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知識點
生物也是初中開始必學的一門學科。也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學習啦小編搜集整合了:2016高考生物知識點,歡迎參考閱讀!
2016高考生物知識點如下:
1 高等植物 :葉綠素 胡蘿卜素 藍藻:藻藍素
2 “桿” “球”“弧” 原核生物 藍藻包括顫藻,藍球藻,念球藻,發菜
3“應激性”到“反射” 從腔腸動物開始
4 綠藻有衣藻,水綿
5碘可以使細胞核染成黃色
6肌肉細胞內含量最高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肌肉收縮就是蛋白質收縮
脂肪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脂肪
7碳酸鈣構成骨骼,牙齒不在細胞內,而在細胞間質中
8組成人體的氨基酸不都在人體內合成,有的需要在食物中獲取
9蛋白質變性是指空間結構的改變
10阮病毒只有蛋白質,擬病毒只有核酸
11原核生物除了細菌和藍藻外還有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12藻類中只有藍藻是原核生物
13原生生物(草履蟲)不等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一定是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14單糖都是還原糖,麥芽糖,五碳糖也是還原糖,二糖中只有蔗糖不是還原糖,多糖都是非還原糖 15不是所有原核生物都有細胞壁,如支原體
16寄生和腐生是異養,分解者營腐生而病毒營寄生
17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而不是氨基酸,基因的本質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而不是蘊含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18不同功能的細胞間mRNA一般不同 但也可能相同,如都含有翻譯成呼吸酶的mRNA
19蘋果果肉疏松不宜做檢測還原糖的實驗
20不能有甲基綠吡咯紅的混合液堅定DNA RNA 因為各自染成的顏色相互遮掩
21學過的多糖的水解產物都是葡萄糖
22蛋白質的平均含氮量為16%左右,通過測定生物體內的含氮量粗略的推斷蛋白質的含量 23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著
24能被細胞吸收的只有單糖
25自由水結合水可以相互轉化 如血液凝固,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
26RNA病毒: HIV,SARS,流感,煙草花葉,車前草
DNA病毒:噬菌體
27肽聚糖是細菌的細胞壁的結構多糖
28膽固醇的作用:保證細胞膜有柔韌性,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一般在動物細胞膜上存在
29生物膜面機廣闊,為各種酶提供了附著位點,有利于許多化學反應的進行,最能體現的是內質網 30癌細胞三大特點 無線增殖,細胞結構改變,細胞膜結構改變(糖減少,粘性減弱) 31糖蛋白還有保護和潤滑的作用,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表面的糖蛋白
32線粒體葉綠體中也有核糖體
33生物膜系統強調的是細胞器,生物膜側重于膜
34分裂旺盛的細胞中游離的核糖體較多,而且分布較均,可以以此辨認腫瘤細胞
35滑面型內質網與糖類脂質的合成有關,粗面型內質網魚蛋白質的合成有關
36溶酶體可以自身破裂,導致自溶而死亡
37健那綠是活體染色劑
38有些原核細胞也是需氧型,但無線粒體,有氧呼吸進行靠有氧呼吸酶的催化
39液泡是成熟植物細胞的標志
40根尖分生區無大液泡
41細胞是生物體代謝遺傳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細胞核,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42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場所
43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44有葉綠體有液泡就為高等植物細胞,再有中心體就為低等植物細胞
45質壁分離是由于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
46原生質層不包括細胞核
47滲透作用多指溶劑分子的運動,擴散作用多指溶質分子的運動
48植物的失水和吸水的過程是自由擴散,細胞膜蛋白不參與此過程
49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也可能是主動運輸,如飯后小腸吸收葡萄糖
50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 也包括蛋白質脂質的分布的不對稱性
51尿素的形成在肝臟,排出在腎臟
52脂溶性物質進入膜依靠自由擴散
53膜流動性的意義,物質運輸,細胞識別,細胞融合,細胞表面受體功能調節
54植物根系吸收礦物質離子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區
55若細胞在一定條件下的代謝活動增強,細胞膜的結構特點表現為流動性增強
56成熟的篩管細胞無細胞核,肌細胞多核
57糖蛋白的作用:決定血型,信息傳遞,免疫反應,細胞識別
58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一般來說活細胞都能產生酶(紅細胞除外),但所有活細胞內都有酶 59ATP是進行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而不是能量
60ATP在體內含量很少,但轉化速率相當快,所以含量保持在動態平衡
61厭氧性生物不含有線粒體
62一般動物的無氧呼吸是乳酸型,植物的無氧呼吸是酒精型 但白菜根,馬鈴薯塊莖等特定器官是乳酸型
63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做發酵,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叫做發酵
64異化作用:生物體分解自身的一部分有機物,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同時釋放能量 同化作用:利用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物質,并儲存能量
65能否進行有氧呼吸從根本上取決于有無有氧呼吸酶,而不是線粒體。例如:腸道中的蛔蟲有線粒體但不進行有氧呼吸;大多數細菌進行有氧呼吸,但無線粒體
66碳酸氫鈉在測定呼吸光合速率的試驗中提供二氧化碳,保證二氧化碳含量的穩定
67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低于呼吸作用
68有絲分裂中最短的是是中期,只有一瞬。
69核仁的主要成分為RNA
70紡錘絲=星射線 都為蛋白質細絲
71與細胞板形成有關的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72無絲分裂的DNA的復制是平均分配,但不是精確分配
73生殖細胞無細胞周期,因為一個細胞只進行一次減數分裂
74畫圖時,植物細胞為方形,動物細胞為圓形
75若抑制放紡錘絲的形成,則DNA照常復制,而細胞無法分裂成兩個細胞
76精原細胞也進行有絲分裂,當形成大量的精原細胞時再進行減數分裂
77分化一般不可逆 反例:紅骨髓黃骨髓之間的轉化
78多利羊與代孕母羊的關系:形狀受環境的影響
79分離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進行有性生殖時,核基因的遺傳,其細胞學基礎是減數分裂
80 生殖細胞的形成就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81精細胞變成精子,不屬于減數分裂過程
82肺炎雙球菌轉化試驗中,加熱后的s型細菌莢膜變性失活,從而沒有毒性,而加熱后的s型細菌的DNA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非常穩定,即使解鏈后,冷卻也能重新成鏈,但細胞膜已經全透,于是s型細菌的DNA出來進入R型菌的細胞內,與其遺傳物質進行基因重組。
83基因是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其主要載體是染色體,呈線性排列你。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基因的載體。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裸露的。
84DNA解旋需要解旋酶,而DNA合成時氫鍵是自然形成的是,不需要酶的作用,DNA聚合酶是用來形成磷酸二酯鍵的
85噬菌體把DNA注入細菌中,連續復制多代才會從細胞中出來,所以子代噬菌體大部分不含放射性 86噬菌體侵染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讓上層清液中析出重量輕的T2噬菌體顆粒。標記S35 的實驗證明了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標記P32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87核糖體由rRNA和蛋白質構成
88 轉錄時,只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而且每次都是這條為模板
89 在DNA上的叫遺傳信息,在RNA上的叫遺傳密碼
90密碼的簡并性的作用:容錯性;提高翻譯速度
91二塘要變成單糖才能進行跨膜運輸,如質壁分離試驗中蔗糖要想進入細胞,需要變成葡萄糖
92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來源只有基因突變,因為他們沒有染色體行為,即無基因重組,無染色體變異。 無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無基因重組。
93對于XY決定性型生物來說,基因組包含常染色體的一半,加一對性染色體。而染色體組包含常染色體的一半加一條染色體
94用花藥離體培養,再誘導染色體加倍,產生的是多倍體。盡管是由配子發育而來,但并不是直接發育兒來的
95 DNA堿基序列的變化是堿基對的變化,而不是A到G的變化
96 同軟雙生姐妹的遺傳物質完全相同,他們之間的形狀差異主要是基因突變
97 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因基因重組的而導致子代性狀分離(這句話錯誤,因為只有一對等位基因,無所謂基因重組
98 兩種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與核糖體結合的信使RNA堿基數目相同,但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數目不同,因為起始密碼終止密碼引起的差異;翻譯后的肽鏈進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別切除了不同數量的氨基酸
99淋巴循環其實不是循環,而是淋巴回流,因為起始端是一個盲端,終點直接通向血管,其意義:是血漿不小心流出的蛋白質通過淋巴重回血漿
100 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都是白細胞
101 感受器就是傳入神經的末梢,效應器就是傳出神經的末梢+其他支配的腺體或肌肉
102劇烈的運動后,細胞代謝強,代謝產物多,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吸水量升高,組織液含量升高。
103 血漿的滲透壓主要是靠血漿蛋白維持,而且血糖含量在劇烈活動后也基本不變,所以劇烈運動后血漿滲透壓不會降低
104 紅細胞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因為他無細胞器,而且進行的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故紅細胞不會向組織液或血漿中釋放二氧化碳
105 分泌體液的不一定是內分泌器官,也可能是內分泌細胞,如小腸粘膜
106 垂體是內分泌腺的首領,同時自己也作為內分泌器官,下丘腦是人體體液調節的中樞 107 下丘腦是神經系統的一部分
108 吞噬細胞有識別作用(非特異性),漿細胞無識別作用,而漿細胞產生的抗體有特異性識別作用 109 促激素的作用:促進靶器官發育;促進···分泌激素 促性腺激素使卵巢發育 ,而子宮的發育需要卵巢的釋放的雌激素刺激發育
110 T細胞能識別再次進入機體的同種 。免疫力不斷增強
111 神經中樞的興奮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減弱
112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傳出神經,可以/不可以使效應器產生相同的反應
113 神經系統中的抑制作用是陰離子通道打開,Cl離子內流鞏固了外正內負的狀態
114 胰島素可以促進組織細胞將葡萄糖轉化為各種/某些氨基酸
115 垂體前葉里面是腺細胞,而后頁里面是神經細胞(和下丘腦項相連)
116 用含有甲狀腺激素的飼料喂小白鼠,再將其放到密閉容器中飼養,此小鼠對缺氧的耐受力將變 。
117 T細胞可以產生干擾素
118 成熟:植物細胞內的物質發生變化 (乙烯的作用)
發育: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生長素的作用)
119 捕魚業上,若在K值上捕撈,則魚的數量捕后也很穩定,但是數量多,浪費食物。
120 J型曲線的增長率是種群的最大增長率,即使S型曲線的K/2處的增長率也不會達到最大增長率 121 水生植物的分層取決于光質(不同的光對水的穿透力不同),水生動物的分層取決于氧氣 122 同一海拔高度上,植物的分層由 決定。
不同海拔高度上,植物的分層由 決定。
123 雖然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非必需成分,理論上可以沒有消費者,但現實中,由于長期的自然選擇,消費者已不能失去。
124食物鏈中“中間”營養級變化時,要向高營養級分析而不能向低營養級分析,因為綠色植物不會輕易因為某食物鏈的變化而變化。
125 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生產者,僅有消費者不是食物鏈。
126 甲狀腺是體液調節的靶器官而不是效應器,腎上腺是效應器。
127 冬季來臨,植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28 外界溫度低時,機體產熱 ,散熱 , 產熱 于散熱,體溫升高;外界溫度高時,產熱 ,散熱 ,產熱 于散熱,體溫降低。
129 當人處于低于體溫環境時,散熱的方式有血液循環,把熱量帶到皮膚表面,直接或間接散發到體外。
當人處于高于體溫環境時,散熱方式只有出汗
130 鈉離子來自飲食,主要隨腎臟形成尿液排出
131 鉀離子的排出特點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132 抗體主要分布在 中,其次也分布在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
133 并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有三種去向:繼續分裂;暫不分裂;永不分裂。 其中只有 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134 細胞板是真實存在的,他是高爾基體在赤道板位置密集而形成的一種結構,他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該結構,他是植物所特有的區別于動物細胞的標志。
赤道板只表示一個位置,不真實存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135 基因的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發生的時間沒有先后,同時發生在同源染色體分離的時候。 136 有性生殖的后代的多樣性不僅與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染色體的重組有關,還與受精過程中,精子卵細胞結合的隨機性有關。
137 轉錄的產物并非只有mRNA,還有tRNA和rRNA
138 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兩定律均為真核生物細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傳遞規律。
139 有些生物無明顯染色體,他們的性別可以由染色體的數目決定(如蜜蜂) 也可以有環境因子決定
140 根的生長有向 性,向 性,向 性,背光性。 莖的生長有 性, 性。 以上均為植物的向性運動,與其相對的是植物的感性運動: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葉片閉合:花和葉有晝夜周期性的開閉現象。
141 群落的演替往往是能遇見的,可預測的,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可逆的變化。
142 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不可能超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不可能任意控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其影響有的有利有的不利,但往往會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143 生態系統中,全部初級消費者所消耗的能量比全部次級消費者所消耗的能量 。
144 平衡的生態系統中,物種間保持一個動態平衡的關系,是長期自然選擇(相互)的結果。
145 人工生態系統功能的維持取決于它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