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分數的意義是今后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 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 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
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
在想象方面,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并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感受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識分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經歷豐富多采的數學學習活動,就是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自我體驗,獲得、理解和應用知識、技能,并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方面都得到發展。
(三)環境分析
多媒體教室(包括電腦、實物投影)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從直觀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適當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感悟,自己構建這些概念的意義。
(一)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原有分數知識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使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二)教學難點:理解、抽象出單位“1”。
四、教學方法
啟發談話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講練結合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出示
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礎知識
板書:分數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為新知做好鋪墊。】
2.設疑:分數用在什么時候?
(指名1-2名學生讀,如果發現有問題及時糾正)
師小結: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用分數來表示。
【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
3.課件出示分數的起源
(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探究欲望。)
【介紹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00多年前的中國,以及后來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過的各種分數表示方法。這些多種多樣的表示方法或記號,可以讓學生體會分數表示方法的多樣性及其歷史面目,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二)喚醒已知,探究新知
1.喚醒已知
提示:用 為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并給這幾幅圖進行分類。
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解答
小組合作,解決分類問題。
板書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2.尋找生活中的分數
(1)找出圖中的單位“1”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說你是怎么想的
(2)尋找教室里的單位“1”
(3)尋找生活中的單位“1”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加以肯定)
師:單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單位“1”不同,所對應的量也就不同
3. 概括分數的意義
師小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課堂練習:
(1)判斷
(2)填空
(3)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
(三)認知分數單位
出示課件
1.以12塊糖為例,引導學生動手分分數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 )
平均分成3份,2份是這堆糖的( )
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 )
平均分成6份,5份是這堆糖的( )
師:你來試一試吧!完成課堂練習。
用12個小正方體代替糖果,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
【這一填空練習,既是對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又能為緊接著學習分數單位提供具體的實例?!?/p>
2.認識分數單位
引導發現 里有幾個 里有幾個師小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整數、小數都有計數單位,例如:整數9的計數單位是1,9里面有9個1,0.9的計數單位是0.1,0.9里面有9個0.1。分數也有分數單位。例如: 里有3個 , 的分數單位是 。
【從分數的現實來源和數學內部來源兩方面幫助學生深化對分數的認識】
(四)遷移類推,鞏固認識
1.填空練習:
2.鞏固: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練習:完成書上的練習題
(五)作業:
任選一個分數,在圖中涂色表示出來。
(六)全課總結,疏理認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七)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份 1份
4份 3份
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知識點總結
1、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平均分成的份數做分母,有這樣的份數做分子)例如: 五分之三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多少;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多少。
2、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一個分數的分子是幾,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例如:十三分之十二的分數單位是十三分之一,它有12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注意:一個分數的分母越大,分數單位就越小。帶分數里有幾個分數單位要先轉換成假分數,然后看分子是幾,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由于除數不能為0,所以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
用式子表示為:見課本49頁。
4、求A是B的幾倍或幾分之幾?用A÷B。
5、分數的分類:分數分為真分數和假分數兩種,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帶分數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的假分數的另外一種表示形式)
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6、假分數化成整數或者帶分數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如果能整除的化成的就是整數,如果不能整除的,除得的商就作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做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7、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比較分數的大小、約分和通分。還要注意:分母不變,分子擴大n倍,分數也跟著擴大n倍,分子縮小n倍,分數也跟著縮小n倍;如果是分子不變,分母擴大n倍,分數縮小n倍,分母縮小n倍,分數擴大n倍。
8、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公因數,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9、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傧瓤纯词遣皇翘厥怅P系的兩個數:當兩個數成倍因數關系時,較小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當兩個數只有公因數1時(互質數關系)1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②如果是一般關系的兩個數:可以用分解質因數或者短除法的方法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10、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11、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進行約分會比較簡便)
12、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公倍數叫做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13、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傧瓤纯词遣皇翘厥怅P系:如果兩個數是倍因數關系,較大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關系,那么它們的乘積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谌绻且话汴P系;可以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或者短除法來求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14、比較分數的大?。悍帜赶嗤捶肿?,分子大的比較大;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小的反而大。如果是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可以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它們化成分子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數來比較。
15、通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用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來作公分母進行通分會比較簡便)
16、分數和小數的互化:①分數化小數用分子除以分母;②小數化分數可以利用小數的意義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然后再化簡,注意:一定要化簡
看了“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