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的人民民主運動知識點總結
抗戰勝利后的人民民主運動知識點總結:國統區的民主斗爭
(1)背景
A、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堅持獨裁和內戰,但標榜"和平建國";
B、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C、國共重慶談判,中共努力斗爭的結果。
(2)《雙十協定》確定的原則:堅決避免內戰,建設民主國家
確定了堅決避免內戰、建設民主國家的原則,但在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問題上,雙方未達成協議。
(3)《雙十協定》簽訂的意義
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顯示了中共和平、民主的誠意,挫敗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使其在政治上陷于被動地位。(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動,表明了爭取和平的誠意,在國統區和民主黨派中擴大了影響,迫使國民黨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國民黨若破壞協定、發動內戰,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動局面。)
2、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1946年召開,重慶
討論的焦點: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問題,實質上是重慶談判時關于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問題的繼續和發展。
由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由于中共的爭取,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協議。,并決定實施《和平建國綱領》。
3、第二條戰線的形成
問題:什么是第二條戰線?第二條戰線的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區廣大愛國學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階層人民,在中共領導下,反對美軍暴行,反對蔣介石政權的內戰、獨裁、賣國政策的愛國民主運動,相對于中共領導的人民武裝反對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斗爭戰線,故稱第二條戰線。
作用:顯示了人民的要求和力量,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使其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有力配合了解放戰爭的進行。
抗戰勝利后的人民民主運動知識點總結:土地改革
1、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
目的:為團結一切力量支持抗戰
內容: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作用:可以團結農民和地主支持抗日。支持抗日民主政權。
對減租減息政策的認識:
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說明中共在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改變了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承認了地主土地所有權、地主對農民的債權和租佃關系。但對地主的封建剝削又進行了一定的限制。這一措施把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解放農民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即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有利于團結地主抗日,鞏固了抗日統一戰線。
2、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
(1)目的:為了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
(2)內容:①《五四指示》(1946年)
變減租減息政策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
②《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年)
政策: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背景: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形勢要求解放區更加普遍深入地開展土地改革運動,以便進一步調動廣大群眾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內容: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其中,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是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前提,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則是其方法。耕者有其田實際上是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即農民的土地私有制。
意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徹底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法,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夢寐以求的歷史夙愿在中共手中實現了,廣大農民積極支援前線,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奠定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經濟生產關系的基礎。
(3)意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激發了廣大農民積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實行的土地政策
國民大革命和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和查田運動的土地革命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原因:為反對軍閥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
影響:有利于開展農民運動;反對軍閥統治
國共政權對峙時期:
原因: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路線: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戰爭時期:減租減息
原因:為鞏固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
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影響: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農生產和抗日的積極性,有利于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解放戰爭時期: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
原因:為了滿足農民土地要求
政策:土地改革,《中國土地法大綱》
影響: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可靠保證
土地政策制定的依據:由社會主要矛盾和斗爭的任務決定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實行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帶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
原因:新解放區農民迫切要求獲得土地
政策: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土地所有制
影響:徹底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身;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發展和國家工業發開辟道路。
抗戰勝利后的人民民主運動知識點總結: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
1、中共確立民主斗爭的目標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1947、10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提出了打倒國民黨獨裁政府,建立民主聯合政權,指明了民主斗爭的目標。
2、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
中共中央發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賢達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準備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成為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力量。
3、新政協會議的召開:1949.9.21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從民主發展歷程的角度)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革命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了國家的主人。新政協會議的召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有力證明和具體體現,會上通過的《共同綱領》具有新民主主義的性質。
看了“抗戰勝利后的人民民主運動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