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物理考題分析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試綱要已經發布,通過對比發現今年的物理考試綱要與2014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試綱要基本相差不大,主要差異體現在“機械運動和力”和“電和磁”兩大主題中。
安徽省中考物理考題分析
在“機械運動和力”有三處變化:
1、2014年要求“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滑動摩擦力)”修改為“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物體的慣性”修改為“理解慣性的意義,能用慣性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3、“能說明浮力產生的原因”修改為“能結合對規則物體在液體中的受力分析說明浮力產生的原因”。
在“電和磁”主題中有一處刪除,一處修改:
1、刪除了“能對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間關系的實驗過程做出正確的說明,以及得出正確的結論等”;
2、把“理解電功率的概念”修改為“理解電功率的意義”。其他內容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本文主要針對綱要中修改的知識點和要求,并結合物理課程標準,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1、關于對“摩擦力”的要求在物理課程標準中屬于最低的“了解”水平,而今年的考試剛要中“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屬于“理解”(B)的水平層次,這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可能具有選拔功能。而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未明顯涉及到,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階段注意補充強調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必要條件:(1)物體間要有壓力作用;(2)接觸面粗糙(不光滑);(3)兩個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并結合典型實例來加以分析和探究,使學生真正理解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課程標準對慣性的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物體的慣性”,這種探究包括簡單的實驗,也包括對日常生活實例的分析。今年安徽省考試剛要也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這一要求。教師在復習階段要充分讓學生理解慣性的物理意義,并結合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體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特別是交通運輸中由于慣性造成的危害和防護。
3、課程標準對浮力的要求是“知道”的層次,不要求進行復雜的、綜合性的浮力計算。今年的考試大綱對“浮力產生的原因”具體化,即“能結合對規則物體在液體中的受力分析說明浮力產生的原因”。我認為,在復習階段教師可以正方體或長方體浸沒在液體中為例,通過受力分析,并結合液體壓強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合力與分力知識等來展開,進而分析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同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了一個新的提高。
4、今年的考試綱要雖然刪除了“能對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間關系的實驗過程做出正確的說明,以及得出正確的結論等”這一知識點,但課程標準對“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要求卻是屬于“理解”水平,希望我們廣大教師在復習階段不能忽視的,做到點到為止。
5、課程標準中要求“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屬于“理解”水平層次。而今年考試綱要把“理解電功率的概念”修改為“理解電功率的意義”,這也充分說明了電功率在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是各種家用電器的一項重要指標,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在復習階段,創造條件,讓學生再次通過實驗探究,來區別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這對學生應用電功率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有所幫助和提高。
當然,中考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在充分領悟考試綱要的基礎上,有效讓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梳理好知識結構體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只要扎實的掌握基本知識和物理規律,具備應用物理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任何形式下的中考物理并不可怕,我們的中考也始終會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