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課標語文試卷題(2)
高一新課標語文試卷題答案
“展示”重在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展現”重在顯現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詞語后跟賓語。“贊揚”有稱贊的意思,又有表揚的意思;“贊嘆”只有稱贊的意思。依據句③的內容,理應選用“贊嘆”。“參觀”重在實地觀察,“觀賞”重在欣賞。語境為游客看民俗藝術,應選“觀賞”。
A(B“由于”多余 C“但”應為“而”,此不是轉折關系 D兩個分句間不是遞進關系,而是并列關系)
6. 項不合邏輯,“不再發生”否定失當,應為“再次發生”; D項不合邏輯,“昨天”與“將”矛盾,去掉“將”并在“翻開”后加“了”。 C項“縮短一倍”不對,表降低、減少不能用倍數
7.C(A去掉冒號;B“說”后的冒號為逗號;D“正確”后的問號為逗號
8. A 。夸張失當
9.D[點析]從前后連貫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叢花,如一棵菜”相銜接,而④句能。從音節和諧的角度看,能和“卻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韻的有首句的“營”,句①中的“成”,句④中“整”和句⑤中的“癥”。因此選D。
20.上聯當中“勻”“弄”兩字,運用擬人的手法,使“雨”與“風”情態畢現,極富情趣;“叢叢”與“葉葉”二詞用疊字,增添了音樂性,瑯瑯上口,余味無窮。(4分)
21.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前三句寫六,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無北國秋天之蕭瑟。末一句兩個“堪”字,則構成心緒的對比。作者客居福建,他鄉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慰解思鄉之苦,詩歌無一句明言思鄉、思鄉之情卻表現的淋漓盡致。(4分)
7.閱讀全文,說說“我”對“老人”的情感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8.第(3)段中對老人進行外貌描寫有何作用?(3分)
9.聯系上下文,理解第㈦段中劃線甸的含義。(3分)
10.請結合文章情節或人物,談談你閱讀后的感悟。(4分)【答案】
7.(3分)我對老人的情感態度發生了多次變化:最初是討仄,繼而是躲避,接著是被感動,由此義產生了愧疚、自責之情。(要點:①討厭、厭惡②躲避、避開③感動④愧疚、自責:意思對即可,答到一點得1分,得出三點即可)
8. (3分)細膩生動地表現了老人的貧困、落魄之狀,反襯老人內心的善良、慈愛,同時為下文“我”對老人產生討厭之情以及“我”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老人做鋪墊。(答出“內容”或“結構”上的作用,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對即可)
9. (3分)答題要點:①“一份圣誕禮物”是指夫人給了老人親近孩子的機會,讓他感受到了埃里克給他的愛與信任;③“最好”是指埃里克和夫人表現出的愛與信任,給落魄、貧困的老人以精神的撫慰,這是極其寶貴的。③全句表達了老人對夫人的感激之情。(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l0. (共4分)結合情節或人物2分,談感悟2分(僅提到人物或情節,得1分;對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準確或情節概述準確,得2分;針對人物或情節談感悟,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示例1:文中的埃里克與老人一起游戲、相互擁抱,對老人表現出愛與信任.從這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身上,我感悟到我們應擁有一顆孩子般純潔的心靈,博愛、無私,不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人。
示例2:文中的老人雖然貧困、落魄,但他能主動親近埃里克,與埃里克一起游戲、相互擁抱,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與慈愛。從老人對“我”的感激中,我又感悟到了困境中的心靈是很脆弱的,更需要人們的關爰與尊重。
看過“高一新課標語文試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