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常吃的三種瓜
三伏天里常吃的三種瓜
1、吃苦瓜:人伏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營養的關鍵和精髓。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長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2、吃絲瓜:人伏消暑
絲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黏液、木糖膠,絲瓜可謂是三伏天里清熱瀉火、消暑煩渴等也不妨試試吃點絲瓜來
3、吃冬瓜:入伏增食欲
“冬瓜”——聽名字就知道非常適合炎熱的三伏天食用。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而且冬瓜含水量較多還可以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
三伏天氣候特點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是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伏具體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則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時段長短不完全一樣,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結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結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天氣炎熱的代名詞,一聽到三伏天,就感到天氣炎熱,高溫酷暑。但當三伏天過去以后,天氣慢慢變得涼爽。
三伏天,通常是在小暑節氣和處暑節氣之間,跨越夏季和秋季時節。這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有的喜歡俗稱為“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正是一年四季最炎熱時候。
夏天有“三伏”,通常指:“頭伏、中伏、末伏”;三伏天數:為30天或者40天。這時候,酷熱的天氣才真正來臨了,這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溫準備。“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寓意天氣炎熱。這時候,因為天氣太熱了,所以是宜伏不宜動。
2023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要如何去濕氣
一、做汗蒸
三伏天的時候,皮膚毛孔是打開來的,想要濕氣更好地排出來,建議做汗蒸。因為汗蒸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速度,從而將毛孔深處的臟東西都排出來。同樣的體內的濕氣,要會跟隨著汗液被排出身體,從而減少體內濕氣。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人做完汗蒸之后,會感到身體乏力,沒有力氣。這個時候應該喝一些柑桔水(其含鉀多)或者說淡鹽水,這樣做事為了彌補因為出汗量多而丟失的鉀元素和鹽分,同時還能夠為身體補充一些鈣質。
另外,女人們月經期的時候不適合汗蒸。因為下體會流血,本身就容易產生不適,進行汗蒸的,全身感到燥熱,只會讓身體更加不適。虛弱的她們,汗蒸的話,更容易發生暈厥情況。
二、多泡腳
泡熱水腳可是好習慣,選擇合適的方法泡腳,可以溫暖身體,讓身體血液循環的速度加快,尤其是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通過泡熱水腳,身體會出汗,毛孔也會打開了,這個時候體內的濕寒之氣就會慢慢從身體內排出來,從而起到排除濕氣的效果。
三伏天很熱,所以一些人都不敢泡腳,因為泡熱水腳全身會出汗,整個人都會覺得熱。大熱天泡腳,就會覺得越來越熱。但是如果你濕氣重的話,不管天氣多熱,都應該堅持泡熱水腳。當然,雖然說泡熱水腳,但是泡腳水的水溫在40℃就可以了,不能太熱,以免燙傷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