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教學設計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獄
2、難點:清朝設立軍機處、八股取士 教學方法:講述、討論、閱讀歸納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幻燈展示)漢唐—宋代—明清朝廷禮儀的變化引入。
明清的專制統治達到了鼎峰階段。
二、講授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與君權的加強。
1、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
(1)、廢丞相和中書省
A、展示圖片:胡惟庸案,思考:胡惟庸是誰?他為什么被殺? B、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相關內容,歸納出措施之一。
2)、設立內閣
A、學生朗讀課文內容,歸納出措施之二。
B、思考:廢丞相,又設內閣,那么丞相與內閣有什么區別?
(3)、廠衛制度
A、指導學生閱讀課內容,歸納出措施之三。
B、提問:什么是廠衛制度?職權范圍有哪些?
C、指導學生閱讀小字內容,思考:它告訴我們什么情況?這里還發生了一個滅門慘案,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D、介紹宋濂夜宴圖:朱元璋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
(二)、清朝的建立和軍機處的設立。
1、清朝的建立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注意重要年份并說出相關事件。
過渡:清朝建立之后沿襲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內閣是政府的中樞機構,那么清朝清朝內閣與明朝內閣有何不同?清朝又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來加強集權呢?
2、軍機處的設立
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思考:清朝是怎樣通過設立軍機處加強集權的?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朝統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一項重大改革,主要目的是加強皇權。軍機大臣地位雖然顯赫,但沒有獨立處置軍國大事的權利,事無巨細都由皇帝親自處理,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秉承皇帝的意志,傳達到各個機構、部門和地方去執行。
過渡:以上我們認識了明清兩朝建立之后都采取了相應措施從政治方面來加強專制集權,除此以外,他們還從什么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三)、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獄。
1、八股取士 (1)、展示圖片:
A、《舉子看榜》,通過表演,思考:從圖中不同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他們怎樣的心態?
(2)、組生閱讀教材,思考:明清時科舉考試的內容是什么?文體形式是什么?
(3)討論:對當時讀書人有怎樣的影響呢?
顧炎武的評價:分析八股取士與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異同。 愛因斯坦的名言:
小結:科舉考試產生在隋朝,唐朝時逐漸完善,在當時是進步的,基本是公平公開的,擴大了選拔人才的范圍。但明朝以后,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同時也是適應君主專制的需要,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選拔人才,而是培養和選拔服從皇帝的奴仆和工具,讀書人從此埋頭于內容僵化的四書五經和形式死板的八股文章中,死讀書,讀死書,以致思想被禁錮,靈魂被腐蝕,人格被扭曲,嚴重阻礙了我國文化的發展。
2、文字獄
(1)、他們有罪嗎?弄清:什么是文字獄?
(2)、出示因詩獲罪的典型案例,進一步了解什么是文字獄?
(3)、簡介清朝有名的文字獄,了解文字獄的殘酷荒唐。
(4)組織學生討論文字獄的危害。
三、回顧本課內容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代罷中書省、廢丞相,內閣制為中央輔政機構;清代以內閣及軍機處為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明清兩代,以六部為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蕶嗉娌⒘讼鄼?,使皇權發展到頂端。本節課承接本單元的第2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同時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揭示了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國家的一個原因,從而為學生以后學生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礎。
2、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這的要求: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了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展。
(4)、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5)、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6)、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