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
擁有傲氣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倚仗才華而沾沾自喜的人就像蘇軾錯評王安石的詩;一種是沒有教養的紈绔子弟,他們仗著自己腰纏萬貫而居高臨下,手持傲氣的大旗為灑脫,來示自己的無與倫比。殊不知這點傲氣足以使他們原形畢露,才氣和學問不過點滴而已,歷史上一切跳梁小丑皆是如此,傲氣使人衰敗已是顯而易見。
而又傲骨的人中只有一種,他們不卑不亢,不卑躬屈膝,不自作嬌媚,始終如一生活的人。不辱使命的蘇武有傲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拍案而起”的聞一多有傲骨;不食美國帝國主義救濟糧的朱自清有傲骨……凡是能承載起孟子所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皆是有傲骨之人。胸存傲骨可使人名垂千古已是不言而喻了。
但是,處于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似乎顯得力不從心,現代的社會,如果像他們一樣都不會有一席之地,所以在“追求傲骨”的同時要學會變通。該低頭的時候還是要低,但一定要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傲氣是心高氣盛,狂妄自大,到頭來只會招致臭名遠揚,甚至遺臭萬年。傲骨是一個人的精神風骨,不嬌媚,錚錚鐵骨,肝膽相照是耿直人生的寫照。
怎樣摒棄傲氣?追求傲骨呢?傲氣在謙遜中消匿,在不斷學習中擯棄。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由高癟的狗尾草變為低垂而充實的稻子,那傲氣盡可去矣。傲骨在生活和學習不斷獲得,不比吃穿是傲骨,“學、比、趕、超”是傲骨,傲骨在點滴小事中磨練,傲氣在平常小事中祛除。
時時銘記:懷有傲氣不可取,胸存傲骨
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篇2】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也。”“大丈夫”便是要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便是我們在世界上為人處世的準則。
一個人若沒有傲骨,必定前路漫漫,寸步難行。古時有位才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懷才不遇,屢試不中。為維持生計只得出賣自己的字畫。一日,一位官員被他的才華吸引,便買了幾幅畫。那官員給他幾兩銀子,道:“不用找了。”可才子執意將多余的銀兩歸還。官員驚,不信世上還有這般高尚實誠的人。為了考驗他,官員把錢袋丟在攤上,便快步離開。剛走幾步,便聽得才子喚他并將錢袋歸還。官員深深為他的骨氣所折服,回到府中,便向他人大力宣傳。后來才子名氣大增,成為了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便是唐伯虎,一個有才華有骨氣的人。人可以窮,但不可志短。即使一無所有,骨氣仍是一個人身上最珍貴的'東西,它會為你鋪好前行的道路,所以你從來不必擔心。
一個人若沒有傲骨,必定苦海難渡,最終迷失。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沒有選擇逃走,他認為,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就能取得成功的。他曾說:“變法流血者,請自嗣同始。”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譚嗣同英勇就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是譚嗣同在獄中所作的詩,表達了他愿為理想獻身的壯烈情懷,更可以看出他的傲骨,是多么令人欽佩!
有多少人在這慌亂的世界上不安的活著。他們或許為了某些物質而屈服于世界,屈服于他人,更屈服于自己。他們舍棄自己的傲骨,臣服于物質,最終忘記了理想,迷失了自己。也許他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心儀已久的東西,是快樂的。可,在夜深人靜,在夢的最深處,他們,真的是快樂的嗎?誰知道呢……
是否渡過了那蒼茫苦海,是否最終堅定了自己,只有自己知道。只有你那消散的或堅定著的傲骨為你見證。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記得挺起自己的傲骨。
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篇3】
當一片樹葉無聲落下;當一滴水悄然流逝;當一朵花緩慢綻放;這看似毫無緊要的小事,卻往往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人生感悟。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長期受到社會和網上一些特殊風氣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人都出現了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的現象。當你有求于人或別人有的物品是你所渴望得到時,你是否常會說一句:“求你了。”這看似不經意的三個字,卻散失了多少骨氣,又丟掉了多少的自尊?
生而為人,當頂天立地,無所畏懼。然而面對社會上種種因素,我們卻總會不經意地把脊椎壓低,語氣放緩。職員面對老板,他會戰戰兢兢,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學生面對老師,會坐立不安,不敢吐露真實的想法。有人說,這不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嗎?何錯之有?在你們的心目中,或許這是必然的。然而你是否知曉,當你戰戰兢兢的時候,老板的心中為你而嘆了口氣。當你對老師有所隱瞞時,你又是否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個可以解決心中疑惑的機會。
只要你拿起骨頭,兇殘的狗便會散失骨氣,搖尾乞討。這是否說明,當我們為了某一樣物品而散失骨氣時,我們相比起寵物,又能好的了多少呢?
我們可以忽略生活中毫無緊要的事情,卻不能忽略自己的骨氣,因為只有你挺起脊椎的那一刻,你才能活得精彩。
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篇4】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徐悲鴻
談起骨氣,我們有沒有想過隨著歲月的流逝、生活節奏的快速和社會生活的壓力,我們的骨氣是否被磨滅了不少呢?人要活出骨氣,骨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骨氣是先祖們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骨氣更是挺起中華民族堅實的脊梁。
古往今來,有骨氣的偉人舉不勝數。“安能摧眉折腰視權貴,是我不得開心顏”我們傾慕于李太白不畏權貴,追求自我的豪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也”我們向往于孟子關于人生追求的灑脫;“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們更折服于屈原堅持真理,一身傲骨的高貴品格;古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這“香”不就是因為梅花的一身傲氣嗎?愈寒愈香,愈寒冷愈堅韌!
我們的民族更是有骨氣的民族。八年抗戰,北平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面對日寇的鐵蹄,我們的人民沒有低頭,奮勇殺敵最后取得勝利,就是因為我們的民族不愿當亡國奴,不愿被蹂躪的骨氣!有人說過:“如果朝鮮戰爭中美兩國的武器對調的話,那么,世界上就只有一個民族了。”論武器裝備,論后勤補給我們不行,可論骨氣他們不行,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的軍隊有骨氣,這些可愛的人兒呀,他們打敗了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我們是共和國幸福的`一代人,更應該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優良品格,說:“每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我們要人生出彩,靠什么?只有骨氣未必成功,可沒有骨氣絕無可能。
人生的道路不會平坦,活出我們的骨氣!通往遠方的路就像巴金所說的激流一樣奔涌向前!!
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篇5】
在《談骨氣》一課中,作者通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一句話,從三個方面論證了人要有骨氣這一點。其中,作者在論證“貧殘不能移”這一句的時候,用了《嗟來之食》這么一個例子:“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俄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暖!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暖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就算在生活貧苦潦倒的時候也不能失掉了一個人的骨氣,應該始終保持做人的尊嚴。=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正確的,但我認為講骨氣有的時候也應該看情況。就像《暖來之食》中的那個窮人一樣,施舍者一開始對他說“暖!來食!”的時候,窮人就拒絕了,這就充分體現出了他的骨氣,但后來施舍者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理并向他道了歉,這就說明他向窮人施舍食物并沒有侮辱的'意思。所以,我認為這時候,窮人就應該把食物吃掉,而不應該再固執了。當我們在尊嚴和生命兩難全的時候,應該選擇維護尊嚴;但當兩者可以兼得的時候,我們同樣應該保全生命,不能像那個窮人一樣,為了他所理解的“骨氣”而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并不是有骨氣的表現,這是愚蠢的行為。
那么,什么是骨氣呢?骨氣的意思就是骨相氣質,現在多指剛強不屈的氣質與人格操守。如果硬生生地把窮人接受富人的施舍理解為沒有骨氣,而不看看具體情況是什么樣的,這才是生搬硬套,沒有真正理解骨氣所包含的意思。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骨氣,怎么對得起中國人這個稱呼!這句話十分有道理,但我的意思也并不是說有骨氣是愚蠢的行為,我的意思是歪曲理解骨氣的含義而付出慘重代價,卻還以為自己這是有骨氣的表現,這才是愚蠢可笑的。
其實我認為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曲解了這個例子的意思,才會這樣說。《暖來之食》的原文應該還有最后一句,課文中沒有寫進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暖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連曾子都認為當別人呼喝你來吃的時候,是應該拒絕的;但人家既然道了歉,你就應該吃了,就說明那個窮人是有骨氣的,但心胸未免太狹隘了。
所以,我們應該有骨氣,保持應有的氣節,但是在做到了這一點的時候,我們也不應該放棄生命或是其他同樣重要的東西,否則就會像那個窮人一樣,落得那樣本可以避免的下場了。
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篇6】
孟子曾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中國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并不乏有骨氣的錚錚男兒。他們為骨氣流血,甚至犧牲,但也正是骨氣鑄就了他們在歷史上不朽的豐碑。
骨氣在中國古代的將士身上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從英勇擊敗金兵的岳家軍,到一心擊寇,不為金錢所惑的戚家軍,都是有骨氣的勝利之師。
留下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將文天祥更是滿懷一腔骨氣和忠誠,以身殉國。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他沒有動搖,毅然放棄至高無上的榮華富貴,投身抗元救國的浪潮。他用行動詮釋了“富貴不能淫”的最高境界,而他身為忠臣的骨氣,也鑄就了他“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鐵骨。然而,只有男子才能作為骨氣的象征嗎?不,并不是。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舞臺中,不少有血有肉的女性人物也為骨氣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李清照雖是一介文弱書生,但在亂世中卻仍有一身凌云的骨氣。李清照的前半生安逸富足,生活幸福,但甘盡苦來,她的后半生可謂顛沛流離,丈夫早逝,家道中落。她儼然成了亂世中孤獨飄零的蓬草,生活貧賤,居無定所。但她心中仍裝著報國的鴻鵠之志,她的靈魂深處仍是一個有骨氣的鐵血女俠。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李清照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也不曾動搖。清貧的生活非但沒有擊垮她,反而磨煉出了她的骨氣。她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邁詩篇,譜寫了“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聞一多先生就是這種不畏犧牲,為骨氣而活的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暴行,聞一多代表千千萬中國人站了起來,為好友伸冤,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他是堅定的革命者,更是有錚錚鐵骨的中國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恐嚇和威脅,聞一多也橫眉冷對,他“前腳踏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踏回去了”的態度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以鮮血維護革命,以骨氣藐視特務,用自己的生命印證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行為。
骨氣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豐碑。若人人都能堅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準則,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就能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民族,不斷前行!
福建2023高三七市聯考作文素材【篇7】
人活著要有骨氣。
所謂骨氣者,是要在超出常人想象的環境中仍然挺直著腰,永言輸,永不屈服,古往今來,有骨氣的人數不勝數,古代的隱士,逍遙自在,居于破屋之中,賞于五柳之下,何等地自在,當朝庭招他入朝,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拒絕,表現了一個隱士的骨氣,文天祥寧死不屈,遺留“人生自古誰無無線,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句,表現了一位詩人的大氣凜然的骨氣,屈原憂國憂民,不甘心國之滅亡,自投于江中,葬身魚腹,表現了一位詩人悲壯的骨氣。再近觀現代,錢學森不領美國“救濟糧”,毅然獻身于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北京學生焚燒日貨,反抗日本……這是一種大無民族氣慨,展現了一個民族的骨氣,這種骨氣,將在中國未來的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骨氣者,并不全是競爭中態度表示強硬,沒頭沒腦地硬碰硬。有時,退步也是一種骨氣。例如,我們有時在生活中遭到某些人的無理取鬧,軺果我們硬碰硬,將一發而不可收拾,我們退讓,并不代表我們軟弱,而是一種骨氣,這需要我們具有博大的胸懷,這比我們直接表現出骨氣更難,又如臥底隊員,他們潛伏在敵人身邊,表面很沒有骨氣,但骨氣在他們心中,他們要克服眾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時刻面臨生命危險,可見,骨氣并不一定要流露于外面,而應該根深于心中。
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骨氣,也有一些人軟弱無能,委曲求全。人民公敵汪精衛,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投降日本,叛變革命,實際親日政策成了日本的傀儡,在人們心中他就是沒有骨氣的走狗漢奸,最終落個身敗名裂。又如腐敗的清政府,在國外的堅船利炮面前嚇軟了腿,只知道一味地注和,割地、賠款,以致于初具規模民的洪流淹沒,由此看來,沒有骨氣的人雖然在短時間內會有一些利益,但最科會落個壞的下場。
朋友們,讓我們做一個常常正正的有骨氣的中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