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僬_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趨^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及抽象思維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論斷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工作、生活和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各自的根本觀點。
2.難點: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四、教學方式及手段
1.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得出結論。
2.講授法、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事例導入
(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
中國科協曾經就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等有關問題的看法進行抽樣檢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調查樣本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對象為18~69歲成年人。課題組負責人特別指出:隨著政策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一些傳統迷信形式的市場已經越來越小,而現代迷信卻不斷變換形式,甚至打著傳統文化和科學的旗號迷惑和欺騙公眾。“計算機算命”“幸運數字”“星座命運”等各種命運預測的迷信活動如今招徠了一些篤信者。
教師引導:在座的同學中可能也有這樣的現象吧,那么,把自己的命運交給“計算機算命”“星座算命”,認為由神或者某種力量決定自己的命運屬于什么觀點呢?我們又該堅持什么樣的觀點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會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新課學習】
考點(一)唯物主義
問題情境
(課件展示課本第12頁探究材料)
問題探究:你同意上述材料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理解嗎?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分析討論。
教師總結:不同意。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也追求精神的滿足,唯心主義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世界本原的意義上使用,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此外,還有人把信不信鬼神作為劃分唯物唯心的標準;還有人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是否追求理想作為劃分標準;也有人把心硬和心軟作為劃分標準;等等。這些都是不科學的,那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呢?
板書: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也就是我們上節課談到的存在和思維的關系。)
板書: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
在我國,很早就存在“五行”學說(水、火、木、金、土,以成萬物)。不僅我國在世界本原問題上是這樣認為的,國外也有一些類似的觀點。如古希臘的泰勒斯,作為西方哲學思想的第一開創人,他首先擺脫了神創論的觀點,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復歸于水。整個宇宙就是靠水蒸氣維持的有生命的機體。古希臘赫拉克利特也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火構成的。“火產生了一切,一切都歸復于火。”
問題探究:同學們分析判斷一下材料所反映的觀點,是屬于唯物主義還是屬于唯心主義?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師: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以上觀點所反映的是其中的一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板書:3.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由于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師需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講解。)
板書:(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倩居^點: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
?、诤侠硇裕簣猿至宋ㄎ镏髁x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堅持以“物”為本,從自然界自身去探索和尋找世界的物質本原,主張物質先于精神,把世界理解為客觀的不依賴于人的思想的存在。這種物質觀的本質和方向是正確的,對于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確立奠定了客觀基礎。
【深化拓展】: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與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的,確信世界萬事萬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并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和古希臘哲學關于水、氣、火等是萬物本原的學說。“水是萬物的本原”是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觀點。水既是實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就是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樸素結合的唯物主義觀點。
?、劬窒扌裕哼@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深化拓展】: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形態,是原始的、自發的唯物主義。其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釋自然現象,把萬物的“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它是依靠籠統的直觀,即通過經驗觀察再加上想象和猜測而形成的理論,具有明顯的自發性和樸素性,因此缺乏科學依據。
我們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個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是不一樣的。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例:教室中的黑板、桌子、椅子,教室外的花草樹木、車輛行人等,這些都屬于具體的物質形態。而哲學上講的物質是從具體的物質形態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的本質和屬性。那么,萬事萬物的共同的本質和屬性是什么呢?比如:人、動物、植物,各有特點,它們的共同的本質是什么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萬事萬物的共同的本質就是,不管你認識與否,不管你感覺與否,不管你承認與否,它們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哲學上的物質,我們以后會學習到,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了解了哲學上物質的概念以及具體的物質形態指的是什么之后,我們就可以理解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局限性了。這些古代的哲學家把哲學物質歸結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雖然堅持了以“物”為本,但是卻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④代表性觀點(多媒體課件展示觀點)
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以成萬物)。
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
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范縝)
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復歸于水。“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
師:在實踐過程中,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唯物主義也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接下來我們來學習唯物主義的第二個基本形態——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板書:(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
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
17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是由不同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組成化合物的基本單位,它又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是當時科學所能達到的對物質結構的最深層次的認識。因而,人們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態的不變的屬性,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轉化。哲學家用這一理論來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問題探究:上述觀點有什么合理性呢?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基本觀點: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合理性: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近代實驗科學對自然現象的實證研究為基礎,以新的實證知識和科學方法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古代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自發性。
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雖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但卻認為原子是不變的,是不可分割的。這顯然不能解釋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不符合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知道原子可以分為核外電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可分為質子和中子。因此,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用片面、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或者只承認機械的聯系和機械運動,因而表現出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局限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下面是我的說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分析:
?、?本框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與哲學》模塊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第二框內容。
?、普n程標準要求分析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言論,歸納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爭辯以及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不同。
?、潜究騼热菔钦軐W教學的基礎,熟知本框內容是正確認識并了解哲學的基本要求,為學生進行本書學習和正確對待不同哲學流派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框題在《生活與哲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我根據本框題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課標要求,劃分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要正確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就要對它們進行深度解析,而這正是以學生目前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做不到的,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置為:
(2)教學難點: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對兩個對子的理解。
我將采用多媒體演示、板書等手段以及多重教學方法體現重難點。而根據重難點,我將本次的教學目標分別設定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生要把本課知識內容融會貫通,具體體現為 ⑴ 知識目標:
?、倭私馕ㄎ镏髁x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跍蚀_歸納幾個基本形態之間的區別;
③了解兩個對子之間的聯系。
學會了理論知識,還必須把它們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進而提升自己的各項活動能力:
(2)能力目標:
?、倌軌蛟谏钪惺炀氝\用本課知識分析問題;
?、谀軌蛘J識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地位和意義;
③能觸類旁通,學會用哲學的眼光和思維認識世界。
在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擺正自己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偻ㄟ^對哲學的基本派別及其基本形態的分析,增強學生對哲學體系的體悟和思想認同;
②通過正反面的事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并從內心熱愛哲學;
我將通過一步步的引導,逐步實現這三維目標。具體的教法和學法如下:
1.教法:⑴視頻導入法:通過觀看一分鐘視頻《黛玉葬花》,導入本課新知識: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和熱情;
?、茙熒臃ǎ航虒W過程中,我會通過提問和回答的互動引導學生積
極思考,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能力。
2、學法:⑴合作探究法:在課堂上,學生要積極參與討論,發散思維,探究新知;
?、评碚撀撓祵嶋H法:學生要把生活中的現象和本課的理論知識聯系
起來進行學習。
這些方法都是我立足于我所面對的高中二年級的學生而選擇的:
他們正值青春期,好奇心比較強,但是對生活各種現象的觀察和理解的方法比較單一,形成了一些感性、淺顯且不成體系的認知。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而對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緊緊把握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運用一系列教法和學法,我將通過以下五個具體教學過程進行我的教學: 第一步:觀看小視頻,引兩者分歧:在復習了上一節課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后,通過觀看《黛玉葬花》,引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分歧是圍繞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第二部:講生活趣事,辯唯物主義:我會通過講兩個我生活中遇到的小趣事,引出并辨別唯心主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第三部:視頻相比較,辯唯心主義:通過《黛玉葬花》和《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小視頻的比較,引出并辨別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第四步:啟學生思維,辨兩個對子:通過對一幅小漫畫《大樹的對話》的討論和辨析,分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與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個“對子”;
第五步:課堂小總結,習題來鞏固:讓學生自主總結本課知識內容,完善本課知識體系,在進行高考習題練習,鞏固新知。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看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