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程度型選擇題答題技巧
選擇題目前是各類考試中的常見題型,主要類型有材料型、逆向型、組合型、程度型、歸類型等等。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要與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程度型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歷史程度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如下:
一、程度型選擇題基本概念
程度型選擇題即通常所說的最佳選擇題,就是在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且表述最準確最完整,其它各項從切題上看也沒有明顯的錯誤,只是相比而言不夠完整全面。所以此類題的迷惑性較大,難度也較大。
程度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準確理解和辯證思維的能力,即歷史闡釋能力。其特點有二,一是在題干中明確提出了程度性的要求,如包含有"最""根本""全面""決定性""直接"等詞語。二是題干同備選項之間都有內在聯系,一般是論點和論據的關系,也有說明與被說明、解釋與被解釋的關系。
二、程度型選擇題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有:
(1)史論結合分析法。應用于以具體的歷史事件設計的命題,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觀原因、主觀原因、重大影響等,根據試題的內容,聯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進行分析,通過將具體的史實同基本理論相結合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最佳選項,即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2)具體特征分析法。應用于考查基本歷史理論的命題,或者某一階段、歷史時期社會特征的命題,在做題時要聯系具體的歷史事件和現象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得出能體現歷史發展趨勢的規律性內容,即用史實證明理論。
做好程度型選擇題不僅應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時復習時還要注意對教材中隱性問題的挖掘,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加強歷史理論的學習,并將史論結合,形成自己的歷史思維方法,形成正確的歷史思辨能力。
三、歷史程度型選擇題例題講解
【例1】造成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災害的影響B.蘇聯撕毀經濟技術合作協議
C.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D.經濟建設中的"左"傾錯誤
【解題思路】此題中的A、B、D三項都是造成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嚴重困難的原因,但自然災害和蘇聯撕毀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是外因,是次要的。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這種經濟建設中的"左"傾錯誤,給社會生產帶來極大的破壞,給國家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是內因,是最主要的。
【答案】D
【點撥】此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做此題就是要運用內外因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
【例2】('03•江蘇)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根本目的是
A.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B.鎮壓太平天國
C.抵抗外國侵略D.維護清朝統治
【解題思路】由于洋務派是封建地主階級派別,其階級本質決定不可能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所以A項是錯誤的,而B、C兩項分別是目的的一部分,但都不全面,更不是根本目的。地主階級的本質決定了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
【答案】D
【點撥】此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做此題應分為兩步,第一步根據洋務派的階級本質分析其目的,第二步仍然對其階級本質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根本"目的。所以此題也是運用歷史理論分析來解決實際問題的。
【例3】19世紀末在中國出現的思想解放運動的實質是
A.資本主義思想和封建主義思想的交鋒
B.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交鋒
C.殖民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交鋒
D.資產階級改良和無產階級革命的交鋒
【解題思路】19世紀末中國出現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指維新派同頑固派進行的思想論戰,這次論戰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同封建勢力進行的一場思想斗爭,所以其實質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一次交鋒。
【答案】A
【點撥】此題是對歷史事件本質的考查,主要考查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做此題時要注意"思想解放"這個概念,既然是思想解放,就是新的思想向與之對立的舊思想進攻,使人們擺脫舊的思想統治的過程。在此題中直接對立的思想只有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思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思想,而在19世紀末,無產階級思想尚未形成,所以只能是資本主義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的交鋒。
【例4】"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資產階級視為天賦人權,并寫入《人權宣言》,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B.反對君主專制的需要
C.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需要D.維護私有財產的需要
【解題思路】資產階級之所以要求自由平等,是由資本主義經濟形態決定的,資本主義經濟是商品、市場經濟,商品交換的雙方必須是自由和平等的,所以這就形成了資產階級的這一要求。在此題中,B、C是實現自由平等的前提,而D項很明顯是錯誤的。
【答案】A
【點撥】此題考查同學們的分析理解和判斷能力。自由平等作為資產階級思想的核心,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反映到意識形態的規律,很明顯其根本原因應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例5】《權利法案》規定:"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對上述條文的最準確的理解是
A.國王與議會共商國家大事成為制度
B.法律的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
C.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D.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制約
【解題思路】在此題中有兩個題眼需要同學們注意,一是材料出自《權利法案》,這是議會通過的限制王權的法律文件,而議會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二是材料的內容,即國王不能廢除法律,權力受到限制。A、B、C三項雖然也體現了國王與議會之間的關系,但都沒有明確提出。
【答案】D
【點撥】此題的關鍵在于對《權利法案》性質和所反映的階級利益的理解,同時要弄清資產階級、議會、《權利法案》以及國王這幾個概念之間的關系。
1.與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在理論與革命實踐方面,最重要的發展是
A.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
B.確立了共產主義奮斗的目標
C.指出了民主革命的動力
D.決定加入共產國際
2.促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的關鍵因素是
A.新航路開辟B.殖民侵略C.資產階級革命D.工業革命
3.隋唐實行科舉制,其進步意義主要是
A.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B.對皇帝的權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D.削弱了士族的特權
4.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革命的政權,作出這一判斷的最主要依據是
A.孫中山的革命綱領B.南京臨時政府的人員組成成分
C.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措施D.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
5.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發生的最基本條件是
A.民族危機的加深B.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
6.當代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兩極政治格局的解體B.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C.聯合國職能的變化D.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7.二戰后到現在,英國從追隨美國搞"冷戰"一直到伙同美國出兵伊拉克,反映的本質問題是英國
A.經濟實力一直不強B.迫于美國的壓力
C.成為世界警察D.對外政策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
【解析】
1.A在中共二大上,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現狀,指出了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革命是民主革命,并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
2.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的殖民體系,這二者形成的根本原因都是工業革命的開展。因為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世界生產迅速發展,將整個世界納入了資本主義體系之中。
3.A科舉制的實行使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憑自己的才學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基礎。在此題中,C、D兩項也都是科舉制實行的意義,但都只是一方面的,不是最主要的。
4.C判斷一個政權的性質,主要依據是它代表了哪個階級的利益,而一個政權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則是其最典型的表現。A、B、D三項雖然也是它作為革命政權的表現,但哪一項都不能充分地證明。
5.C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從性質上分析都是資產階級運動,因此其發生的根本原因應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此題主要依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來分析。
6.D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形成及發展,是經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7.A由于英國在二戰后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在世界上經濟實力不強,因此很難單獨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所以追隨美國,企圖以此達到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