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特點有哪些
秋分節氣特點有哪些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
秋分節氣介紹
秋分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冊逗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中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老姿散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
而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墑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
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墑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秋分節氣幾月幾日
秋分是農歷八月廿八。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日期為每年公歷的9月22日到24日之間。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秋分在每年公歷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時,地球絕大部分地區這一天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
秋分有什么寓意
象征秋季豐收寓意。
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也象征著秋季的豐收之喜。
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晝夜時間均等,二是,氣候由熱轉涼。
秋分節氣的由來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兩個: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