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期中考試分析
高一生物期中考試分析一
一、試卷結構及特點
(一)、試卷結構
本試卷共分為兩個大題, 第一大題:選擇題為單選,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第二大題: 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40分。
(二)、試卷特點
a.本次考試范圍是必修一的第六章及必修二的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節(jié)結束。試題內容源于教材,特別注重基礎,各類知識在試題中的分布基本合理。
b.選擇題比較全面的考查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生需要在熟練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識圖分析能力、圖文轉換能力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才能快速做出正確的選擇。
c.非選擇題部分特別注重考查學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d.試題注重對學生攝取信息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實驗分析能力的考查。
經(jīng)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歸納其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現(xiàn)總結如下:
(1)、試題注重綜合能力以及實驗設計、問題分析能力的考查
(2)、以基礎知識為主、重視能力的提高
在本次試題中,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這份試題中知識覆蓋面廣,涉及到開學后所講課本的大部分內容,尤其注重考綱要求的內容,突出重點,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很好的測試出來 ,并且為以后的復習打下好的基礎。
二、選擇題分析
綜合比較,針對較注重基礎考查的第1、4、5、6、7、13、14、15、16、20、21、23、24、25、29、30小題等,教師可以簡單進行綜合總結。對于其他的正答率較低的,進行各個擊破,重點講解,最好是請學生說明他選擇其它答案的想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3、6、10、12、15、27、28小題的正確識圖是答題的基礎,考查的是學生圖文轉換能力和生物學知識的結合。
第16小題考查學生生物學實驗分析能力,從細節(jié)之處入手,能充分反映學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實。
第17、18、20、24、27、29題的遺傳分析及概率計算等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基本方法并綜合運用。
三、非選擇題分析
第31題考查的是有絲分裂過程的綜合分析應用。(1)題的正答率較高,個別學生(2)題錯誤主要是沒理解細胞周期的概念到底是什么。(3)、(4)題反映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均不夠。(5)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及識記能力,多數(shù)學生掌握不牢固。
第32題考查的是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點有細胞的分化、生物膜系統(tǒng)及各知識點的相關鏈接等結果,本題學生失分率最高。
解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1)過程不清晰。(2)識圖辨析能力不強。
采取的辦法:在平時的復習教學中還應注意基礎知識的講解、訓練和應用,強調過程的準確性;加強基礎知識訓練,注重圖形圖標的分析能力培養(yǎng)。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第33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遺傳系譜圖分析的內容。
在解題時,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有:審題能力差,不會讀圖,不能理解題意。
采取的辦法:在復習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審題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準確找出一道題的關鍵字眼,教會學生進行圖表語言和文字語言的轉換。在課堂練習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學生正確的做題原則和正確的考試習慣。
第34題前部分判斷顯隱性學生正確率較高,但是后面的鑒別丙兔的基因型的內容錯誤較多。問題還是出在舉一反三不到位所致。
采取的辦法:在復習過程中加強知識遷移與關聯(lián)性剖析,對教學內容要有效整合,培養(yǎng)學生關聯(lián)性知識歸納學習的習慣。
四.學生暴露的問題
1、學生由于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中等程度的題沒有耐心,不細心,高等程度的題不會分析,無從下手,知識不系統(tǒng).
2、有的學生長期積累的問題過多,失去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對不懂的問題,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課堂效率低下,考試成績過低.
3、學生對一些講過的練過的知識仍出錯,說明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對所學的知識不及時復習與鞏固,或者沒有真正弄懂。
4、學生盲目做題,審題不清,不嚴謹, 不能充分提取和抓住題中有用信息導致判斷失誤不得分.
5、有關圖表及其信息提取能力差能力差 不少學生對生物圖表,尤其是坐標曲線圖的分析認識不到位,不能有效提取有關信息解決問題,造成嚴重失分
6、不能正確使用學科專用術語 不少學生使用生活語,而不是使用學科專用術語表達生物學事實、生理過程以及概念、原理等。
五、針對學生在考試中暴露的問題,欲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是我們高一的首要任務,一方面應重在對基礎知識的真正理解及建構知識體系上,另一方面就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相關知識的積累。而所有這些活動都應建立在真正了解學生的學情基礎上。總體上看,試卷基本達到了這個目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備課組的教研,備課組定期組織備課組內的章節(jié)內容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討論提出的相關教學措施與方法。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教師要明確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及高考中的要求,并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設問或例題等方式進行落實,在必須要加深理解或應用要求的內容要有所拓展。在教材研究的過程中,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從知識角度尋找教學的起始點,并在起點與終點之間架起橋梁。
2.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已有的基礎進行教學,并與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教師要明確問題的性質,對于拓展知識面或學生不具備的感性認識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材料情境,以加深感性認識,而對于已有知識的延伸并有知識完整性的問題,要有師生之間的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正確區(qū)分不同類型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充分理解相關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在概念、原理的教學中,要注重事實、資料對概念、原理的支撐,同時,要注意事例教學與原理教學之間的關系,要從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過程中進行相關的歸納,同時,將一些解題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主動參與的方式、方法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4.適當增加精選習題的訓練,特別注重答題方法的指導和答題規(guī)范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因為得到應該得到的分數(shù)才是王道。
高一生物期中考試分析二
一、試卷結構
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題型分單項選擇題(60分)和非選擇題(4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30題,非選擇題5題。
二、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是生物必修1第1章至第四章的第一節(jié),其中第1章主要考查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考試的重點,占全卷的80%。第二章主要考查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特別是6種化合物,其中著重考查了蛋白質、核酸的知識。第三章考查了細胞的結構,特別是細胞器的知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和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
三、答卷情況分析
1、錯別字較多。如液“胞”膜,葉“粒”體,“銨”基酸,“鈦”鏈,核“甘”酸等。
2、一部分學生對氨基酸的結構通式還不能掌握,給出幾個結構式,判斷哪個是氨基酸,不會判讀氨基酸的結構式圖。這些問題主要反映在第9、19、25題中。
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有些同學還是不會辨別,平時這樣的題也做了很多,像真菌中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如第4、28題中。
4、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條件,細胞內外濃度大小關系分不清楚,這主要從第11、15、34題中反映出來。
5、細胞結構和對細胞器的認識是會考和高考的重點考察內容,而學生對細胞結構的認識偏差,主要反映在各種細胞器的存在位置,不能根據(jù)細胞器的形態(tài)辨認出其名稱,對細胞器的功能有些同學也記不清楚,從26、35題反映出來。
6、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欠缺,如31、32、33題,要求學生能根據(jù)課本知識填空,但是多數(shù)學生由于平時不認真,不識記,導致都填錯或者根本填不上。
五、對以后教學的改進
1、對于本校學生來說,更應該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對教材的閱讀思考,不放過一些旁欄資料和課后習題。
2、根據(jù)本校學生的特點,學習能力差,沒有自主學習習慣,所以我認為在課堂上每節(jié)課都留給學生10多分鐘的時間自己去整理,去記憶,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行為習慣。
3、對相近知識點加強辨析,教師著重指出辨析要點,像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區(qū)別,可以列表進行總結。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一生物期中考試分析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