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
在周末午后,一人,一桌,一椅,一茶,一書,一人,不是很寧靜,很幸福嗎?與文學交流,你必定會獲得更多的“財富”。
與文學交流,讓我明白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讓我品味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讀書樂趣。
與文學交流,讓我體會了古今文人墨客寄情詩中,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至死不渝的愛情。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更使人聯(lián)想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氣魄……
文學,給予我們的不單單是知識,更多的是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當我們失敗時,書本告訴我們要勇敢面對,勇往直前,“失敗乃成功之母”,把失敗看作是下一次成功的墊腳石,它會帶你到達成功的殿堂。當我們成功時,書本告訴我們不要驕傲,要再接再厲。
與文學交流,會讓你更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書中,展現出一個真實的社會,能令你分辨真善美,假丑惡,你也可以在書中得到啟迪和經驗。
與文學交流,你可以像和一個摯友交談。在你迷茫時會把引向光明大道,在你無助時,它會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導師,給你處世的道理,傳授你無限的知識,能使你縱觀歷史,也能重現世界,從古至今,一切的一切,一覽無余。
文學,你像一縷清風,吹拂著我的天空,讓我的世界萬里無云;文學,你像一輪驕陽,照耀著我的世界,讓我的世界光明永存;文學,你像一陣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的田野永不枯竭……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篇2
愛情是酒,親情是血,友情是水。
那么,文學呢?文學應該是一枝橄欖,越品味越有滋味,它能讓你品味到世相百態(tài),人生苦樂;讓你看到黑暗和希望,丑惡與善美……
文學讓我看到了一條條有思想的蘆葦,柔弱但堅韌。高漸離擊筑,在悲壯的旋律中,荊軻踏上了刺秦的不歸路。在他身后一定飛飏起了蘆花;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嘆息中,西楚霸王柔腸寸斷,揮劍自刎,再也沒有“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的豪情了,但他身后的蘆花一定隨烏江嗚咽。在汨羅江畔披發(fā)行吟的屈子,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xiāng)野無法替君分憂。哀莫大于心死,懷石投江。汨羅江上濺起的浪花是蘆葦的淚滴。
在蘆花下,一卷在握,我與太白同醉,與屈子同憤,與東坡同發(fā)少年狂。文學使我看到了歷史的心酸、苦難,讓我明白人雖然如蘆葦一樣柔弱,但也能煥發(fā)出無限的韌性。因此,我決心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
文學,讓我看透了人生的苦樂。“我的痛苦就是我的財富”,凡高,一個把苦難和屈辱像金子一樣收藏起來的人,走進他的傳記,他似乎如一位智者在引領我的思想:天堂是地獄的終極,地獄是天堂的走廊。不經過痛苦這一走廊是不可能到達天堂的。
文學,讓我看見假丑惡,更見真善美。讀《紅樓夢》,王熙鳳的一身珠光寶氣只能為她在賈府的地位驗明正身,讓人俗不可耐;“玉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林妹妹的香消玉損始終是我心頭一大郁結。但她為了愛情,追求純美的精神又慰藉了我的心靈。
文學,讓我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如風一樣無形,然而像山一般沉重。“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辛棄疾對國一片赤膽忠心,即使“白了少年頭”也在所不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那更是對國難的義無返顧的壯烈情懷啊!
文學,這一顆苦澀但甘美的橄欖,它的香馨一直在我的齒頰縈繞。書海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篇3
文學,這么一個如深淵般的字眼,卻如此的單純高潔,深入我心。
初次與文學邂逅,也是在這么一個夏天,充滿著雪花與燒烤味的夏天,幾年前了,記得那天是幾個表姐來我家和我玩,玩的盡興了,累了,坐下來邊吃西瓜邊休息,都說夏天屬于散文和檸檬清爽和慵懶,一個表姐提議去買幾杯檸檬水然后一起去看書。后來,《人間失格》《活著》成了我與文學的第一次相遇。雖然那個時候不怎么懂,現在回想起來倒是覺得太宰治有點無病呻吟。
"希望七月的喜訊如期而至七月是夏日遲遲,樹影流動,雜糅著不安分的熱情與溫柔的涼意。這些都是我想和你在七月經歷的美好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文學,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
當渾濁是一種常態(tài),清白就成了一種罪。文學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冬日里孤傲的梅花。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電子用品中,無法自拔,百弊叢生,甚至簡簡單單寫個作文都是"偶的麻麻是一個溫柔滴麻麻",偭規(guī)越矩的,還特別有優(yōu)越感的指責說寫的規(guī)規(guī)矩矩是抱殘守缺。再干凈透徹的水結成冰是渾濁的。
我現在有多喜歡文學呢,就像價值幾百萬的上面畫了名畫的紙,永遠是最好吃的,嚼起來唇齒留香。
“你歸來是詩,離去是詞,且看風塵不敢造次;我糟糠能食,布衣也認,煮酒話桑不敢相思。”
"對于所有熱愛的事物,都要不遺余力",所以,我來了。
文學,"我想在你眼里撒野奔跑"。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篇4
中國的戲曲可謂流芳千古,歷史悠久了,而且中國戲曲的種類繁多,全國許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而且每一個地方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情。不信?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戲曲文化瑰寶,享受它獨特的美吧!
中國現有的戲曲劇種大約是三百六十多種,傳統(tǒng)劇目數更是驚人:可以以萬數計!我們知道許多劇種很多劇種都是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我們知道的比較有名的劇種:如京劇,越劇,吉劇等等。而且中國的戲曲與西方的戲劇不同,它有自以獨特的審美觀念與表演體系,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吧:“生”是除大花臉與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統(tǒng)稱,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統(tǒng)稱,分: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凈”是指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凈”又分以唱工及以工為主的花臉;“丑”扮演喜劇角色。
怎樣?看了之后是不是覺得有趣呢?其實還有很多呢!我國戲曲主要戲曲有:昆劇,京劇,黃梅戲這三派。二京劇又分:梅派,程派,茍派,尚派,這四派。而且我們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這京劇人物臉譜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員的臉上涂上某種顏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與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一大特點,它的作用是幫助觀眾理解劇情。簡單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英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臉譜起源于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存了這一點。
看了上面的介紹感覺不錯吧!中國的戲曲文化就是這么精彩,要一點一點講十天十夜都說不完呢!希望未來的我們能繼續(xù)發(fā)揚它哦!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篇5
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江南;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更愛那祖國幾千年來的燦爛悠久的文化。
劉貞亮說過“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還可以清心養(yǎng)神。茶道起源于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茶道的重點在道,道指“修心養(yǎng)性,參悟大道。”專家認為:中國的茶,能用來養(yǎng)性、聯(lián)誼、示禮、傳情、育德,直到美化生活。宋徽宗趙佶是一位茶飲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莊晚芳教授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釋:廉儉有徳,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的歷史。京劇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京劇是歌舞、說唱、雜技的綜合藝術形式。并具有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內涵。不同的藝術角色,表現不同性格、身份、年齡的不同人物類型。過去,戲劇界常說“千斤話白四兩唱”。京劇也不例外,總以說白為主,必候偶有感觸時方起唱工。或為敘景而唱、或為情急而唱、或為嘆息而唱、或因悲痛而唱、或感慨而唱、或因想念而唱、或因憤恨而唱、或因恐懼而唱等等。
祖國文化,燦爛悠久,這使每一位炎黃子孫都無比驕傲,無比自豪,祝祖國明天更美好!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篇6
從漢字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的魅力便悄然盛開,隨著五千年歷史長河漂流到了現在,文學見證了強盛與衰弱;沉淪與興起;富足與貧困。隨著時間的打磨,文學的魅力永葆青春,吸引著人們的心。
凄涼是文學的一種特別的魅力。每一種離愁,每一種思念,化作幾行文字,流傳百年。當現在每每讀到“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作者的凄涼情感仍能出到靈魂最脆弱的地方,淚痕已干,但凄美不散。當看到杜甫《三吏》《三別》,被從心起,當讀到“床頭屋漏無干處,嬌兒惡臥踏里裂。”悲涼在字里行間已然淋漓盡致。但美麗卻在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至此,作者雖凄苦,卻仍有一顆博愛的心;雖悲凄但不失魅力,由凄變美,成就了文學獨到的魅力。在宣紙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永不消逝。
從容淡定,讓文學的魅力更加豐富。蘇東坡的胸懷是極其寬廣的,能包容下一切。“門前流水尚能西。”歲月只能使他兩鬢斑白,但不可能使他胸懷變小。失意時,游承天寺便詩意大發(fā)。中秋夜,與家人分離卻只看做“此事古難全。”這種從容讓他的詩文流傳了千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只寥寥數語,便征服了世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他的傲骨、從容,讓詩文更有魅力,也讓文學更有魅力。
文學的魅力更是一種正義——強烈的使命感。向南叩首三次,一代名將終還是沒有逃過輪回的宿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算曾經為南宋臣民的極大鼓舞。但絕唱《正氣歌》卻驚動了忽必烈,縱使沒能力挽狂瀾,但仍流芳百世。江南代出才子佳人,但當鐵騎真的掃平了中原,南下之后,他們卻用錚錚鐵骨鑄起一道道血肉之墻。“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種愛國之情讓他們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也讓文學更有魅力。
正是文學的精神魅力鼓舞著世世代代文人,感動千千萬萬詩者。
我將永遠向往,永遠追隨文學這方圣土。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主題寫作篇7
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jié)。
為什么端午節(jié)會在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jié)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的節(jié)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到端午節(jié),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為什么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xiāng)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jié)雖然只是眾多節(jié)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愿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繼續(xù)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