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模擬檢測題附答案和解釋
高考語文模擬檢測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宋代,治理者與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關系必須以共利雙贏為基礎,否則平等自愿合作關系就無法實現,即使暫時實現也很難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總結信州鉛山銅場興衰的原因時指出:“惟務與民共利,經久可行。不欲專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辦一時,而貽患于后。”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據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納糧草于規定的沿邊地點,給予鈔引,使至京師或他處領取現錢或金銀、鹽、茶、香藥等,“若官盡其利,則商旅不行”。
宋初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由官府核計應征數額,招商承包。商人繳保證金于官,取得征稅之權,謂之買撲。宋代在買撲承包經營中,官府所定競標價必須適中,即一方面競標者以這一競標價承包后,通過經營可以獲取承包利潤;另一方面,官府作為招標者,以這一競標價轉讓經營權后可以盡可能地獲取財政收入最大化。這就是“承撲者無破敗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無失也”。換言之,競標價不能太高,否則競標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贏利,甚至虧損。另一方面,如競標價太低,官府作為招標者無法從轉讓經營權中獲得財政收益,同樣,這種買撲承包也沒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較長久地實行一段時期,其基礎也是官商雙方共利雙贏。如有一方不能從中獲得好處,就會中止雙方的平等自愿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處甚多,既通過賣茶獲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過商人解決沿邊軍需供給難題。而對于商人來說,則可獲得較豐厚的商業利潤。
相反,入中法的失敗,其關鍵原因就是大量茶引無法兌現茶葉而貶值,使商人無利可圖。甚至虧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與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彥博指出的:“非茶法弊,蓋昔年用兵西北,調邊食急,用茶償之,其數既多,茶不售則所在委積,故虛錢多而壞法也。”
宋初以來的礦冶業,不問冶戶冶煉的多寡,必須按照國家硬性規定的礦稅課額繳納。由于當時技術的限制,難以探明礦藏量,如果實行課額制,很難準確保持官府與坑戶、冶戶之間共利雙贏的合作平衡點,使雙方的平等合作關系失去堅實的基礎。到王安石變法期間,與召募制相結合的分成制便應運而生了,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紹興七年,朝廷同意“金銀坑場并依熙豐法召百姓采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使官府與坑戶、冶戶的共利雙贏找到了一個“經久可行”的平衡點。尤其對于后者來說,避免了因生產不足但課額不減而引起的折業代賠的弊端,坑戶、冶戶的再生產獲得了一定的保證。
宋代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確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關系時,重視以共利雙贏為基礎。如在出讓坑冶坊場經營權時,注意根據各州買撲坊場歷屆課利的增減情況,酌中確定一個課利錢數額。作為本屆承包的最低價。南宋政府出賣、出租官田宅時,要求立價“量度適中估價,務要公當,不致虧損公私”,并嚴防官吏在估產立價中營私舞弊。
(摘編自方寶璋《略論宋代政府經濟管理從統治到治理的轉變》)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邊地點入納糧草換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無法兌現茶葉而貶值,這是入中法失敗的關鍵原因。
B.在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買撲承包中,如果官府競標價定得低,承撲者在經營過程中就不會有虧損破產的擔憂。
C.王安石變法期間,實行分成制,允許坑戶依法采礦、冶戶自備物料冶煉,官府只抽取二分稅,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礦業的再生產。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與召募制相結合,恢復了官府與坑戶、冶戶的平等合作關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雙贏“經久可行”的平衡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只有共利雙贏,才有可能實現并維持平等自愿合作關系。在總結銅場興衰原因時,耿延年也指出了這一點。
B.在買撲承包經營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獲取財政收益,做到“有常而無失”,就必須在轉讓經營權招標時確定適中的競標價。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慮國家的財政收益,硬性規定繳納礦稅課額,很難保證官府和坑戶、冶戶的利益,也影響了宋代礦冶業的發展。
D.為了嚴防官吏因營私舞弊而致公私雙方的利益受損,南宋政府在進行出賣、出租官田宅等經濟活動時,要求估價適中,立價公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獲甚多。政府發放鈔引讓商人兌換茶葉,從中獲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決邊境軍需供給難題。
B.入中法能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順利實行,是以官商共利雙贏為基礎。對商人而言,能夠有利可圖,自然不會退出入中法,中止與政府的合作。
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與礦冶業主之間的利潤分成制度,它最大的優點是在課額不減的情況下,避免了因生產不足而引起的折業代賠的弊端。
D.在出讓坑冶場坊經營權、核計應征數額時,宋政府重視承包商的利益,根據各州歷屆買撲課利的增減情況,酌定了一個適中的承包價。
二、古代詩文閱讀( 36分)
( 一)文言文閱讀( 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御史中丞。性剛直,甚得司直之體。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與毅舅甥,制不相糾,使治書侍御史丘洹奏彈毅輒宥傳詔羅道盛。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鮮之因此上議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謂宜從舊,于義為允。”從之。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與帝言,要須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時慚恧變色,感其輸情,時人謂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為右長史。及入咸陽,帝遍視阿房、未央故地,凄愴動容。前至渭濱,帝嘆曰:“此地寧復有呂望邪?”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及踐阼,遷太常、都官尚書。時傅亮、謝晦位遇日隆,范泰嘗眾中讓誚鮮之曰:“卿與傅、謝,俱從圣主有功關、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颯,去人遼遠,何不肖之甚!”鮮之熟視不對。鮮之為人通率,而隱厚篤實,贍恤親故。游行命駕,或不知所適,隨御者所之。尤為武帝所狎。上曾內殿宴飲,朝貴畢至,唯不召鮮之。坐定,謂群臣曰:“鄭鮮之必當自來。”俄而外啟尚書鄭鮮之詣神獸門求啟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當權。出為豫章太守。時王弘為江州刺史,竊謂人曰:“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今徐、傅出以為郡,抑當有以。”元嘉三年,弘入為相,舉鮮之為尚書右仆射。四年卒。
( 節選自《南史•鄭鮮之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B.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C.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D.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帝是皇帝謚號,“武”是褒揚皇帝生前德行之詞,有“威武睿智”之意。
B.呂望即姜子牙,他與文王相遇渭濱,因功封于呂地,后來代指輔佐國君的賢才。
C.尚書原指掌管文書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時期,事實上為最高行政長官。
D.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貞觀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鮮之性格剛直,極盡官責。他的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規定,鮮之不能彈劾劉毅,他便讓治書侍御史丘洹奏表彈劾劉毅。
B.鄭鮮之敢于犯顏,直論是非。與皇帝交談,他總是駁難,一定要讓皇帝理屈詞窮,才肯罷休;皇帝有時感到慚愧,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
C.鄭鮮之被人譏誚,不作分辯。范泰當眾譏諷他雖功勞不下傅亮、謝晦,而地位和恩遇遠不及傅、謝;他只是看著范泰,并沒有回應。
D.鄭鮮之隱厚篤實,贍恤親故。他出游,有時也不知要去何處,任駕車的人隨意去哪;皇帝舉行宴會故意不請他,他來奏事,最終也參加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
( 2)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
( 二)古代詩歌閱讀( 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 其一)①
杜 甫
宿雨南江漲,波濤亂遠峰。孤亭凌噴薄,萬井逼舂容②。
霄漢愁高鳥,泥沙困老龍。天邊同客舍,攜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綿州和閬州都稱巴西,此處指綿州。②萬井:指巴郡。舂容:江水沖激之聲。
8.與詩的首聯相比,頸聯描寫江漲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分)
9.本詩表達的情感較為復雜,請簡要分析。(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寫( 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屈原《離騷》中“ , ”兩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體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與兵器的撞擊聲來表現音樂高昂激越的兩句是“ , ”。
(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 , ”兩句,高度稱贊滕子京的政績。
乙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8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題。( 25分)
麥 地
袁有江
老人披一件臟兮兮、藍白相間的校服,站在雨棚下盯著他。老人腳邊放著一個癟下去的尿素袋子。稍遠處有個小化糞池。
臨近家門時,他發現走錯了路,在離前面村莊百米左右的地方。窄窄的水泥路,突然齊嶄嶄地斷了。沒腿肚子的麥苗,隔斷了歸途。
他沿著麥地間的小徑,深一腳淺一腳地朝老人走去。
大叔你好,在忙著給麥子撒肥料呢?
乖乖,我看你那車怕是過不來了。這邊路沒修通。
這塊小麥是你家的吧?長得真好。大叔是好把式啊。
聽口音,你就是我們這的人吧?剛從外地回來?
后天清明了。很久沒回來,我不知道這路不通。
你是哪莊上的?
袁家灣的。
哦,那就在我們莊后頭。老人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問,清明回來上墳?
是啊。大叔,我記得以前這莊上有條跑客車的石子路,還在嗎?他朝莊上望去。一條灰白的路梢,隱沒在不遠處一棟平房的后面。
在倒是在,就是被拉沙車軋壞了,爛得不像樣。
應該也還能過車吧?他目測著路的寬度。大叔,我急著要趕回家吃飯。想從你家麥地借過行不?軋掉的麥子,我補你錢。
車開不過來吧?麥子深,地又潮,會陷在里面。老人看看麥地,你只有倒回去了。
大叔,我的是越野車,底盤能升高的。要是陷在里面,我自己負責。
要是陷在里面,這塊地就禍害了。
弄壞的麥子我全賠。好不好?
老人看看麥子,又看看他,一臉的為難。
你不能倒回去從那邊路走嗎?
路窄,也怕遇到車。估計倒回去就下午了。就算您老幫個忙,錢我先給你。反正你種麥子也是為了賣錢嘛。
老人目測著車到他跟前的距離,走到麥地邊,抓了一把泥土,在手心里碾磨著。你看,土都是濕的。車會陷在里面的。
稀薄的霧紗漸漸散去,陽光普照下來。娘該在家等急了,本來說好回家趕午飯的。兄弟姐妹們今天都來家里,專等著和他一起吃午飯。他正想著,娘的電話就打來了。娘說一桌人都在等他開飯。他跟娘說,我馬上就到。
接完電話,他看著老人說,大叔,損壞你多少麥子我賠多少。他掏出錢包,數了一千元錢往老人手里塞。老人像對著一個燙手的山芋,遲遲不伸手。他將錢硬塞進老人的口袋。
大叔你穿校服啊?
小孫女的。老人尷尬地笑笑,丟了可惜,擋擋寒。
大叔,你的孩子們清明沒回來?
呵呵,等我死了,他們就回來給我上墳嘍。
您小孩都在外干大事,忙著呢。他捏著車鑰匙,開始心急火燎起來。
大叔。您就行個好吧。我娘打電話催我了。
唉。你去開吧。老人摸摸口袋里的一沓錢,想著孫女一學期的生活費夠了。他又看看那些水綠蔥嫩的麥苗說,你盡量走直點,不要軋掉多了。
他啟動車子,升高底盤。眼前的麥地,讓他突然有種莫名的興奮。自打買了這輛越野車,他還從來沒越過野地。他打到四驅模式,一檔,將轟鳴著的路虎開進了麥地。厚重寬大的輪胎。摧枯拉朽地壓倒麥苗。車后現出兩條軌道般的轍。
他穿越麥地時,老人赤著腳也下了麥地,跟在他車旁邊,不停地沖他喊,慢一點,輕一點。那手足無措的樣子,好像在呵斥一頭闖進麥地的野豬。
總算過來了。他停下車,拿出一包煙,想送給老人。
老人出神地看他剛剛壓過的車轍,突然喊住他,你不能走!軋掉太多了。
老人快步走進麥地,蹲在車轍前。他顫抖著青筋暴突的手,從泥土里扶起一根壓扁的麥苗。接著又扶起另一根……那小心翼翼的樣子,像是在扶起一個個剛被車撞到的娃娃。
大叔。我們不是事先說好的嗎?他遞過煙。
老人沒接他的煙,自顧自地咕隆著,不興這樣禍害莊稼的,你賠我麥子……老人干癟的眼窩里,慢慢蓄滿了淚水。他扶著幾根壓扁的麥苗,半晌不語。
要不然,我再多給你點錢。反正你種麥子是要賣錢的。
老人終于哆嗦著站起來說,我伺候了一冬一春的麥子,糟蹋了。真心疼啊。老人抹了一把鼻涕,干笑著說,是我答應的。不怪你。你回家吧。都怪我自己。我真混。
清明節的下午。細雨迷蒙。一位披著雨衣的老人,循著車轍,找到了他家門口。他出門一看,正是前天軋過他麥地的老人。老人是來還他錢的。老人說,那些麥子,我一棵棵扶過。一大半都能在這場雨里活過來。小孫女的生活費兒子寄來了。這錢我不能收你的。老人說完。將一沓包在塑料紙里的錢,小心翼翼地遞到他的手心,轉身走了出去。
( 略有改動)
(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小說開頭寫老人衣著,表現了老人的貧窮和節儉;寫老人“盯著他”,說明“他”的行為引起了老人的注意。這為故事發展作了鋪墊。
B.老人的兒子得知麥地的事后就急忙寄來女兒的生活費,使老人得以返還人家的一千元,維護了尊嚴,說明他很了解父親,對父親很孝順。
C.小說以“麥地”作為標題,。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為人物創設了特定的活動背景;“麥地”也象征故園,以此激發讀者對家鄉的思念。
D.小說注重于細微處寫人,從老人扶起被壓扁的麥苗的細節可以看出,老人把對孩子的愛完全寄托在麥苗上,因而痛恨禍害麥苗的“他”。
E.老人和“他”之間的故事,表現了兩輩人對待莊稼不同的情感觀念和行為方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生活現狀,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 2)小說在刻畫“他”這一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 6分)
( 3)小說以老人還錢作為結局,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6分)
( 4)小說中“他”驅車從麥地通過,老人的心理前后有哪些變化?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8分)
下一頁高考語文模擬檢測題附答案和解釋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