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十一》閱讀答案
《答張十一》
筼筜競長纖纖筍, 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 斗覺霜毛一半加。
《答張十一》習題
(1)詩的頷聯最生動傳神的字是哪兩個字?為什么?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4分)
(2)詩的頸聯是全詩的關鍵,試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蘊含的感情。(3分)
(3)前四句描寫景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3分)
(4)前人評價尾聯寫得婉轉含蓄,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5)頷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作簡要分析。(4分)
(6)“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這兩句是全詩的關鍵,蘊含著作者內心深處許多矛盾著的隱微之情,請簡要分析。(4分)
《答張十一》答案
(1)最傳神生動的是“競”、“閑”這兩個字,(1分)上句的“競”字同下句的“閑”字,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傳神生動,綠竹、紅花,色彩鮮艷、明快,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氣。(1分)“競”字把嫩筍爭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寫活了;(1分)“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揭示了出來。(1分)
(2)這兩句詩意謂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余生而已。(1分)蘊含的感情: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有自己被貶南荒回歸無望的嘆息,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的憧憬。(2分)
(3)⑴襯托:以聲襯靜,猿的哀鳴打破了山村的寧靜;⑵擬人:“競長”“閑開”寫出了春天的生機。⑶寓情于景:猿的哀鳴觸動了詩人內心的悲愁,色彩鮮艷、充滿生機的春景反襯了詩人的哀怨之情。(寫出其中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
(4)⑴詩人寫愁不說愁,只說鬢發白了一半;⑵只說讀張署的詩是白了鬢發的原因,不正面寫自己的愁怨。(寫出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
(5)“競”“閑”用的比較傳神。(1分)“競”字把嫩筍爭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寫活了。(1分)“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揭示了出來。(1分)以樂景襯哀情,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交相輝映,一切顯得悠閑超脫,沒有羈絆,更加反襯出作者無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1分)
(6)皇帝的深恩我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余生而已。既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1分)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1分)既有自己被貶南荒回歸無望的嘆息,(1分)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的憧憬。(1分)
《答張十一》賞析
詩的前半段寫景抒情。"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勾勒了陽山地區的全景。春山明凈,春江空闊,還傳達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寥寥數筆,生動的摹寫了荒僻冷落的景象。這一聯如同一幅清晰鮮明的水墨畫。緊接著第二聯是兩組近景特寫,"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筼筜是一種粗大的竹子。躑躅即羊躑躅,開紅黃色的花,生在山谷間,二月花發時,耀眼如火,月余不歇。這一聯,可以說是作者為這幅水墨畫又點綴了一些鮮艷、明快的色彩,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氣。上句的"競"字同下句的"閑"字,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傳神生動。"競"字把嫩筍爭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寫活了:"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揭示了出來。這四句詩,寫了遠景,又寫了近景,層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謂詩情畫意,交相輝映。
詩的下半段敘事抒情,"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貫"報"與"知",意謂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余生而已。這兩句是全詩的關鍵,孕含著作者內心深處許多矛盾著的隱微之情: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有自己被貶南荒回歸無望的嘆息,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的憧憬。他雖然沒有直接說憂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卻比說出來更為深切。在這樣的處境里,還想到"未報恩波",這體現著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這一聯的鋪墊,下一聯就容易理解。"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頓時的意思。"斗覺"二字用得奇崛,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這一聯寫得曲折迂回,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說讀了張署來詩后鬢發頓時白了一半,似乎來詩是愁的原因,這就把全詩唯一正面表現愁怨的地方掩蓋住了。并且寫愁不說愁,只說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盡在不言之中。詩意婉轉,韻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