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物理復習題: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微觀世界通常是指分子、原子等粒子層面的物質世界,而除微觀世界以外的物質世界被稱為宏觀世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中考物理物態微觀的模型期末考試訓練試題,歡迎參閱!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期末復習題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15•邗江區一模)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 )
A.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在水分子、氫原子和電子中,尺度最小的是電子
C.當物體的溫度降至0℃時,分子就停止運動
D.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沒有空隙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宇宙有層次之分,是由無數天體組成,地球是太陽系中的普通的一員,不是宇宙的中心
(2)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組成.
(3)分子永不停歇的 做無規則運動.
(4)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易被壓縮.
解答: 解:A、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故A錯誤;
B、在水分子、氫原子和電子中,尺度最小的是電子,故B正確;
C、當物體的溫度降至0℃時,分子扔在永不停歇的做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分子動理論、原子結構、宇宙結構等,所考查內容均為物理中的常見知識點,要求學生熟練掌握.
2.(2015•寧化縣模擬)90℃的水全部變成120℃的水蒸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些水蒸氣的內能比水的小
B.液態水分子間距比氣態水分子的大
C.水蒸氣只能通過熱傳遞途徑變為水
D.水分子在125℃時比90℃時熱運動更激烈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內能的概念;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專題: 分子熱運動、內能;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據微粒的基本性質解答:分子之間有間隔,在發生三態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只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化.
解答: 解:
A、溫度越高,分子具有的能量越大,所以水蒸氣的內能比水的內能大.此選項錯誤;
B、水變成水蒸氣是狀態改變,在此變化過程中分子間的間隔增大了.所以氣態水分子間距比液態水分子間距大.此選項錯誤;
C、水蒸氣可以通過熱傳遞和做功兩個途徑變為水.此選項錯誤;
D、微粒本身的體積、質量不變,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所以水分子在125℃時比90℃時熱運動更激烈.此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 了變化.
3.(2015春•潛江期中)固體、液體、氣體分子間的距離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A.固體、液體、氣體 B.氣體、液體、固體
C.固體、氣體、液體 D.液體、固體、氣體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分子熱運動、內能.
分析: 根據分子間的作用力和固體、液體、氣體的特點來判斷.
解答: 解:固體分子被緊緊吸引成一堆,固體間的作用力相當大,固體間分子的距離最小,固體分子間的作用力比氣液要大;液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大,分子則較緊密堆積,分子與分子的距離較大,所以液體間的作用力比氣體大;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很弱,分子間的距離最大;所以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從小到大排列的次序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考 查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和固體、液體、氣體的特點的知識點,要求學生牢固掌握.
4.由于肉眼無法觀察到物質的內部結構,這給人們探究物質的結構帶來了困難,科學家們是怎樣解決的( )
A.憑自己的想象來定義物質的內部結構
B.把物質不斷分割,分到物質看不見為止
C.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證據來證實自己的猜想
D.利用數學公式和物理理論來推理得出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物理學方法.
分析: 由于肉眼無法觀察到物質的內部結構,這給人們探究物質的結構帶來了困難,科學家們采用根據現象首先進行假設,再收集證據進行驗證.
解答: 解:A、憑自己的想象來定義物質的內部結構這是偽科學.不符合題意.
B、物質內部結構是微觀結構,用眼睛無法分辨.即使把物質不斷分割,人眼也無法看到.不符合題 意.
C、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假設,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證據來證實自己的猜想.符合題意.
D、數學公式和物理理論無法推導物質的內部結構.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實驗探究過程中,要提出問題,然后進行猜想假設,再用實驗或數據等去證明其正確性.
5.下面是云貴中學水和火鉗的自述,其中正確的是( )
A.水說:可悲啊,由于我分子間隔比較大,又會流,所以天天都要充廁所
B.水說:我的比熱容大,多喝我啊,可以調節體溫
C.火鉗說:我的動力臂長,用我撿垃圾既方便又干凈
D.火鉗說:我有很多自由電子,千萬不能用我去插入電路插座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杠桿的分類;導體.
專題: 其他綜合題.
分析: (1)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與斥力;固體分子間作用力最大,使物體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液體分子間作用力次之,使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氣體分子間作用力最小,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2)水的比熱容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所以可以用水冷卻降溫.
(3)杠桿可以分為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4)金屬中有大量能夠自由移動的自由電子,是導體.
解答: 解:A、液體分子之間作用力比固體小,能夠流動,可以用來沖廁所;故A錯誤;
B、水的比熱容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所以多喝水可以調節體溫;故B正確;
C、撿東西用的火鉗,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C敘述錯誤;
D、火鉗是金屬制成的,屬于導體,插入電路插座會發生觸電,故D敘述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熟記知識點即可正確解答,屬于基礎題.
6.固態、液態、氣態所對應的分子狀態如圖所示.關于不同狀態下分子間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狀態分子間只有引力,沒有斥力
B.只有乙狀態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丙狀態分子間力的作用最弱
D.任何狀態下分子間的引力都大于斥力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物質的三態是指:固態、液態、氣態.
(1)固態物質:分子排列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2)液態物質: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3)氣態物質: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易被壓縮,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解答: 解:AB.分子之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AB錯誤;
C.丙狀態是氣體分子的模型,分子間距離較大,作用力較弱,C正確;
D.在平時狀態下,物質內分子的引力等于斥力,D錯誤.
故選C.
點評: 物質的分子的狀態通過圖形判斷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是一個考點,要注意掌握.
7.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從強到弱的排列順序( )
A.固體、液體、氣體 B.液體、氣體、固體
C.氣體、固體、液體 D.氣體、液體、固體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應用題;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分子間的作用力的強弱與物質的狀態有關.
解答: 解:因為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故固體分子間的作用力較強;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液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弱;氣體既沒一定形狀也沒一定體積,氣體分子間作用力最弱.
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不同狀態物質的分子間作用力的強弱不同,是中招的熱點.
8.固體、液體、氣體分子間的距離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A.固體、氣體、液體 B.氣體、液體、固體
C.液體、固體、氣體 D.固體、液體、氣體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分子熱運動、內能.
分析: 固體分子被緊緊吸引成一堆,固體間的作用力相當大,固體間分子的距離最小,固體分子間的作用力比氣液要大;液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大,分子則較緊密堆積,分子與分子的距離較大,所以液體間的作用力比氣體大;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很弱,分子間的距離最大.
解答: 解: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從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氣體、液體、固體;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大小從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
故選B.
點評: 考查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和固體、液體、氣體的特點的知識點,要求學生牢固掌握.
9.下列關于物質微觀結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的微觀模型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分子是可以用人眼直接觀察到的
B.所有的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時體積都變小
C.所有的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時體積都增大
D.物質的狀態變化時,體積發生變化,與物質分子的排列方式無關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的體積很小,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
(2)一般來說,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小,密度變大,但是水由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要變大,密度減小.
(3)固態時分子,間距很小,液態時分子間距比固態大些,氣體分子間距很大.
(4)物質狀態變化時體積發生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大小;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氣體時分子間間隔增大,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固態時分子間間隔減小.
解答: 解:A、分子很小,不能用人眼直接觀察到,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水由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要變大,這是個特例,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在質量一定時,分子的個數相同,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分子間距變大,體積增大,該選項說法正確;
D、物質的狀態變化時,體積發生變化,是由于物質分子的排列方式發生了變化,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的微觀結構,以及物質狀態變化時分子排列、間距、作用力的變化情況,是一道基礎題.
10.下列關于物質特征的一些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有一定體積和形狀
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沒有一定的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
D.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固態時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易被壓縮.
(2)液態時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液態時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不易被壓縮.
(3)氣態分子除碰撞外,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幾乎沒有,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易被壓縮.
解答: 解:A、固體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有一定體積和形狀,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液態時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氣體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幾乎沒有,因此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的三種狀態的分子排列、間距、作用力情況,屬于識記性內容,是一道基礎題.
11.液態的蠟在凝固成固體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這說明( )
A.從液態到固態時,分子間距離變大
B.從液態到固態時,分子間距離變小
C.同種物質液態的分子與固態的分子不同
D.液態變為固態后分子間就無空隙了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答本題應掌握:液體變成固體時由于分子間距離減小而使體積減小.
解答: 解:液態的蠟凝固時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距離減小了,由此可說明多數物體從液體變為固體時體積減小.
故選B.
點評: 要記住多數物體從液體變為固體體積減小.
12.物質的狀態改變時體積發生改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態物質的分子間的作用力較固體分子間的作用力大
B.固體物質具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是因為構成它們的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
C.氣態物質的分子的間距很大,分子間作用力極小,容易被壓縮
D.主要是由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發生變化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應用題;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主要從物質的三種狀態的分子排列、間距、作用力去分析.
①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固態時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易被壓縮.
②液態時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液態時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不易被壓縮.
③氣態分子除碰撞外,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幾乎沒有.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易被壓縮.
解答: 解:A、液態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符合題意;
B、固態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固態時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符合題意;
C、氣態分子除碰撞外,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幾乎沒有.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易被壓縮,不符合題意;
D、物質狀態的改變,分子間距發生改變,質量一定時,分子的個數相同,分子間距變化,即是排列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正確掌握物質的三種狀態的分子排列、間距、作用力,是一道基礎題.
13.下列現象或事例與對應的物理知識連線錯誤的是( )
A.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及體積﹣﹣﹣﹣分子間距很大,分子幾乎不受力
B.鞋底上的花紋﹣﹣﹣﹣增大摩擦
C.鐵軌鋪在路枕上﹣﹣﹣﹣﹣減小壓力
D.船閘﹣﹣﹣﹣連通器原理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連通器原理.
專題: 其他綜合題.
分析: (1)氣體分子間距離較大,分子間作用力較小,故氣體容易被壓縮,氣體是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的.
(2)摩擦力的大小與壓 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兩種方法.
(3)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減小壓強.
(4)連通器是指上端開口、底部相連通的容器;連通器特點是:靜止在連通器中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直 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總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答: 解:A、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是因為氣體分子間距較大,分子間作用力很小,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鞋底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紋,增大了鞋與地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了摩擦力,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列車從鐵軌上行駛,對路基的壓力一定,鐵軌鋪在枕木上,增大了路基的受力面積,減小了壓強,從而達到保護路基的目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D、船閘利用了連通器原理,在連通器中同種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液面總保持相平,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本題綜合性較強,考查了學生對物質微觀模型、摩擦、壓強以及連通器的掌握,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比較簡單.
14.關于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分子結構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
B.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
C.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作用力極小
D.固態、液態、氣態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其結構特點大同小異沒有根本區別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應用題;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固體物質分子位置固定,分子間距離較小,分子力較大;
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分子間作用力小;
氣體分子間距較大,分子力較小,分子可以自由運動;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結構不同.
解答: 解:A、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故A正確;
B、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故B正確;
C、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作用力極小,故C正確;
D、固態、液態、氣態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其結構特點不同,由于分子排列不同、物質結構不同,因此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的性質不同;
故選AB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固、液、氣態物質的組成及分子間的作用力,是一道基礎題.
15.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體積都變小
B.體積都變大
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
D.無法判斷
考點: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
專題: 密度及其應用.
分析: 物質存在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固態時分子,間距很小,液態時分子間距比固態大些,氣體分子間距很大.
解答: 解:液態時分子間距比較小,氣體分子間距很大.在質量一定時,分子的個數相同,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分子間距變大,體積增大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的微觀結構,以及物質狀態變化時分子排列、間距、作用力的變化情況,是一道基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