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
——選自《口技》
【乙】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揚州,一友挾(邀請,偕同)貓兒同至寓。比(及至)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小技,客氣說法)。于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xún,用熱水燙后去毛)剝聲,歷歷不爽(清清楚楚,沒有差錯)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 擬聲詞,嘩的一聲)然一聲,四座俱寂。 (節(jié)選自《虞初續(xù)志郭貓兒》)
文言文閱讀習題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2分)
(1)滿坐寂然( ) (2)俄聞父呼其子曰( )
小題2:跟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例句: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A.于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虞初續(xù)志?郭貓兒》)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三峽》)
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小題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譯文:
(2)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譯文:
小題4:請用簡明的話分別概括【甲】【乙】兩文第二段的主要內容(4分)
【甲】:
【乙】:
小題5:請比較【甲】【乙】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點(2分)
【甲】將 相結合,從表演者和聽眾兩個方面表現文章內容。
【乙】文則以 描寫為主表現文章內容。
文言文閱讀參考答案:
小題1:(1) “坐”通“座”。這里指座位上的人。(2)不久。
小題2:A
小題3:(1)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2)過了一會兒,很多只雞(被驚嚇得)亂叫,他們的種種聲音各有區(qū)別
小題4:【甲】:表演一場突然而至的大火災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tài)、動作。【乙】:表演一對父子晨起喂豬、殺豬、賣豬肉的過程。
小題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正面
文言文閱讀答案分析
小題1:試題分析:注意詞義的變化,“坐”有兩次活用,一是通假,當“座”用,二是代指,“座”指“座位上的人”。
小題2:試題分析:A句與例句的“于”意思相同,意為“在”。B項中“于”意為“對”,C項中“于”無具體含義,D項中“于”意為“為”。
小題3:試題分析:第一句中“所”,第一個是所字結構“所……的”,將動詞變成名詞性,第二個“所”無義。此句中“有”,第一個是名詞性的,意為“有的聲音”,第二個是動詞“有”。第二句,“少”是多義詞,另有“年少”,本句指時間狀態(tài),“不一會兒”,“種種”是“各種各樣”,“有別”,指“聲音不同”。
小題4:試題分析:概括的是“口技者”表演的內容,而不是“口技者在表演”,根據兩短文中“口技者”表演出的人物事件來概括。
小題5:試題分析:甲文不僅寫了口技者的表演,還寫了聽眾的反應,乙文只寫了口技者的表演,所以甲文是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結合,而乙文只是正面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