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方法總結(2)
題組一 考點針對練
1.(2013·河北高三教學質檢)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浣 溪 沙
李清照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注] 寶鴨:用寶石鑲嵌的飛鴨狀的頭飾。
聯系整首詞的內容,請簡要分析詞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找出詞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上闋前兩句寫其外貌美麗,第三句通過眼波寫其多情;下闋從她的內心世界入手,寫她的思念及主動寫信。通過對女主人公描寫的分析不難發現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卮鸬乃悸肥窍瓤偤蠓?。
參考答案:全詞描繪了一位美麗多情,對愛情大膽追求的少女形象。詞的上闋以“繡面芙蓉”“斜飛寶鴨襯香腮”刻畫了女主人公的美麗外表,以“眼波才動”寫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竇初開的神態;下闋著力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少女的思念、幽怨與主動寫信相約。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嵐漠漠樹重重,水檻山窗次第逢。
晚葉尚開紅躑躅②,秋芳初結白芙蓉。
聲來枕上千年鶴,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魚香飯細酒香濃。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貶江州時結識的朋友,隱于廬山五老峰下。②躑躅:杜鵑花的別稱。
詩的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在景物描寫上有什么特點?(6分)
答:
參考答案:意境:潺潺的溪水,彌漫的嵐氣,茂密的森林,錯落有致的水檻,面山而鑿的小窗,綻放的紅杜鵑,初開的白芙蓉,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圖。
景物描寫的特點:①詩人將宏觀遠視與近景特寫相結合,寫景富有層次感;②選取紅白兩色入詩,色彩對比強烈;③詩人用疊詞描寫溪嵐的迷蒙和樹木的茂盛,用擬人的手法寫水檻山窗一個接一個地撲面而來,展現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環境。(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鄭侍御謫閩中
高 適
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東路云山合,南天瘴癘和。
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詩歌的頷聯選取了哪些意象?寫出了閩中怎樣的特點?(4分)
答:
解析:對于前一問,考生很容易便可得出答案。而在總結閩中的特點時,需要結合詩中的意象進行分析。比如對于“秋雁”,古人一直把“雁”作為傳遞音信之物,又加上“少”,可以看出詩人用“秋雁少”主要表現了閩中這個地方的偏僻和消息的閉塞,因為連秋雁這樣的信使都比較少。
參考答案:秋雁、夜猿。詩歌用“秋雁少”表現閩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閉塞,用“夜猿多”表現閩中夜晚的凄清與環境的惡劣。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生查子·獨游西巖①
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勸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注]?、龠@首詞是作者閑居上饒時游覽風景優美的西巖所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
在詞人筆下,青山、明月是怎樣的形象?(4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中形象的能力。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分析。詞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開頭“青山”兩句,寫出了詞人對青山的一片癡情。“偃蹇”是其屹立不移,不隨人俯仰的寫照。“歲晚”兩句寫貌似傲慢的青山對詞人充滿了情意。作者獨游西巖是在冬天,應該把自然界的寒,理解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惡劣的政治氣候逼迫下,閑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關懷的。下闋展示明月與詞人的情誼,突出了明月的有意有情。
參考答案:青山貌似傲慢卻又充滿情意,明月高潔而又善解人意,是詞人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作者被貶獨游時的知音。
題組二 考點綜合練
5.(2013·湖北八校聯考)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東 坡
蘇 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注]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 犖(luò)確:山石大而多的樣子。
(1)請簡要分析首句“雨洗東坡月色清”中“清”字的妙處。(3分)
答: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自我形象?請簡要概括。(5分)
答:
參考答案:(1)“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一個“清”字描繪出雨后月光的皎潔,營造了清新、澄澈的意境,展示了詩人清靜、淡泊的內心世界。
(2)這首詩表現了一個熱愛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艱險、自得其樂的詩人的自我形象。
6.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夜喜遇王處士①
王 績
北場蕓藿②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注]?、偬幨浚汗糯鷮﹄[居民間而不愿做官的人的敬稱。②蕓藿:鋤豆,和“刈黍”一樣,都是秋天的農事活動。
(1)“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本題要求回答詩句描述的畫面,回答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一是找出詩句描寫的對象,用比較整齊的語言表述出來,比如“溶溶明月、點點流螢”等;二是描述詩句描寫的整體場景,比如詩句對流螢的描寫,增強了鄉村生活的動態特征,更體現出詩人的歡喜之情等;三是分析這種場面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描寫了一幅由溶溶明月、點點流螢所組成的山村秋夜圖。秋月圓若白玉盤,高懸夜空,皎潔的月光灑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螢,提著無數盞小燈籠在兩人周圍飛來飛去,映得一路星星點點,別有一番情趣。它們的出現,給這寧靜安閑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動的意致和盎然的生機,使它不致顯得單調與冷寂,同時,這局部的流動變幻又反過來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另外,也寫出了兩人相遇時的喜悅之情。
(2)有人說“詩人沒有寫喜字,而其喜情卻從字里行間躍然紙上了”。請簡要分析詩歌是怎樣體現詩人的喜悅之情的。(4分)
答:
解析:可以分析詩歌描寫的哪些景物蘊含有詩人的“喜”之情。比如一、二兩句,為何詩人要寫勞動歸來,可以通過聯想陶淵明《歸園田居》表達的情感來理解;三、四兩句為何寫鄉村的秋月、夜螢,表達了詩人遇到朋友時怎樣的情感等。
參考答案:詩中選取“北場”“東皋”“秋月”“夜螢”這不同方位的四景對詩人逢友的興奮心情進行渲染,但景又都飽含著詩人喜悅的情愫。前兩句描繪在滿載勞動的喜悅中與好友相逢的場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蘊含其中。后兩句寫天公作美,友人得以團聚,以喜慶之景來烘托遇友之喜,使詩歌的意境彌漫著一種歡快的氛圍。
第2講 語__言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詩詞豐富的思想感情、優美的意境都是通過語言來表現的。詩詞的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加凝練、優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躍性和感染力。鑒賞詩詞語言,就是要了解詩詞語言的特點,并借助詩詞的語言進一步領悟詩詞的精妙之處。
分析詩詞語言的妙處,除了理解詩詞語言的字面意義之外,還要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進而把握好詩詞表情達意的語言特色。從多年的高考試題看,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包括三個方面:煉字、詩眼和語言風格。
古人作詩填詞都很講究煉字。在單篇作品中,作者反復錘煉的某一個字,往往是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體現作者獨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詩詞也往往會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知識儲備]
古詩詞煉字主要是錘煉動詞、形容詞和虛詞。根據這三類詞語的語法特點分析,動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動態,強調過程及變化;形容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性質狀態,跟動詞比較,形容詞主要著眼對象的靜態;虛詞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程度范圍。
從藝術效果的角度理解煉字藝術,要關注下面幾個方面:
藝術效果 | 舉例 |
動靜轉換結合,追求畫面的動態美 | 蘇軾《蝶戀花》中“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
運用想象、聯想,追求化無形為有形的可感性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最為精警,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寫出了春風的精神。 |
語意雙關,追求表達的含蓄與豐富之美 | 蘇軾《西江月》中“人生幾度新涼”中的“涼”字,指出了自然氣候的變化,營造了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時借寫氣候之“涼”,抒寫人生之“悲涼”,指出了人生命運的起伏不定、變幻莫測,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沉思考。 |
表達詩人獨特的個體感受,常常收到妙趣橫生之效 | 王駕《雨晴》中“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中的“疑”字,可謂“神來之筆”,不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一“疑”字讓小園、蜂蝶、春色煥發異彩,新鮮生動。 |
[常見設問方式]
1.某一聯中最精煉傳神的是哪個字?請簡要賞析。
2.某字歷來被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這首詩中的某字可否換成另一字?請簡述理由。
4.請對某句中某字的妙處加以賞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
[例一] (2013·福建高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選自《宋詩精華錄》)
[注]?、俣霹N: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請簡要分析首句中“綠”字的妙處。(2分)
[自主嘗試]
[解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送別友人前往蜀地。首句“春風入樹綠”點明送別友人的季節是春天;這一句中“綠”字使用得非常好,由此可聯想到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這里的“綠”兼具形容詞和動詞的功能,可理解為使動,春風“使樹綠”,展示了一種動態美,把無形的“春風”形象化,生動傳神地表現了春風吹到樹上樹就綠了的奇妙動態變化,表現了春風的活力、春天的勃勃生機。
又是一年春風吹綠樹木、春歸大地,詩人想象著何遁山人的家中,孩童遙望柴門盼望親人歸去,想象著友人回到家中見到春燕、浣洗衣衫的情景,因而“綠”字為全詩增添了韻味。
[參考答案] “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的韻味。
[解題方略]
步驟一:解釋該字的含義(表層、深層);
步驟二:結合詩歌的有關內容具體分析這個字所描述的景象;
步驟三:指出該字的特點(如是否為色彩詞、疊字,有無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擬人);
步驟四:適當展開想象,說說這個字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果是比較賞析題,則要從以下角度考慮:①從修辭手法的運用上進行比較,看哪種手法更有表現力;②聯系詩歌描寫的情景進行比較,看哪種用語更符合語境;③從表達思想感情上進行比較,看哪些用語更能準確表達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
[應用體驗]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夜宴左氏莊
杜 甫
林風纖月落,衣露靜琴張。
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
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
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注]。
[注] 杜甫曾漫游吳越四年,江南水鄉的秀美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請簡要賞析頷聯中“流”和“帶”兩個字的妙處。(4分)
答:
參考答案:“流”字,流淌之意,寫出了夜里緩緩流水傍著花徑流過的美妙情景,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帶”字,環繞、映帶之意,(答名詞作動詞也可)寫出了繁星低垂,圍繞著草堂,映帶著草堂,好像草堂的飄帶,構成了一幅想象奇特的美妙圖畫,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
所謂“詩眼”,是指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有時是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有時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句子,是一首詩詞的主旨所在。
[知識儲備]
“詩眼”大致分為兩類:
一是表現為一首詩思想的凝聚點,揭示詩的主旨,這是全詩的詩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詩的中心。如《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主要寫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卻是一個“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張又恰當地流露出了對汪倫情誼的贊美。所以“深”是詩眼。
二是詩中最精練最傳神的詞語,或增強詩歌的形象性,使詩歌充滿情趣,給人以豐富的想象;或使詩意更精確,或使詩句翻出新意。這是局部的詩眼。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滿”和“壓”就是詩眼。
詩(詞)眼在句中的作用:
詩眼的作用 | 舉例 |
用以翻 出新意 | 蕭楚才改張乖崖“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殺老尚書”之“恨”為“幸”,“恨太平”是對天下太平的不滿,“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詩意迥異。 |
借以增 添情趣 | 韓駒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宮里近題詩”之“中”為“深”、“里”為“冷”,改動兩個字,使得原來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與“水晶宮”,轉眼顯得雍容高華,超凡脫俗。 |
靠它增強 形象性 | 秦觀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動作勾畫出的線條輪廓。 |
關乎詩意 的精確 | 齊己詠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枝”改為“一枝”,使“一枝”與“早”意絲絲入扣。 |
[常見設問方式]
1.全詩的詩眼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說,本詩詩眼是某某字,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
3.找出全詩的詩眼,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4.本詩是怎樣以某某字詞統攝全篇或貫穿全篇的?請結合全詩進行簡要賞析。
5.古人寫詩講究一字傳神,請簡析某句中的某個字的妙用。
6.全詩圍繞某字(詞)展開,請結合全詩分析。
[例二]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同從弟①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②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注] ①從弟:堂弟。②越吟:越人莊舄在楚國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鄉思。
古人寫詩講究一字傳神,請簡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