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前語文模擬考試試卷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前語文模擬考試試卷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①,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②,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③處。
注釋:①花千樹:形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②蛾兒、雪柳、黃金縷:婦女的頭飾。③闌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陰歷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jié),是夜稱元夕或元夜。從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風俗,也稱_________節(jié)。(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節(jié),比春節(jié)更隆重,小到英蓮走失,大到元春省親,平民灶火也好,貴族家慶也罷,讓我們品出了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許多習俗的文化內涵。(2分)
3. 元宵節(jié)是正月里一個重要節(jié)日,當天往往舉行鬧花燈、猜燈謎活動,猜中燈謎,既彰顯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節(jié)日的快樂。請你猜猜以下燈謎,把答案寫在橫線上。(3分)
謎題:赤兔馬,走千里。(打一元代劇作家) 謎底:______________
謎題: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個詞語) 謎底:______________
謎題:十五的月亮懸庭前。(打一北京歷史文化遺跡) 謎底:______________
4. 下列描寫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句中,描寫元宵節(jié)的一項是(3分)
A.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具體描述。(4分)
6.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如何達到第三境界。(5分)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和鏈接材料,完成7~12題。
余若水先生傳
(清)張岱
余若水先生,諱增遠,有明崇禎癸未進士。兄余武貞先生,諱煌,天啟乙丑廷試第一人,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寶應知縣。時東平伯劉澤清駐匝淮安,強知縣行屬禮。若水不屈,蒞任甫一月,即掛冠歸。丙戌,清兵渡江,武貞先生渡東橋自沉死。若水悼邦國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長號,誓不再渡,自是遂絕跡城市。
若水雖成進士,而家甚貧,敝廬三楹,與風雨鳥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畝,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斷炊,妻孥晏如,亦無怨色。長吏多其義,因共就問之,亦罕見者,或拜門外以去。紹守道沈靜瀾,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誼,殷勤造請,稱疾以辭。因直前托視疾,入門窺見若水臥繩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②無腳,四角悉支敗瓦。聞客入,欲起逾垣。靜瀾先已豫慮之,則要其同年四五人與俱往。見若水走匿床,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會有交親,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鳴高者,顧自料福薄,不堪諧世,聊引分自安,長為農夫以沒世足矣。今諸公赫然見過,將共張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荊④,主人墻隅烋烋然⑤,客從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壚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練裙,馀即無有。客有壺簞,取之以進,為勉行二觴,強之亦不再舉。客語及世事,俯若無聞。即間有問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辭客而退。明日具錢米往遺之,再三辭。以此,諸長吏皆重違其意,亦未敢數(shù)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歲庚戌,無疾而終。身無長物,友人醵錢以殮。有遺命葬于原隱之丁斗壟。
外史曰:人臣稱委質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憤而殉,以明節(jié)也。義衛(wèi)志,智衛(wèi)身,托農圃之棄跡,下可見故主,無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節(jié)概為人所難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農圃,扼腕終身,嗚呼,若水可以為難矣!
(選自《瑯嬛文集》卷之四,有刪改)
注釋:①僦:租。②程:床前的小桌。③共張:又作“供張”,設帳張樂,盛禮款待。④班荊: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塵蒙積的樣子。
鏈接材料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jié)也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見直木不可以為輪,曲木不可以為桷,蓋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yè),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yǎng)鴛雛以死鼠也。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
(選自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因直前托視疾 因:于是,就
B. 日欲晡 晡:升起
C. 明日具錢米往遺之 具:準備
D. 扼腕終身 扼腕:惋惜
8. 對下列文中語句的解釋,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若水不屈,蒞任甫一月,即掛冠歸。
若水不服從上級的無理要求,剛到任一個月,就被開除了。
B. 長吏多其義,因共就問之。
官吏們認為余若水的節(jié)義很多,于是一起去慰問他。
C. 自恃交誼,殷勤造請,稱疾以辭。
余若水依仗與沈靜瀾交情深厚,多次拜訪他,但靜瀾稱病婉拒。
D. 以此,諸長吏皆重違其意,亦未敢數(shù)造焉。
因為這個原因,官吏們都不輕易違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經常去拜訪他。
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丙戌年,清兵渡過長江,余武貞先生被清軍逼迫沉江而死。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長過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 余若水與鳥鼠生活的原因,是為了追求遠離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tài)。
C. 余若水的朋友們去看望他,是勸他不要明節(jié)避世。而若水先生自認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農夫度過余生,用這一理由委婉謙和地表明不愿為清廷效力的心態(tài)。
D. 身為人臣,激憤而死,來表明自己的氣節(jié)。在上,用道義來捍衛(wèi)自己的志節(jié),用智慧來保全自己;在下,可以坦然地見舊主,不辱沒先人。這是余若水最難以被他人比及的節(jié)操。
10. 下面選項中,對相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廷試”即“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B. 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時間名詞,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紀年法”,也叫“農歷紀年法”。
C. “避諱”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專指對逝去的尊長不直呼或直書其名,如文中的“諱增遠”“諱煌”。
D.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根據(jù)相關材料,來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可以紀實,也可虛構。
11. 文中說“其旁僦田二畝,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斷炊,妻孥晏如,亦無怨色”,是余若水及其家人隱居后的狀態(tài),這與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的情感表現(xiàn)如出一轍。而余若水避世明節(jié)的情懷,又與《定風波》中蘇軾用來表現(xiàn)自己灑脫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句相得益彰。(3分)
12. 結合文章內容和鏈接材料完成下列問題。(8分)
(1)用(/)給鏈接材料中劃橫線句子斷句。(5分)
(2)請找出文中余若水拒絕沈靜瀾拜訪,和鏈接材料中嵇康拒絕出仕的一個共同理由,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14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6題。
①曾幾何時,談到國產手機,就意味著低端,同質化,沒有創(chuàng)新,價格低廉,劣質,山寨……如果現(xiàn)在你還這樣想,那么只能證明你孤陋寡聞了。國產品牌手機同樣可以靠創(chuàng)新,贏得贊譽與市場。
②近日,一場接一場的手機產品發(fā)布會令公眾目不瑕接。在各品牌使出渾身解(xiè)數(shù)搶占市場之時,新晉國產手機廠商——takee(鈦客)另辟蹊(xī)徑,在視覺顯示等方面做起文章,研發(fā)世界上第一款移動設備集成的智能全息技術產品——“全息手機(takeel)”。
③全息手機憑借其出色的性能與“全息顯示、隔空觸控、人眼追蹤”三項技術革新,榮獲2015美國“CES創(chuàng)新獎”(全球最高水平的消費電子展)。此消息一經發(fā)布,不脛而走。這不僅引起市場觀注,而且也讓人看到全息技術的未來。
④全息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yǎn)射原理,記錄并再現(xiàn)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技術。其再造出來的立體影像有利于珍貴藝術品資料的保存和收藏。拍攝時每一點都記錄在全息片的任何一點上,全息照片的景物立體感強,形象逼真。
⑤全息手機實現(xiàn)了全息立體視覺效果。其采用個人數(shù)字全息技術,通過追蹤人眼視覺位置,基于全息圖像數(shù)據(jù)模(mú)型,根據(jù)人眼的視覺位置,計算出實際的全息圖像。在通過特殊的指向性顯示屏幕將左右眼的立體圖像精準投射到視網膜中,從而使人感到身臨其境,產生與實際環(huán)境幾乎完全一樣的全息立體視覺效果。用戶在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可直截觀看3D視頻,并且可以得到極好的立體視覺體驗。
⑥全息立體效果有別于普通3D效果。3D顯示技術只是一種虛擬的立體成像技術,觀察方式是固定面觀測的,而全息成像是帶有真實維度的成像技術,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3D顯示技術在多角度觀測的畫面是一樣的,而全息立體效果在多角度觀測的畫面不一樣,更為逼真。不同于裸眼3D的單一視角,全息成像意味著在攝像頭捕捉人眼的范圍內,各個角度看屏幕都是全息顯示效果,配合視網膜分辨率的高清3D顯示,接近現(xiàn)實觀察體驗。
⑦全息手機還實現(xiàn)了人手可以在空氣中以三維的方式與手機交互,即空中觸控操作。在玩“水果忍者”游戲時,一個360度立體可見的西瓜被拋向空中,無需觸碰屏幕,在空中便可通過手勢“切西瓜”。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全息游戲中,玩家將借助空中互動技術,在全息立體的劇情中,更為真實地感受游戲情節(jié)。
⑧全息技術在三個層面實現(xiàn)突破:其一,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獲得符合人眼習慣的全息影像;其二,人手可以在空氣中與信息終端交互,無需直接觸摸;其三,信息終端的攝像頭可以立體拍攝,獲得自然空間任何真實物體的全面立體影像。長遠看來,這將促使各類信息產品的升級,并在諸多行業(yè)產生連鎖反應。以網絡購物為例,在移動終端上,用戶只需要手指翻轉就可以看到任何角度的商品細節(jié),徹底實現(xiàn)“網上檢索——網上傳輸商品全息信息、場景模擬體驗——線上支付購買”的全線上消費。
⑨實際上,隨著第一代全息手機的推出,全息終端產品如車載移動導航、家庭電視、全息投影、戶外廣告顯示等都將陸續(xù)推向市場。其中涉及到的企業(yè)數(shù)量眾多,僅A股上市公司就多達10多家。如果將全息技術在游戲、教育、軍事、電子商務、醫(yī)療等行業(yè)的應用包括在內,則涉及到數(shù)十個行業(yè),上百家上市公司。數(shù)千家企業(yè)。
⑩中國手機企業(yè)越來越懂得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更懂得如何去創(chuàng)新,也更懂得如何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優(yōu)勢,搶占自己的市場。雖然全息技術的應用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產業(yè)鏈尚不完善,資源同樣欠缺,信息終端僅能提供少量全息應用,但全息技術是未來的發(fā)展潮流,值得所有人期待。
(取材于《經濟日報•全息技術助手機廠商突圍》有改動)
鏈接材料1
來自美國的最新消息:中國創(chuàng)造的全球首款takee1全息手機榮獲2015美國CES創(chuàng)新大獎,成為全球僅有兩家獲獎企業(yè)之一(另一家是韓國三星)。藉此,手機產業(yè)“中國創(chuàng)造”登上世界舞臺,標志著國產手機領域的創(chuàng)造能力獲得國際認可。
鏈接材料2
美國消費電子展,全稱為“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英文名為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所以一般簡稱為CES。該電子展歷史悠久,是世界最大的消費類電子展。近年來,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產業(yè)整合之趨勢日益明顯,各種新式3C整合產品均以CES為試金石。該展成為批發(fā)商、連鎖零售商、開發(fā)商及有關廠商等世界級買家采購的理想場所。也是中國電子業(yè)廠商開拓美國乃至美國周邊國家市場,了解國際最新電子行業(yè)趨勢,掌握電子行業(yè)最新動態(tài)的最佳管道。
(選自《環(huán)球網科技》)
13. 根據(jù)文意,下列加點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模(mú)型 目不瑕接 B. 衍(yǎn)射 不脛而走
C. 渾身解數(shù)(xiè) 觀注 D. 另辟蹊(xī)徑 直截
14. 結合文意,下列對“全息手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全息手機(takee1)是世界首款移動設備集成的智能全息技術產品。
B. 全息手機在全息顯示、隔空觸控、人眼追蹤三個方面進行技術革新。
C. 全息手機可產生與實際環(huán)境完全一樣的視覺效果。
D. 全息手機實現(xiàn)了人手在空氣中以三維方式與手機進行交互的觸控操作。
15. 下列對文章及鏈接材料的內容,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我國手機榮獲“CES創(chuàng)新獎”標志著國產品牌手機已靠創(chuàng)新,擺脫了低端、劣質、低廉困境,贏得國際認可。
B. 全息手機(takee1)的發(fā)布促使各類信息產品的升級,并在諸多行業(yè)產生了連鎖反應。
C. 未來我們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通過手指翻轉查看商品細節(jié),徹底實現(xiàn)全線上消費。
D. 手機企業(yè)只要掌握了全息技術,就能在未來的終端產品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E. 中國電子業(yè)廠商可通過“CES”了解國際最新電子行業(yè)趨勢,掌握電子行業(yè)最新動態(tài)。
16. 根據(jù)文章及鏈接材料內容,概括全息手機(takee1)成功的原因。(4分)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7~19題。
韓劇熱無關文化自尊
乾 羽
①“韓劇講的韓國故事,引年輕人去追,這就不僅是一個韓劇的問題了,文化自尊受到傷害,文化自尊的傷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沒有文化自信,創(chuàng)作出不來。”赴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自己對韓劇熱的看法。
②韓劇之熱,顯而易見。盡管文化是個含糊概念,其內涵千變萬化,但無論怎樣去定義,文化的影響力都表現(xiàn)為對人的影響和作用上。所以,當韓劇形成熱潮時,韓劇的文化影響力已經產生,甚至人們已經從追韓劇上升到追韓國文化的層面。這是韓劇的勝利,這是文化的勝利。面對這種勝利,一些以傳統(tǒng)文化為榮的國人當然會 甲 。
③但事實上,韓劇熱卻與我們的文化自尊沒有多大的關聯(lián)。文化本來就應該是開放和競爭的,韓劇熱潮在中國形成,只能說明我們的文化越來越開放,以及韓國的影視劇具有競爭力。這種熱潮并不直接決定我們文化的生命力,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也是遇強則強,如果我們本身的文化具有競爭力,即便韓劇火爆,又怎么會影響我們自身的文化認知?再說,文化認知在本質上是一種自信,只要對自身的文化有堅定的認同感和牢固的歸屬感,一種文化又怎么會 乙 ?
④從文化交融和競爭的角度看,韓劇之熱其實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告訴我們文化的影響力來自哪里。一種文化的影響,并不僅源自其歷史,也不源自其國別,更不源自人們的期待和想象,一種文化的影響只能來自于它對人心的撫慰或人生的促進。即便是流行文化也是如此。就像韓劇流行一樣,人們可以說韓劇是膚淺的,是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但那些精心呈現(xiàn)的純潔純美的東西,確實是現(xiàn)實社會人們渴望的。尤其是,當這種純潔和純美注入到對人性的觀察和表現(xiàn)上時。所以,盡管可以不喜歡韓劇,但也應該從中看到,文化對人的關注,才是影響力的來源。
⑤另一方面,它告訴我們文化競爭亦是不進則退沒有回旋的余地。韓劇之熱應該認同,但同時更應該反思,我們的影視作品為何難以產生同等程度的風靡,甚至連國內的觀眾都難以穩(wěn)定維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創(chuàng)新不夠,當韓劇在不斷升級換代時,我們依然在熱衷于老路:同類型的影視作品不雷同,不罷休;學國外的節(jié)目制作不趨同,不敢干。當一種文化缺少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只懂得吃老本,這種文化雖然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形成熱潮,但終究是難以獨領風騷的。此外,更應反思的是,文化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是不是足夠開放包容,能否提供創(chuàng)新所需要的土壤?
⑥對自己文化的信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面對韓劇熱,真正有文化自尊者,想的不會是人家文化之熱,而是自身文化如何獲得影響力。
(取材于《長江商報》乾羽的文章)
鏈接材料
電視劇《大長今》,不局限于《藍色生死戀》的純美愛情,也不同于《看了又看》的家長里短,主要展現(xiàn)的不是古代帝王之術,而是講述了一位可人女子的成長經歷。她心地善良天真樂觀,從小遵循母親的遺愿,希望進入宮廷,成為御膳廚房最高尚宮,卻經歷坎坷——發(fā)配濟州島,充當官婢任人驅使;因為救人成為醫(yī)女;因研究病情,而鉆研膳食;幾次入宮,又先后被驅逐。面對每一次苦難,她都用樂觀和善念化解,也從未放棄完成母親的遺愿。因為這些因素,此劇受到中國觀眾的追捧。
17. 根據(jù)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甲乙兩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 五味雜陳 式微 B. 喜不自勝 衰落
C. 五味雜陳 興盛 D. 喜不自勝 式微
18. 文中第⑥段橫線處省略的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而是文化有沒有對人的關注,有沒有創(chuàng)新的動力
b. 外來文化的流行只能是這種文化更趨完善和強大的動力
c. 并不必然來自于“這是我們的文化”的強調和區(qū)分
d. 并且有著不斷創(chuàng)新的熱情
e. 只要一種文化充分關注了人
A. dbcae B. caedb C. edbca D. bceda
19. 根據(jù)文本,分析鏈接材料中《大長今》受到中國觀眾追捧的原因。(6分)
五、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0~24題。
看不見的光
宗璞
①這座小屋是約翰•彌爾頓一六○八至一六七四年住過的,至少有三百余年歷史了。據(jù)說有一部分重修過,還時常修葺,所以不很破舊。但那磚砌的煙囪和窄窗都表現(xiàn)出它的古老。低矮的門,狹窄的門道,不大的房間,這就是二十年奔走革命以后彌爾頓老人活動的場所。
②他四十四歲雙目失明,在黑暗中過了二十年。他的偉大詩篇《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它們給人怎樣燦爛的光輝!有的評論家說,人們常用崇高這一字眼,但真正當?shù)闷鸬模挥泻苌贁?shù)的藝術品,彌爾頓的史詩是其中之一。
③作為一個詩人,彌爾頓有兩個特點,一是有生活,一是有學問。他用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參加政治斗爭,為國為民也為他的教會,積極反對君主專制。他主張人人生而平等。最先大聲疾呼支持處決查理一世。他擔任克倫威爾共和國政府的拉丁文秘書,為共和國政府做了很多宣傳方面的工作。他在《為英國人聲辯正續(xù)篇》里說:“____徒不應有任何國王,既已有一個,他應是國民的公仆。”他在《失樂園》里歌頌了撒旦反對上帝的斗爭,也對后來成為獨裁者的克倫威爾有所批評。我想這是能寫出稱得上偉大、崇高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④彌爾頓的政治生活使他取得直接的經驗,他的博覽群書使他取得間接的經驗。《失樂園》里有這樣三行詩:
⑤途中,它(指撒旦)降落在塞利卡那。那是一片荒原,那里的中國人推著輕便的竹車,靠帆和風力前進。
⑥楊周翰先生從這幾句詩出發(fā),寫了一篇文章《彌爾頓(失樂園)中的加帆車》,文中論及知識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說彌爾頓的學識使他的作品獲得“高致”。“高致”是看不見的,也不是能夠唾手可得的。只能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漸漸地“高”起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八個字不知出自何典,它形象地說出生活和學識對于創(chuàng)作的必要性。
⑦小屋外是普通小花園,整潔宜人。但我在小園中少立,覺得屋內外都給人寥落凄清之感。比較起來,彌爾頓比勃朗特姐妹的知音少得多了。也許最好的藝術總是高高在上;也許他太古老了;也許詩歌本身總是更受語言限制,不易翻譯,不易理解。老實說,我就只讀過《失樂園》的片段,還不是很認真,更不要說他的其他詩作。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他的政治活動,他的學識都融會在他的詩里,發(fā)出看不見的光。他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⑧再向西行,到一個十六世紀古鎮(zhèn)愛默先姆。這是一條很有趣的街,仿佛是故意搭起來拍電影用的,兩旁房屋有的不免東倒西歪,但因維修仔細,不顯風雨侵蝕的痕跡。英國就有這個特點,到哪兒總能找出點古跡。他們深以悠久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自豪,不遺余力地保護稱得上是古跡的一切,從前有人說,英國人善于用舊瓶裝新酒,中國人善于用新瓶裝舊酒。他們的“新”,想是指資產階級革命而言,現(xiàn)在也不見得新。我們的舊,想是指封建主義而言,也總該換掉了。人不能把自己束縛在過去。過去應該像彌爾頓的生活底子和學識一樣,要在這上面寫出偉大的史詩來,發(fā)出看不見的光。
⑨歸途中又下雨了,綠色的田野在薄暮的朦朧里,隨著山坡起伏。彌爾頓故居的小村在田野間,很快就看不見了。
1984年5月(有刪改)
20. 根據(jù)文意,文中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3分)
A. 博覽群書 B. 唾手可得 C. 高高在上 D. 不遺余力
2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養(yǎng)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正如《勸學》中所說“□□□□□,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時,還要做到竭盡全力,不言放棄,即使失敗也不后悔,正如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所說“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2分)
22. 請簡要分析,文中引用《失樂園》詩句的作用。(5分)
23. 通讀全文,解說“看不見的光”在文中的含義。(6分)
24. 文章最后一段,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5. 微寫作(10分)
以下是一幅有關“碰瓷”的漫畫。近幾年,“碰瓷”現(xiàn)象越來越多,“碰瓷”一詞在人們的心里變得越來越敏感。據(jù)說,清朝末年的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手捧“名貴”贗品瓷器,故意讓人“碰”碎,借機敲詐勒索。久而久之,人們就稱這種行為為“碰瓷”。
請從以下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請描述你看到的這幅圖畫。要求內容充實,語言生動。
②請針對近年頻繁發(fā)生的“碰瓷”現(xiàn)象,談談你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據(jù)。
③如果你是駕車人,被“碰瓷”,你該如何處理。要求內容具體,措施合理合法。
26. 請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文。(50分)
(1)①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梁啟超
②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崔衛(wèi)平
上面的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2)2015年1月,權威媒體發(fā)布《2014年中國圖書消費報告》,報告中顯示圖書消費量較去年有明顯增加,且報告標題中,用“消費”代替了去年的“閱讀”。對此,同學們展開了討論。
同學甲:消費量的增加體現(xiàn)了國人閱讀量的增加,全民“閱讀”是可喜的事。
同學乙:我不認同。消費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閱讀量的增加,圖書消費了并不意味著閱讀了。
同學丙:是的,閱讀無法用數(shù)據(jù)衡量。“消費”是商業(yè)用語,而“閱讀”是人文詞匯。
同學丁:“消費”與“閱讀”的背后到底反映著國人怎樣的價值取向?
上面的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下一頁高三高考前語文模擬考試試卷含答案解析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