兩者都是指大氣的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2.天氣預報圖

  (1)氣象預報圖(衛星云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雨區,其越濃說明云層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氣符號圖:(識別常用天氣符號P46圖3.6)

  (3)天氣預報圖: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氣溫的單位一般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③風力和風向的表示方法。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指風的大小。

  ④污染指數與空氣質量等級:指數小,質量好;級別大,質量差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會計算氣溫日較差。氣溫的日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連在一起組成的線。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P53圖3.17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三、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暖濕氣流上升運動)

  2.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P56圖3.21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世界“雨級”);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世界“干極”)。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四、世界的氣候

  1.降水的季節變化(時間)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

  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40° 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

  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40° 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羅馬;

  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60° 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2.影響氣候的因素和氣候類型的分布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試舉例分析。

  緯度位置影響——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海陸位置影響——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臺灣島臺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

  (2)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 氣溫 降水 緯度位置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附近多,兩極地區少,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少(限于大陸東岸地區) 海陸位置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從沿海到內陸降水越來越少(溫帶地區最明顯) 地形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3)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P58圖3.23

  ①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a.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b.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

  c.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d.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a.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是低溫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主要位于大陸西岸的30°~40°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c.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在夏季。

  d.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40°~60°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③寒帶氣候:分布在南極洲和北冰洋沿岸;終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區;氣候復雜,有垂直變化。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口增長: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趨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趨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5億。(說明人口數據是一個動態的數據,也就是說是一個變化的數據。所以要說清楚人口數據是哪一年的數據,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為準。)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就高。B.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總人口/總面積(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人口分布: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原因:①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②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寒、熱、高、干)。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亞馬遜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極端干旱;過于濕熱;終年嚴寒等。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①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②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于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③采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1)原因: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a)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b)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來劃分。(世界上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說明:三大人種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其次還有各人種混居區。)

  二、語言和宗教

  (一) 主要語言的分布(見教材P75圖4.13)

  1.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世界三大宗教:__、伊斯蘭教、佛教

  __: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宗教建筑:__——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 佛教——寺廟,佛塔。)

  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

  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筑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無 無 無大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影響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環境因素:地形、氣候、資源、交通等P80

  (2)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筑特點 因紐特人的冰屋 嚴寒 冰塊構筑,低矮,無窗,門小,墻厚,保溫性好。黃土高原的窯洞 干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干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干燥墻厚,窗小。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375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下数学练习册答案| 蛇花| 5.25心理健康日主题班会ppt| 87版七仙女台湾| 2024头像| 谷桃子| 小马宝莉之小马国女孩| 天下免费大全正版资料| 冰雪十一天| 白上之黑电影| 高尔夫频道| 心跳影视| deathnote| 欧美动作电影| 新上海滩张国荣和宁静| 红灯区 电影|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naughty america| 变形金刚5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张晓晨个人资料简介| 爱欲1990未删减版播放|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 巴霍巴利王2国语版在线观看免费| 姐妹微电影| 库里高清壁纸| 伊迪娜·门泽尔| 带圈圈的序号1到30| 滑胎最凶的食物孕早期| 韩国电影《姐姐》| 日本大片ppt免费ppt电影|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电影| 西楚霸王| 毕业论文5000字大专| 极寒复出| 战无双| 李顺大造屋| 下巴有个凹陷| 凤凰资讯台| 美女拉屎| 那些女人演员表全部名单| 五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