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行測復習技巧
一、合理計劃
合理的計劃是成功復習的大前提。這里的計劃不僅僅包括時間上的計劃,更包括內容上的計劃。
二、掌握基礎
行測復習過程中,務實基礎是關鍵,任何一門考試均如此。只有熟練掌握了基礎知識,才可以在千變萬化的考試中不被題海所迷失;在處理問題時才能立足根本進行分析。很多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就可以應對考試了。方法和技巧很重要,但是要用好方法和技巧需有一個前提,對題目的背景知識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才能在題目變了說法,穿了一個迷惑的馬甲以后還能辨別出來該題考察的基本知識點。把握了考試的考察知識點,在使用相應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達到靈活的解題了。
三、認清自己
行測考試特色———考察知識面很寬,涉及到了各大學科的基礎知識背景。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都有一個自己的知識領域。這就需要我們把所學的東西和行測考試相結合,認認真真的分析自己在行測方面,什么題型對于你來說是強項,什么是弱項。對于你的強項,除了要對常見的解題方法及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保證這一部分內容爛熟于胸之外。在此基礎上,進行拔高,做一些有代表性、思路比較新穎的難題。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來分析題,自然就會找到問題的最快、最優的解法。
對于你的弱項,就是要做到"保證常見題,爭取稍難題"。無論你不擅長的是哪類題型,任何一種題型都有一部分常見題,解題方法也是相對較穩定的。對于這一部分題目,不要輕易放棄。掌握這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是關鍵。適當的時候可以背一些經典題例,倘若考場上見到似曾相識的題目,可以嘗試類比經典題來找到解題的思路。
認清自己,避免做無用功,利用好有限的復習時間,達到利用時間最優化,提高在復習過程中的效率。
國考行測復習技巧(精選篇2)
01.發現自己的強弱項
行測入門沒有申論那么難,因此可不必那么拘謹的看完整本書再做真題套卷。可以在一切還是空白的時候做個兩三套來練手,知道自己的水平。打擊是必然的,做不完也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卡時間做。每次做的順序自由微調。幾套做下來,就知道自己什么模塊自己擅長,什么模塊自己不擅長了。
有上岸的小伙伴反應當時做了3套國考卷,被打擊的那幾天都沒怎么吃飯,都是50%左右的正確率。但是她發現資料分析基本都是90%以上的正確率,而數學因為沒時間做,也做不快,15題對個4,5題,圖形推理也不行,邏輯題都中規中矩。因此,通過這樣的自己摸底形式可以知道自己的短板和擅長的,在后面學習中著重攻克短板,而對自己擅長的可以直接跳過。
02.花一些時間攻克自己的弱項
有人說,公務員考試題海戰術不靠譜,這是真的嗎?小谷子卻不這樣認為。考試是什么?考試就是在限定的時間內,爭取做對盡可能多的題目,拿到比別人更高的分數,這就是勝利。從這個角度說,“題海戰術”是一種科學的提高做題準確率的方法。只有試題做得多,才能逐步發現命題人總是在哪里挖掘陷阱,準確猜測出命題人這樣出題的意圖和出題思路,從而倒推出命題人認為正確的答案;只有試題做得多,才能訓練出題感并在進考場時始終保持這種良好的題感。
03.注意做題順序
行測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做題順序。按部就班做不是不可以,但是會比較低效。你要在進入考場前,通過幾十套真題的模擬,找到適合自己的順序。這個工程很重要,也只有你自己摸索,任何人的經驗都幫不了你。一般規則是自己擅長的且分值較大的題型先做,自己不擅長的后寫。就我個人而言順序是這樣的:常識判斷、資料分析、邏輯判斷、數量關系、言語理解。也有很多人把數量關系放在最后做,有時間就寫,沒時間就瞎蒙,反正你能保證前面的高準確率也是可以的。
04.全真模擬考試場景
在考前的最后一個月,每天早上和正式考試時間完全相同的時間開始卡時間做題(國考是每天早晨9點到11點)。既然是全真模擬,涂答題卡的時間也要算在內。每天不要做多,就一套真題,做完好好對答案分析錯題。國考卷做完了做省考,省考試卷也可以拿來練練手的。在這期間發現自己哪一塊還是弱的話,再強攻那一塊,查漏補缺。一直不要停,哪怕是考試的早晨,起早點做一些你放在前面做的題型使頭腦熱乎起來。
國考行測復習技巧(精選篇3)
1.系統學習。
系統地把整個行測,所有模塊和小的知識點都過一遍。為此,應買一套教材,行測方面,市面上各個版本大同小異,不用聽機構吹;應至少聽一遍完整的課程。自控能力強的,可以參與線上學習或者買視頻課程,相對比較自由。自控能力差的,報一個地面班,一周左右,可以認真系統的學習整個行測,效率最高,還可以直接和老師互動,效果好。
這里插兩句廢話,說兩個點。
第一,線上課程和視頻課程建議花點錢買正版。我不是道德帝,但是畢竟機構研發不易,要支持人家的知識和智力付出。很多人買了課,回頭就解答了,在淘寶把視頻賣了,這種做法非常掉價。哪怕幾個人共買一套課程總行吧?當然了,說回來,視頻的話,你如果非聽盜版,其實知識點上沒什么太多差異,聽前兩年的也行。不過老師的理論和思路也會進步,還是聽新的好。
第二,報地面班的話要多留點心。首先,要問清授課師資是誰,如是大機構,應該不會告訴你誰來上課,那么你就應該多留意下,可以多問些問題。問些講義之外的題目,如果老師有思路,能說明白,就可以。完全照著講義講課的,不可能是優秀的老師。庸師是有可能把你帶上彎路的。當然,不必拿老師是否會講錯題目來判斷,人都可能犯錯。另外,報班要報適合自己的,如果很笨,基礎差,就從基礎學起。否則一上來就聽拔高的,絕對會讓你暈菜。
2.模塊練習。
把自己不是很熟練、聽課感覺比較費勁的模塊拿出來,專門練習。另外,做幾套卷子測試下,時間比考試要求上浮30%。在不蒙的情況下,一般而言,常識低于50%,數學低于50%,言語低于70%,其他低于80%,就可以算比較差。可以專門練習。
常識的話,可以重點積累下憲法民法商法等基本法律知識、馬哲和_基本知識、經濟學金融學基本術語和傳統文化、歷史常識。這些都只看綱要性的東西即可,沒必要深入。不過,這個工作量很大,常識考察的是一個人文理各方面的基本素養,短期難以突破,若復習時間短,可以放一放,平時生活多留心。
數量關系。系統學習常考題型,各題型題目反復做,思考一個題目的考點、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另外,練習好整除、方程、代入排除、特值的基本方法。自己苦練,也多向高手請教。切記,數學不要記太多基本題型和常考模型以外的公式和結論。數學糟糕的人記這些只會讓腦子更亂,要重點去讀明白題、分析基本關系。
言語理解。平時注意積累,包括詞匯的積累、閱讀的積累。邏輯填空重點分析文段意思,判斷前后內容的邏輯呼應;片段閱讀重點強化閱讀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這一點就體現出平時讀書的重要性了。很多考生平時基本不讀書,讀也是讀那些亂七八糟的霸道總裁之類或者成功學的東西。如果平時讀書少,語文基礎一般,就多去人民網、新華網看看文章,逐字逐句的分析其結構如何、意思是什么,前后怎樣過渡銜接。當然這是課外工夫,具體做題時,也是要學會逐字逐句分析,判斷文段每句話的意思,分析前后關系,判斷題目背景和作者(出題人)意圖。這個過程堅持下來,持之以恒,必有收獲。要學會拒絕任何模式化和速成的東西。
判斷推理。圖推只要掌握常考題型,再把真題多練練就好了,沒什么難度;類比推理,側重于對題干詞語邏輯關系的把握,這兩年偏向于對常識內容的考察,通常難度不大;定義判斷,這個模塊需要好好抓抓。一個定義通常要考察的核心只有一兩個,多分析,必然慢慢會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入手。定義判斷平均正確率不高,但是可以提上去;邏輯判斷,演繹推理把握規則就好,這沒什么好說的,主要是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必須不斷做不斷思考,多琢磨,到底兩個事物之間什么關系?怎么發生聯系的?如果加強或打斷這種聯系?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就是不講邏輯的,這個模塊練好,也和我們生活中是否講理有聯系啊 。
資料分析。整個行測最有性價比的一個模塊。正確率低于85%都屬于應該自抽嘴巴的。把常考概念和公式爛熟于心,練好并可以熟練運用兩三種計算方法,剩下就是練習了。每天25分鐘限時練習4篇,不出三周,必有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