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綜合分析題策略
公考申論綜合分析題策略精選篇1
一、了解評分標準,明確答題總方向
綜合分析有其特定的評分標準:
一是要點齊全。申論是踩點給分,綜合分析題也不例外。在作答過程中需要在材料中找出要點。
二是邏輯清晰。在找到要點后,需要對要點進行加工,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形成答案。
三是觀點明確。首先必須有觀點,即表達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次觀點最好放在答題的起始位置,最后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觀點要有傾向,如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四是有理有據。有了觀點后,還需要談為什么是這種觀點,即需要論證此觀點或解釋為什么是解釋的含義。
二、明確題型分類,心中游刃有余
綜合分析題主要有三類:解釋型綜合分析,評論型綜合分析和啟示型綜合分析。
解釋分析主要是對句子進行分析。如“中國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請根據“給定資料”,指出這句話的含義。在分析句子時主要從分析句子字面意思或點明本質-深入闡述-延伸小結三方面來作答。首先根據材料明確這句話的本質即中國的教育缺乏靈魂的東西,然后根據材料內容具體闡述中國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教育,最后作出結論。
評論型綜合分析分析在綜合分析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命題方式主要是談對事物或觀點的看法和評價。如“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此類型綜合分析的關鍵即它的解題思路是首先明確提出提出自己觀點,即到底新技術“能”或“否”突破社會結構屏障。接下來根據材料進行觀點論證分析即尋找觀點出處的原因或答題對象產生的影響。此題中如果能突破社會結構屏障則需分析原因。在分析過程中兼顧辯證思維,考生可以根據題目要求辯證分析這個觀點或事物的兩面性。最后做出回扣觀點做出結論。
啟示型綜合分析從命題角度來看習慣于根據材料中的案例談啟示。此題的關鍵是要懂得案例型材料中“啟示”需要抓住案例主體的“做法”,適當進行拔高。 “談談你從中國高鐵、中興通訊和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能分別獲得哪些啟示?”在整個尋找要點的過程中始終關注三個主體在發展過程中的做法即主要關注動詞,再按照歸納概括提煉的方式進行拔高即能此類型題目。
三、理解綜合分析本質,突破綜合分析難題
透過題型的迷霧森林,綜合分析其實是將分散的各關鍵要素,按照分析邏輯重新排列,不難看出其本質在與邏輯+歸納概括,也叫深度的歸納概括。
比如 “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的理解。此題具有很強的哲理色彩,是綜合分析中較難的題目,多數考生望而卻步。
公考申論綜合分析題策略精選篇2
第一:做題,研究真題。這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對得分作用最直接的。 這里的做題不是盲目地漫無目的地做,也不是簡單的題海戰術,而是科學地有邏輯地做,不是為了做題而做題,而是為了掌握命題規律,提高答題能力。
第二:積累,提升素養。申論和行測一樣,對你的基本素質是有要求的。不要羨慕別人裸考就能考75分,自己努力了半天才考60分,這是因為大家的基礎不一樣,底子不一樣,沒有什么可比性,我們要縱向比較,跟自己比,在復習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自己有進步,就是有效的復習。那么如何積累,如何提高自己在申論中的“底蘊”呢,建議大家多讀黨報的時評文章,多學公文公報,多積累人物、事件素材等,這些功夫是要用在平時的。后續我們將發送每日晨讀,帶大家積累。
第三:練字+能力訓練。這條線是一條輔助的線路,不是主流,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決定是否要做。申論如果被拆分成小的元素的話,可以說是對“字、詞、句、段、文”的駕馭。
公考申論綜合分析題策略精選篇3
一、道聽途說,裸考也能拿高分
平常總能聽見有人在耳邊說:“你看看某某某都沒怎么看申論,直接裸考,一下考了挺高一分數,比別人埋頭復習那么久考的都高,不要浪費時間在申論上了,還是把時間放在行測上吧!”“就是,你看我上次考試復習申論復習了那么久,考出來的成績一塌糊涂,這次我都沒復習,反而分數高了很多,看來,申論不用復習,裸考就能拿高分啊!”這些話聽多了,不自覺就會被蠱惑了,覺得自己裸考肯定也能考得不錯,干脆把時間都放在行測上,申論直接扔一邊,知道是怎么個題型就行了。學寶云課堂的老師認為,這種直接把希望寄托于那兩三個道聽途說的案例身上,其結果就是永遠在一個分數徘徊,難有提高。
二、“制勝法寶”——萬能模板
模板是很多考生最后的寄托,在沒時間復習申論或者不知道怎么寫作的情況下,模板就是那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臨考前,考場外面總會有些考生手捧著一本寶典在那里念念有詞,期望在考場上能用到背誦到的模板。其實,所謂的“申論萬能模板”一點都不萬能,大家想一想,那么多人見過或背了這個模板,考試時都套用,閱卷老師見多識廣,一眼就知道你的文章是不是在套模板,所以拿高分是不大可能的。學寶云課堂的老師強調,申論考試不是古代八股考試,要求你用固定的格式寫作一篇八股文,申論重在要求根據指定材料進行分析,提出見解,并加以論證。總而言之,“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才是閱卷老師最希望看到的。
三、望眼欲穿,寄托機構命中考題
考生拿到考卷,最高興的莫過于看到之前復習的內容出現在了試卷上,也就是所謂的“命中試題”。有的線下培訓機構為了制造噱頭,以便在考生中營造口碑和聲勢,便用“命中真題”的概念來吸引考生,“命中率”是他們慣用的宣傳手法,也往往是最吸人眼球的字眼。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會在心里幻想,“只要報了這個命中率很高的班,我一定能拿到高分”、“這家培訓機構去年泄題了,都有考試原題,今年肯定又會命中試題,那我不就是賺啦!”將全部賭注都壓在這些培訓班身上。但事實上,所謂“泄題”、“命中”不過是這些線下培訓班自我炒作的宣傳手段而已,公務員局是絕不可能讓題目有機會泄露給這些培訓機構的。他們所謂的“命中”,大多不過是講課的材料湊巧跟考試真題沾了一點邊而已,在實際考試中,即便你提前看過他們的這些材料,也基本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