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蜀道難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蜀道難》,屬古樂府詩。題目即是古樂府舊題。樂府詩是不同于近體詩的一種詩。形式靈活,節奏多變化。
2.作者李白,字 ,號 ,我國唐代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并稱“ ”,與李商隱合稱“ ”。詩9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中。此詩約作于天寶初年,為李白第一次至長安時。
3.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危乎高哉! 乎,疑問語氣詞,嗎。
B.開國何茫然 茫然,迷惘的樣子。
C.爾來四萬八千歲 爾,那。
D.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因為。
4.比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5.解釋下列加粗詞語,最后分析其特點。
(1)青泥何盤盤
(2)蓮葉何田田
(3)泰山巖巖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楓葉荻花秋瑟瑟
(6)水何澹澹
(7)春日遲遲,桑何萋萋
(8)曄曄紫芝,可以療饑。
6.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噫吁 ”,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嘻 。“危乎高哉”是本詩的主旨句。
B.“爾來四萬八千歲”,是指蜀自開國以來已四萬八千歲了,極贊其歷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壯士死”,典出“五丁開山”之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言五丁既開道之后,梯棧相連,始與秦通。
D.“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與井分別是秦與蜀分野,捫參歷井,言環蜀之境,道路險難,所在皆然,令人脅斂屏氣而息,惟有撫膺長嘆而已。
二、閱讀下文,完成7~10題。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7.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使人聽此凋朱顏 凋:凋謝。
B.連峰去天不盈尺 去:離開。
C.砯崖轉石萬壑雷 轉:轉動。
D.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嗟:嘆惋之辭。
8.對下列句中加粗虛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但見悲鳥號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險也如此 其:加強語氣,無義。
D.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乎:助詞,無義。
9.下列解釋,適合原意的一項是( )
A.“問君西游何時還”,“君”實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猶杜子美《北征》詩“恐君有遺失”及“君誠中興主”之義。
B.“畏途巉巖不可攀”,言忠臣義士雖欲從國君于難,道路險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復申之,言其險之極,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連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盡言蜀道險難之狀,疏遠之臣若李白者,雖欲從君于難,又胡為而能來也?
10.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中呈現的畫面描繪下來。
《蜀道難》同步練習題
參考答案一、1.雜言
2.太白 青蓮居士 李杜 大小李(或“二李”)
3.C 4.A
5.(1)形容山路曲折盤旋。
(2)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
(3)積石貌。
(4)漠漠:灰蒙蒙的。
(5)形容秋意,如蕭瑟。
(6)水波動蕩的樣子。
(7)遲遲:和舒的樣子。萋萋,指草木繁茂的樣子。
(8)旺盛美茂的樣子。
特點:皆屬單音形容詞重疊現象,多描摹事物狀貌、情態,屬AA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6.A
二、7.D 8.C 9.C 10.略
《蜀道難》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翻譯
噫,哎呀,好高啊好險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帝王,他們開國的事業何等茫然。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秦蜀二地從不通人煙。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飛的路線,可以通往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條天梯似的棧道互相鉤連。
上有那駕著六龍的日車也要回頭的高峰,下有那奔騰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連高飛的黃鶴也不得過啊,猿猴要過也無法攀援。青泥嶺上路,盤旋又盤旋,百步九折繞山巒。抬起頭來不敢出大氣,手摸星辰頭頂天。只好坐下來手按胸口發長嘆:“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時候回來呢?這可怕的蜀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的跟著雄的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顏。山峰連著山峰,離天還不到一尺遠,千年枯枝倒掛在懸巖上邊。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顯,沖得山巖震,推著巨石轉,好一似雷霆回響在這萬壑千山。“蜀道是這樣的艱險啊!可嘆(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不知是為了什么?”
劍門關氣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險。一人來把守,萬人難過關。把關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為禍患。行人來到這里,早上要防備猛虎的襲擊,晚上要警惕長蛇的暗算。它們磨快了牙齒,時刻要擺人肉宴。被它們殺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萬。“錦城雖說是個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當我踏上歸途回身西望,還止不住連聲長嘆。
《蜀道難》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于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
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回環反復,讀來令人心潮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