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7篇
1954年12月,張富清從文化速成學校畢業后有多種選擇:留在大城市,海闊天空;回陜西老家,可以方便贍養老母。當組織找他談話時,他當即決定響應黨的號召,去鄂西山區最偏遠、最困難的來鳳縣。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重要選擇。
“我是一名黨員,黨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戰場上死都不怕,苦點怕什么?”談及當年的決定,張富清至今依然態度堅定。
妻子孫玉蘭原以為丈夫到了來鳳,為當地貧窮面貌的改善做點貢獻,就能回大城市或者老家去。卻沒想,這一去便是一輩子。
1965年,張富清從來鳳縣原三胡區調往原卯洞公社。當時來鳳縣有“窮三胡富卯洞”的說法,三胡區的老百姓常常要吃救濟糧,而卯洞公社因為有碼頭、船廠、林場等社辦企業,條件相對較好。
本以為生活會有所改善的孫玉蘭,卻沒想到丈夫又一次作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選擇”,他主動要求分管條件最苦的高洞片區,扛著鋪蓋卷上了山。 張富清一年到頭忙著帶領高洞的村民們修路、抓生產,一連幾個月不著家。
大兒子張建國還記得,有一次他上山給父親送飯菜,走到天黑還沒趕到地方,只得投宿在村民家中。
為黨分憂,為人民謀幸福,是任何時代的共產黨員都應有的選擇。95歲的張富清堅定地認為,在人生的諸多岔路口,他選擇了最應該走的那條路——跟著黨走。
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篇2
一位不平凡的英雄,卻甘于平凡地奉獻。不忘初心,重在實干,心中有信仰,才有如此胸懷,腳下才更有力量。他人生的不平凡,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后的奮進不息。
在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平凡與不平凡,就在他的人生中交織閃耀著光輝。
報告提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需要我們每一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參與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正是需要張富清老人這種甘于平凡,奉獻自己的精神么!
作為一名教師,也正是從事著是一份既平凡又神圣的職業。開啟蒙昧,傳播文明,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是教師人生的主旋律;“一身粉筆灰,兩袖清清風,三寸不爛舌,四只亮眼睛”是教師的簡筆畫,沒有顯赫一時,更沒有流芳百世。平凡中卻又有著不平凡的意義,當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也就選擇了一種幸運,一種付出,一種無私和崇高。投身教壇,肩挽時代的犁,耕耘那“三尺”講壇,我們就在這平凡中奉獻著。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耀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又是否會永遠的堅守崗位?雖然我只是千萬教師之一,但我會揮灑自己的汗水,用愛與責任去灌溉每一位學子!把付出當作一種快樂,在愛與奉獻中成就自己的幸福。
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篇3
張富清對于奉獻選擇了高調,對于功名選擇了低調,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彰顯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錘煉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黨性,不禁讓人們肅然起敬。讓人們敬佩的,不僅是因為他有著赫赫戰功,以及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勁頭;更是因為他面對榮譽選擇的“深藏”,以及不為利益所擾繼續前進的境界。
充分發揮榜樣力量,努力在黨員干部中形成爭先創優、甘愿奉獻的濃厚氛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年來,他從來不向組織要求什么。因為采訪時他說,與已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的功勞與他們相比不算什么,可他還活著,還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經很知足了。在張富清老人眼中,他謙虛說自己不算什么,因為他當時周圍的優秀共產黨英勇事跡深深影響著他,就應該這樣。在我們眼中,他的先進事跡令我們敬佩,我們不僅要努力宣傳優秀共產黨員榜樣,也要爭當榜樣,影響更多的'人成為榜樣。
功名源于擔當和奮斗,“深藏”更顯初心之熾烈。正如張富清的日記中所寫“勛章箱底壓,子女猶未白。整天一臉笑,只知是老兵?!?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因為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沒什么特別,所以,從來沒有居功自傲,從來都不會給組織添麻煩?!肮γ庇涗浧鋼斨乱?、奮斗之艱辛,“深藏”更凸顯其精神之偉大、境界之高遠。
敢擔當沖鋒在前,踐初心一以貫之?!霸诓筷?,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行勝于言,張富清一次次挺身而出的行動,踐行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的初心。不因為戰場上的烽火四起而選擇絲毫退縮,不因為工作條件的艱苦而挑肥揀瘦,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沖鋒陷陣中,在砥礪奮斗中,在勇毅篤行中,不斷擦拭初心,不斷錘煉黨性,樹起了精神標桿。
回歸本色最動人。深藏功與名60載,不僅以一名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簡退職時,首先動員自己妻子離職;在大兒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機會是,卻讓其放棄機會,下鄉當知青。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都應該向張富清精袖學習,學習他中誠干黨、失志奉獻的政治品格,不畏艱險、勇干犧牲的戰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篇4
在其他人的眼里,張富清的一生驚心動魄。青年張富清屢屢參加解放戰爭的重要戰役并承擔突擊任務,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獲得的嘉獎寫滿了立功證書:“東馬村戰役中榮立團一等功”“壺梯山戰役中榮立師一等功”“臨皋戰斗中榮立師二等功”“永豐戰役中榮立軍一等功”,見證他的英勇的還有那張西北野戰軍的“特等功”報功書。1950年,因為功勛卓著,張富清被西北軍員會授予“人民功臣”勛章。轉業地方后,張富清封存了自己的軍功和身上的傷痕,但他從沒有封存初心的堅定和使命的擔當,脫下軍裝,他從人民功臣轉變為人民公仆,開始了在最艱苦地區為人民幸福無私服務的來鳳歲月?!懊赐┯汀薄案叨幢趻旃贰薄氨嘲ㄐ谐隹冃А保@些成績的背后都留有張富清鞠躬盡瘁的身影。20__年,88歲的張富清因病左腿不得不高位截肢,在醫生“床上渡過余生”的判決面前,靠著戰場上淬煉出的意志,靠著他不怕流血不畏艱難的毅力,他重新站了起來,不僅能自理,還能陪老伴和女兒上街買菜、遛彎,和正常人一樣生活。這些“不可思議”在張富清自己看來,卻是平淡無常的:“我死都不怕,還怕苦?苦我更不怕了!”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富:富足于精神;清:清廉于物質。戰場上,張富清想的不是個人的安危,為革命成功不惜自己生命;解放后,屢獲戰功的張富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認真刻苦,為的是學成后建設新中國;在恩施,張富清選擇最偏遠最窮困的地方工作,他說,“那里苦,那里累,那里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我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為黨工作,為人民做事”;退休后,他還拖著傷病之軀參加黨組織生活,堅持讀書了解時事。相對于精神的富足,張富清的生活稱得上簡樸。工作時把獎勵讓給其他人、不給子女開后門;退休后不給國家添麻煩,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張富清同志的人生是一盞明燈,折射出共產黨人的光芒,三十功名塵與土,他把曾經的榮譽封存進皮箱,成為過往;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把活著的價值與人民相連,念念不忘。正如張富清接受__接見的時候所說的:“我是黨培養的,我要跟緊黨走,做一名黨的好戰士!”他做到了!
報告會后,張富清同志身穿軍裝、面含微笑的影像深深印入腦海,他的笑容里有過盡千帆的謙和,有曾經滄海的從容,更多的是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也激發起國人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篇5
做個像張富清同志一樣堅守初心的人
他就是湖北來鳳縣離休干部、退役軍人,今年95歲的張富清老人。95歲老人、71載黨齡、63年深藏功名,這厚重的人生經歷和平凡中的堅守,深深折服了我們。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成為新時代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奮斗成長的目標。
如何才能像您一樣呢?同為退役軍人的我思索良久。
“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有什么資格張揚呢”,在一幢有些破舊的單位宿舍樓里,老英雄給出了第一個答案。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在心理上和物質上,淡泊名利,控欲思足。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些人經常片面地向最大的心理滿足和最舒適的物質享受去追求,長此以往,漸漸地迷失了方向,必然會初心難守。當然,像老英雄一樣淡泊思足并不是不要求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日益多樣化需求的滿足,而是要控好度。作為退役軍人,祖國給與我們的尊崇和物質保障已經前所未有,我們在新的崗位上和新的起跑點,需要的是見賢思齊、進退有度。在靜靜地深夜,仰望一下星空,“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榮獲‘戰斗英雄’稱號”,數數老人的赫赫戰功,細細品味一下老英雄的人生境界和坐標參照,我們應該做的只有知足思進,守好初心,不斷奮斗,砥礪前行。
“無聲的老師”,他笑稱書桌上兩本翻掉封面的新華字典,多年堅持用字典學習,老英雄給出了第二個答案。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堅持學習,改進學習。高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不學習就意味著被淘汰,就失去了有所作為的根基。出身貧苦的老英雄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人生的最佳學習階段在維持溫飽和殊死戰斗中度過。但一有時間和機會,他還是上了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在天津、南昌、武漢學習文化課,并養成了終生學習的習慣。
“湖北恩施偏遠艱苦,情況復雜,很需要干部”,沒有衣錦還鄉,而是轉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老英雄給出了第三個答案。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主動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新時代相比老英雄轉業時面對的國家百業待興,無論從經濟、文化、服務保障等各方面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條件更好更實。當然,每個人所經受的情感困惑還是相似的。服從組織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老英雄做出了抉擇,奮斗出了精彩。作為退役軍人的我們,更要服從組織,主動到最需要的邊疆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如一塊磚、一根釘一般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改軍人本色、堅守初心、奉獻一生同樣會精彩。
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篇6
古人常說“舉世紛紛名利逐”,但是張富清老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榮名利祿云過眼”。60多年來,他塵封功績,直到這位老人95歲的今天,他的英勇事跡終于被我們所發掘。
我們常常說時代造就了英雄,但是也正是一個個像張富清這樣的英雄造就了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他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然而這些軍功、獎章和稱號在這位老人的眼中都沒有這么重要,在退役之后,他自愿前往山區,扎根貧困山區幾十年,一句“不后悔”照亮了一顆幾十年都不曾改變的初心。他還說“共產黨人就是要到最困難的地方去。”作為一名戰士,他勇敢地沖在前線,不懼槍彈炮火,這是他在戰爭年代對使命的擔當;作為一名干部,甘于貧困和平凡扎根于山區建設,這是他在祖國需要面前的選擇?!爸粏枮槊窀?,不求自己收獲”,這就是他一生中在堅守在踐行的。
“國勢之強由于人”,新中國成立73年來,我們之所以能書寫翻天覆地的壯麗史詩,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在各個領域有著像張富清老同志一樣一生心系國與民的時代英雄。作為建行的一份子,我們為擁有張富清這樣的老同志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更應該向他看齊,我們處在和平年代,不要求要有像他一樣不懼槍林彈雨的勇氣,但是在前進路上的時候,我們要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銘記于心,踐行于己。始終堅守對事業的崇敬之心、對組織的感恩之心、對生活的平常之心、對法紀的敬畏之心。
張富清老同志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他也像一個標桿,激勵著我們像他看齊。人生有很多路。初心,藏在一心為民的大愛里;使命,寫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這就是張富清老同志走的路,而我們也應該走向這條“初心之路”,這條路能讓我們一直堅持,一直堅守,一直愿意為之奔跑。
張富清英雄先進事跡作文篇7
組織部組織全體黨員一起觀看學習了戰斗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跡。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與名,連他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榮獲西北野戰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和師戰斗英雄稱號,這些使我對張富清萬分敬仰和欽佩。
張富清身上的品質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后輩去學習和繼承的:
學習張富清事跡,就要繼承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少年來,張富清從來沒向組織要求過什么。他說與已經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的功勞不算什么,他更沒有資本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現在活著,還享受著那么好的待遇,已經很知足了。張富清謙虛說自己的功勞不算什么,因為當時他周圍的優秀共產黨員的英勇事跡深深影響著他,也是因為他始終懷有一顆奉獻、愛國的初心。我們要向英雄模范學習,做到居功不傲,不忘初心。
學習張富清事跡,就要銘記國家一體。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哪里來家庭的幸福健康。張富清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為重,使我更加刻理解了“先集體、后個人”的精神內涵。干字當頭,只要是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我們就要以國家大局為先,無畏艱辛、一往直前。
三是我們要把張富清精神學習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黨員干部要始終挺身在前,自覺在學習上對標對表,在行動上真抓實干,務實進取;要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工作生活中要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張富清精神落實到正己修身、不改本色,爭做時代楷模。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張富清謙遜,務實,是時代最可愛的人。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每個中華兒女都應向老英雄張富清學習,立足當下,堅守初心,充滿斗爭精神,永懷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