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占據空間教案2篇
空氣和水一樣可以占據空間,那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能改變嗎?水占據的空間能改變嗎?一起看看以下的空氣占據空間教學設計吧!
空氣占據空間教案一
一、背景和目標
所有的物質都占據空間,本課通過系列活動,在學生認識了空氣確實存在的基礎上,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由此逐步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1、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2、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水槽、一個玻璃杯、若干注射器、紙巾、若干水杯等。
教學設計:
一、謎語導入
T:有一種東西它看不見 ,摸不著,卻無處不在,你猜它是什么?
S:空氣。
T:很好,關于空氣你知道些什么?
S: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
T:空氣既然存在,那它能不能像水、石子、沙一樣占據空間呢?(能;不能)意見不一,怎么辦?(做試驗)對,讓實驗來說話,所以我給大家帶來了這些東西。
T:誰來告訴大家這些是什么東西?(水、石子、沙)
T: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看到的)
是呀,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往下掉,發現了地球引力;萊特兄弟看到小鳥在空中飛翔,發明了飛機;這節課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把我們看到的各種現象,總結出科學的結論。
二、空氣占據空間
1、介紹空間(烏鴉喝水的故事)
T:大家看,杯中的水、石子、沙都占據了杯子的空間,誰能想個辦法讓杯中的水上升,前提是不許打破杯子,不許把杯子傾斜。
S:用吸管把水吸出來;往杯子里放石子……
T:往杯子里放石子,這個辦法行不行呢?怎么辦?(試一試吧)。
學生演示
T:此情此景似曾相識,誰告訴我?(烏鴉喝水的故事)真不錯,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T:你們看到了什么?(水在上升)試驗成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石子占據了水的空間,所以將水擠上來了。)
T:空氣有這樣的本領嗎?也就是說,空氣能占據空間嗎?
T:假如不用石子,你們能讓水上升嗎?用空氣可以讓水上升嗎?誰來像個辦法試一試。
(用吸管向裝了水的杯子里吹入空氣)
T: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氣泡,水上升了)
為什么?(空氣占據了空間)
板書課題:空氣占據空間
T:保留這樣的結論,現在我們來互動一下,好嗎?
2、實驗一:“不濕的紙巾”
提問:紙放在水里會濕嗎?
猜想:不會。
設計實驗(一):將紙巾放在玻璃瓶底,再將玻璃瓶豎直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里,紙巾要放夠,不要掉下來。
觀察試驗:學生活動做實驗。(借助多媒體演示)
搜集整理信息:你發現了什么?(發現指沒有濕)
分析處理信息:為什么?(因為空氣占據了空間)
得出結論:空氣占據空間。
3、試驗二:“會濕的紙巾”
猜想:會。
設計實驗(二):將紙巾放在玻璃瓶底,把瓶子傾斜在水里。
觀察試驗:學生活動做實驗。(借助多媒體演示)
搜集整理信息:你發現了什么?(瓶口有很多小氣泡)
分析處理信息:為什么?(因為水占據了空氣的空間,所以空氣變成小氣泡跑走了)
得出結論:空氣占據空間。
T: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么?你對空氣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
三、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1、演示實驗
提出問題:既然空氣和水一樣可以占據空間,那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能改變嗎?水占據的空間能改變嗎?
猜想:能;不能。
設計實驗:分別用兩個注射器抽入一部分的水和空氣,用堵住管口,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
觀察試驗:學生活動做實驗。(借助多媒體演示)
搜集整理信息: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分析處理信息:交流想法,把它畫下來。
得出結論: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能改變,水占據的空間不能改變。
2、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作用。(氣筒、皮球、噴水瓶、氣槍等)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請同學們完成水和空氣的維恩圖,維恩圖是英國的一個叫約翰.維恩的數學家發明的,它可以幫我們收集和整理物體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