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生物學習方法 >

生物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時間: 文樺2 生物學習方法

  在高中生物考試中,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具有分值高、綜合性和邏輯性強等特點,因此,要在生物考試中拿到高分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重視不同題型解題的策略和技巧。以下學習啦小編就生物材料分析題為例,給大家講講材料分析題的答題技巧!
生物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如下:

  (1)認真閱讀材料,充分聯系教材:

  所給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見到,因此應認真加以閱讀,并分析其中的關鍵語句,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個總體概念;緊接著必須盡量與教材內容掛鉤,所謂“題在書外,意在書中”,所供資料必定要運用教材理論去解釋,理解,因此,一定要找到與教材的銜接點。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解題方向和思路。

  (2)給合各題要求,規范答題要求:

  各個題目所做要求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并找到教材銜接點后,就可以根據各題的要求來解答了。在解答時不要就題論題,而應認真分析,挖掘其延伸義,并盡可能用教材語言,規范答題。對于聯系教材的有關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題時復述作為論點或論據。

  生物題型千變萬化,各類題目的解法自有各自的特點,但也不能死搬硬套而應該結合具體題目展開分析,逐步總結各種題型的解題規律。

  一.材料信息題的特點

  材料信息題通常由“事件、信息、問題”3部分構成,其中信息部分是試題的中心。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交代取材背景。材料信息題的命題材料一般不是中學《生命科學》教材中的現成內容,而是與社會生活或現代科技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

  2.簡述具體過程或原理。因為題中涉及到的情境、背景一般是學生不熟悉的,通常以較長的文字或詳細的圖表來進行說明。

  3.起點高,落點低。這類題一般取材于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或者是生物科學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即起點高);但考慮中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能力,設計的問題并不難,運用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即可作答,或能正確理解所給材料、從中準確地提取相關信息、完成知識遷移就能作答(即落點低)。

  二.材料信息題的能力要求

  1.閱讀理解與獲取知識的能力

  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即能夠敏捷地接受新知識,并使之與已學過知識結合、重組、轉換、遷移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規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圖表來描述的。與文字相比,用圖表描述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因此看懂圖表所包含的信息,能從文字、圖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從中找出規律是讀懂自然科學方面資料和解答材料信息題應具備的基本的能力。具體要求:

  ① 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方面的知識通常是課本中沒有的,但又與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它們常在報紙雜志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中出現。

  ② 能讀懂一般性科普類文章,理解有關文字、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并能將其與己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問題。閱讀生物學方面的資料時,還要能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

  2.分析、綜合與推理能力

  能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相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個較簡單的問題,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靈活地綜合運學科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具體要求:

  ① 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夠用學科的基礎知識來解釋和說明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② 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夠運用學科的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③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題目中給定的事實和條件,抽象、歸納相關信息,對題所提的問題進行邏輯的推理和論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或做出正確的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3.知識的整合與遷移能力

  ①信息材料題通常以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線索為背景,材料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包括科學情景、生活情景、生產情景、自然情景和社會情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與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人類的疾病與健康問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問題等等都可被列為試題背景資料。因而問題中涉及的知識點多,跨度大,綜合性強,要求考生對相關知識能融會貫通,快速有效地進行重組、整合。

  ②材料信息題通常是提供一個全新的自然科學背景,如提供一段文字材料、圖解、曲線、圖表資料或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資料,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生物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解決新情境中的新問題。所以知識遷移能力是解答這類問題的能力。

  4.正確表達與語言表述能力

  材料信息題取材廣泛,題型多樣,包含選擇題、簡答、實驗設計等,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要根據試題要求,運用科學的概念、原理,選擇適當的表達方法,如語言描述、圖示、曲線、實驗方案等才能作出正確解答。

  三.信息題的解題思路

  信息題中所給的信息通常都有一定的隱藏性、干擾性,所給信息和要解答的問題與課本知識之間通常有一定的“距離”。而且要求學生現場閱讀,接受信息、處理和運用信息,其分析與解答的方法與常規題有所不同,一般思路是:

  1.認真閱讀,仔細揣摩題意,明白題目的概況。弄清題中描述了什么事件? 要解決哪些問題?

  2.理解問題,挖掘題干中隱含的信息,并區別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擾信息。信息題所提供的大多是一個全新的自然科學背景,如提供一段文字材料、圖解、曲線、圖表資料或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資料,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準確地提取出與所要解答的問題相關的有效信息是解題的一個重要環節。

  3.類比轉換,準確作答,將提取出來的有效信息與學過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綜合處理信息并加以遷移轉化,運用所學生物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解決新情境中的新問題,或提出符合材料的觀點、作出相應解答。

  四.材料信息題解法例析

  材料信息題從試題結構和解答要求來看可分為,“情境型”和“新知型”。

  1.“情境型”

  主要根據材料情景分析問題,用學過的生物學知識準確解答問題。解答步驟:閱讀材料(理解)→ 篩選信息(思維整合)→聯想遷移(建立材料與已有知識的聯系)→解答問題。 例:(2001廣東高考)下圖是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后的凈化過程示意圖。

  請據圖回答:

  (1)在該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該河流的BC段上,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漸恢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釀造廠或味精廠將大量含有機物的廢水排入該河流,對河流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最嚴重的后果是什么?請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分析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

  解析:本題以曲線圖的形式給出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輕度污染后的凈化過程中,水中含碳有機物、NH4+ 等無機鹽離子、溶解氧的含量以及細菌、藻類數量變化。解題的關鍵

  是找出各項變化之間的關系,并用學過的知識作出解釋。

  第(1)題:從圖上可以看出,是有機物含量曲線和細菌數量曲線急劇上升,其中有機物含量曲線上升先于細菌數量曲線上升,造成溶解氧下降,因為根據有機物被需氧型細菌分解會消耗大量溶解氧這五知識,就可以知道大量有機物排入河流之后,引起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有機物被需氧型細菌大量分解,導致溶解氧大量減少。

  第(2)題:從圖上可以看出,藻類數量曲線急劇上升之前,細菌數量和有機物含量先增多后減少,NH4等無機鹽離子大量增加。運用有關知識可知,有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NH4等無機鹽離子,有利于藻類的大量繁殖。

  第(3)題:在溶解氧曲線急劇上升之前,已經出現藻類的大量增多,有機物大量減少的現象,說明溶解氧含量逐漸恢復的原因的兩個:一是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藻類大量繁殖導致溶解氧增多;二是有機物減少,需氧細菌數量下降,對溶解氧的消耗量減少。

  第(4)題:向河流大量排放含有機物的污水會導致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原因是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來干擾超過這個限度時,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2.“新知型”

  要求考生現學現用,即現場閱讀,迅速接受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解答步驟:讀懂材料,明確需解答的問題→分析材料中的生物學原理→根據原理,分析問題、組織答案。

  例:(2003上海高考)已知細胞合成DNA有D和S兩條途徑,其中D途徑能被氨基嘌呤阻斷。人淋巴細胞中有這兩種DNA的合成途徑,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細胞中盡管沒有S途徑,但能不斷分裂增殖,將這兩種細胞在試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獲得雜種細胞。請回答:

  (1)試管中除融合的雜種細胞外,還有

  (2)設計一方法(不考慮機械方法),從培養液中分離出雜種細胞,并說原理。

  方法:

  人染色體編號 細胞株 原理: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 - - -

  B株 C株 + + - - + + - - + - + - + - + - + +

  (3)將分離出的雜種細胞在不同條件下繼續培養,獲得A、B、C三細胞株。各細胞株內含有的人染色體如有表(“+”有,“—”無)測定各細胞株中人體所具有的五種酶的活性。結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

  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無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響,則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的 、 、 、 和 號染色體上。

  解析:本題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是細胞合成DNA有D和S兩條途徑,人淋巴細胞中有這兩種DNA的合成途徑,但一般不分裂。骨髓瘤細胞只有D途徑,此途徑能被氨基嘌呤阻斷,阻斷后也不能進行細胞分裂。把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放于一支試管中加PEG或滅活病毒促融物后,有的細胞就會融合為一體,融合情況是淋巴細胞與淋巴細胞、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骨髓瘤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根據題中所給的信息,只有D途徑的骨髓瘤細胞及骨髓瘤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的細胞可被氨基嘌呤阻斷,淋巴細胞及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融合的細胞不分裂,因此,在培養液中加入氨基嘌呤能繼續分裂的細胞就是雜交瘤細胞。第(3)小題從A、B、C株均有b酶活性可知,控制合成b酶的基因在1號染色體上,A、B、C株均無e酶活性可知控制e酶活性的基因在第8號染色體上,A、B株有c酶活性,可知c酶在2號染色體上,依此方法可推知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的 6、1、2、7、8號染色體上。

  五.相關練習

  1.右圖表示某種鼠遷入新的環境后增長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根據右圖能反映鼠種群數量變化的曲線是(答案:B)

  2:下圖甲、乙分別表示我國醫學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滅活疫苗過程

  中,某志愿者接種疫苗后兩周內體溫和抗體濃度的變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l)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現輕度發熱現象,調節機體產熱的激素主要有 和 ,維持體溫恒定的調節方式是 調節。

  (2)若該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請在乙圖中畫出其體內抗體變化曲線。此時抗體迅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用箭頭和文字表示)。

  (3)研究發現,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轉錄酶,說明SARS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從遺傳物質分析,研制SARS疫苗困難的主要原因是

  (4)將病毒滅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預防外,還可在細胞工程中用于

  答案:

  (1)甲狀腺澈苯 腎上腺素 神經一體液

  (2)如圖所示 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抗體

  (3)RNA RNA為單鏈,結構不穩定,變異頻率高

  (4)誘導動物細胞融合

  3.2006年4月22日是第37個世界地球日。我國今年地球日的主題是: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近幾十年來,人類在最大限度地從自然界獲得各種資源的同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著全球生態環境,全球氣候和環境因此急劇變化。20世紀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災害影響的人數平均為1.47億,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一數字上升到2.11億。自然環境的惡化也嚴重威脅著地球上的野生物種。如今全球12%的鳥類和卵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過度捕撈已導致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枯竭。

  (1)科學家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時53分調至11時55分。警示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接近核武器威脅的可怕水平”,“溫室效應”將給人類帶來災難。下列有關溫室效應的敘述,不恰當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以CO2的形式循環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

  D.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最主要措施

  (2)為改善生態生態環境,某地從國外引進一種優良樹種,請你推測可能出現的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野生動物瀕危或滅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預測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種物理、經濟、社會的治理沒有重大改變,那么幾年之后,人口、資源、工業生產污染等將會發生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幾十年來,人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著全球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受到干擾。下圖是生態系統功能大小變化曲線。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系統功能的正常范圍,當受到外界干擾時就偏離正常范圍,偏離值為T,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后恢復到正常范圍所需的時間為S。請據圖回答:

  ①T值大小可作為生態系統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標,T值越大,該定量指標越___________。

  ②s值大小可以作為生態系統___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標。一般來說若s值大,則T值將變_____________。

  (6)溫室效應會帶來哪些危害?(至少答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造成外來物種入侵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減少或在競爭中失敗(符合題意答案均正確) (3)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生物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利用 (4)樹立善待地球、人人有責的發展觀;從身邊做起,如節約一張紙、一支筆等(符合題意答案均正確) (5)抵抗力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 負相關 (6)海平面上升,一些島嶼被淹沒,沿海城市、島嶼更易遭受臺風、風暴潮的襲擊;中緯度地區河湖干枯、森林死亡,高緯度地區的低地出現澇災,森林火災更為頻繁;如干旱、颶風、沙塵暴;夏季酷熱;物種多樣性將減少(至少答2點得滿分,符合題意答案均正確) (7)D

  4.菜豆又名四季豆,根據其生長特性,采用生態溫室高效栽培技術,能夠進行反季節生產。請比較菜豆與其他蔬菜的種植條件,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菜豆生長過程中需要的 肥比其他蔬菜多,究其原因是 。

  (2)菜豆生長過程中對氮肥的需求特點是 。

  (3)研究發現,菜豆是喜溫不耐霜凍的蔬菜,可在10~25℃下生長,以20℃左右最為適宜。其主要原因是 。

  (4)30℃以上高溫的條件,易引起菜豆的落花落果。能否通過生長素處理達到保蕾保果的效果?現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在30℃以上高溫的條件下,通過生長素處理能否達到保蕾保果的效果。請根據題目提供條件,完成下列實驗設計并回答相關問題。

  實驗設計:

  ①選擇足夠數量健壯的菜豆植株分為等量的2組,培養在 的環境中;

  ②在菜豆顯蕾時,用 噴灑其中一組植株,另一組噴灑 作為對照;

  ③觀察植株開花結果的情況,并記錄。

  結果預測及相應結論:

  ① ;

  ②。

  答案:

  (1)鉀 菜豆的食用部位是果實,植物將光合作用產生的糖類運輸到果實和種子等器官需要鉀

  (2)對氮肥的需求量相對少

  (3)溫度影響菜豆新陳代謝過程中所需酶的活性

  (4)實驗設計:①大于30℃高溫 ②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 蒸餾水結果預測及相應結論:

  ①生長一段時間后,噴灑生長素溶液的一組,植株無落花落果現象;噴灑蒸餾水的對照組植株出現了落花落果現象,說明在30℃以上高溫的條件下,通過生長素處理能夠達到保蕾保果的效果

  ②生長一段時間后,噴灑生長素溶液和噴灑蒸餾水的2組植株都出現了落花落果現象,說明在30℃以上高溫的條件下,通過生長素處理不能達到保蕾保果的效果(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給分)

  5.下圖表示在生物體外獲取DNA(或目的基因)的兩種方式。

  圖一示經PCR技術擴增獲取DNA的過程。PCR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縮寫。PCR方法模仿體內DNA的復制過程,首先使DNA變性(加熱至94℃),兩條鏈解開為單鏈;然后冷卻(55℃)使引物(DNA復制時所需的約20個核苷酸的短鏈)與單鏈相應堿基互補序列結合;再在熱穩定DNA聚合酶(Taq酶)作用下進行延伸(加熱至72℃),即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在引物的引導下合成與模板互補的DNA新鏈。如果2條DNA單鏈各補上一條新鏈即成2個DNA。如此反復循環,DNA以指數形式擴增。上述過程可以在PCR擴增儀中自動完成。

  圖二示反轉錄形成DNA的過程。即以mRNA為模板,反轉錄成互補的單鏈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雙鏈DNA。

  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一中的D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是 ,它與人體內的DNA聚合酶相比具有 特性。

  (2)圖一A中的DNA解鏈過程在人體內可由 催化完成。C過程復制方式的特點是 ,該過程需要 和能量等基本條件。

  (3)圖二E中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與圖一C中的不同之處是 。假設圖一中的一個模板DNA分子中有800個堿基對,其中含有腺嘌呤600個,若通過PCR技術共消耗周圍環境中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6200個,則該模板DNA在PCR擴增儀中已經復制了 次。

  答案:(1)蛋白質 熱穩定(或耐高溫)

  (2)解旋酶 半保留復制 模板、原料、酶

  (3) E中是U-A ,C中是T-A

  6.自然狀況下,普通農桿菌能夠感染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和少數幾種單子葉植物。土壤農桿菌能夠感染植物的受傷部位,在感染過程中,土壤農桿菌的質粒起著的作用,下圖是其質粒和感染過程示意圖:

  土壤農桿菌中一種環形的Ti質粒上有T—DNA區和vir基因,T-DNA是Ti質粒上唯一能夠整合到植物染色體上的序列,在同一個質粒上有好幾種vir基因,如virA基因、virD基因和virG基因,通稱為vir基因,送一系列基因能幫助T一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體上。

  由該圖可以看出,virA作為受體蛋白接受損傷植物細胞分泌物的誘導,自身磷酸化后進一磷化激活virG蛋白,后者是一種DNA轉錄活化因子,被激活后可以特異性結合到vir基因上,啟動基因的轉錄。其中,virD基因產物對T—DNA進行剪切,產生T一DNA,然后將T—DNA與virD2組成的復合物轉入植物細胞,隨后轉入細胞核,最后T一DNA隨機整合到植物染色體上。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如果想將某一種雙子葉植物的某一基因整合到另一種雙子葉植物體內,你準備怎樣做?

  (2)Ti質粒上有生長素基因和細胞分裂素基因,請問這兩種基因可能是通過什么方式控制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合成的?

  答案:

  (1)將該基因先與土壤農桿菌的Ti質粒上的T—DNA進行組合,再將其導入土壤農桿菌,然后讓該菌去侵染植物的體細胞,最后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形成新的植株

  (2)兩種基因可能可以控制某些酶的合成,這些酶可以催化形成兩種激素的反應

  7.菲爾和梅洛因發現了RNA干擾現象(RNAi),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NA干擾的機制如下:雙鏈RNA一旦進入細胞內就會被一個稱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個核苷酸長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異識別雙鏈RNA,以ATP依賴方式切割由外源導入或者由轉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種方式引入的雙鏈RNA,切割產生的SiRNA片斷與一系列酶結合組成誘導沉默復合體(RISC)。激活的RISC通過堿基配對結合到與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該mRNA,造成蛋白質無法合成(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mRNA

  鏈的一股位 通過堿基配對把復合 mRNA被切斷毀掉, 于RISC復合體上 體連接到mRNA鏈上 蛋白質不能合成RNAi機理

  (1)組成雙鏈RNA的基本單位是 。

  (2)根據RNAi機理,RNAi能使相關基因“沉默”,其實質是遺傳信息傳遞中的 _過程受阻。

  (3)通過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要使基因“沉默”,條件是SiRNA上有 。

  (4)有科學家將能引起RNA干擾的雙鏈RNA的兩條單鏈分別注入細胞,結果卻沒有引起RNA干擾現象,請據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5)研究發現,某基因上堿基的改變也有可能導致生物性狀的變異。若有一親代DNA上某個堿基對發生改變,則其子代的性狀不一定發生改變。請作出3種合理的解釋: 。 答案:

  (1)核糖核苷酸 (2)翻譯

  (3)有與mRNA互補配對的堿基(或核苷酸)序列

  (4)核酸內切酶只能識別雙鏈RNA,不能識別單鏈RNA

  (5)①體細胞中某基因發生改變,生殖細胞中不一定出現該基因;②DNA上某個堿基對發生改變,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顯子部位;③若為父方細胞質內的DNA上某個堿基對發生改變,則受精后一般不會傳給子代;④若該親代DNA上某個堿基對發生改變產生的是一個隱性基因,并將該隱性基因傳給子代,而子代為雜合子,則隱性性狀不會表現出來;⑤根據密碼子的兼并性,有可能翻譯出相同的氨基酸;⑥性狀表現是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改變了的基因可能并不會在性狀上表現出來。(其余合理答案也行)

  8.某科研所為了開發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實驗。實驗的步驟及結果如下表:請根據下表中的結果,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與甲組相比,乙組體內抗體合成程度明顯高于甲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種時產生了一定量的 , 當第二次接種時,其就會在體液免疫的 階段迅速增殖、分化產生新的 ,進而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2)丁組與戊組對照,說明抗痢疾桿菌抗體的合成過程需要 細胞的幫助。與乙組相比,丁組抗體合成程度較低的原因是 。

  (3)若將題中的病原體痢疾桿菌改為病毒,接種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過 途徑來阻止病毒通過血液循環而播散,再通過 途徑來徹底消滅。

  (4)為驗證T細胞是細胞免疫的細胞,請補全實驗設計思路和結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異體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體內; ; 。

  答案:

  1.(1)記憶細胞 反應 效應B細胞

  (2)T 摘除胸腺后,體內的T細胞大量減少,抗原的呈遞受阻

  (3)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

  (4) 對照組作切除手術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實驗組再輸入T細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46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教育电视台| 天堂在线电影| 天天操免费视频| 托比·斯蒂芬斯| dj舞曲超劲爆dj| 陷入纯情| 燃烧的岁月| 女公安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6套电影频道节目表| 妥协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苹果恋爱多| 画魂缠身 电影| 我不再什么作文500字| 爱之梦钢琴谱| 《剪窗花》童谣| 八下数学练习册答案|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体会| 奇米7777欧美日韩免费视频| 丘淑贞| midjourney中文版| 赵大勇| 泰国xxx| 寡妇2| 成家立业演员表| 火花 电影|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黎小军| 女生被艹在线观看| 卧虎在线观看| 热带夜的引诱| 风月电视剧免费观看剧情| 高登眼镜| 血疑电视剧| 日本电车系列| 欧美日韩欧美日韩| 死角| 家庭琐事美剧电影观看完整版| 新成长的烦恼| 裸舞在线观看| 香港艳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