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資料(2)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一、秦朝
(一)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前230年——前221年(韓→趙→魏→楚→燕→齊)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
(2)都城:咸陽
(3)統一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社會生產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建立了我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2、鞏固統治的措施:
措施 影響
政治 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在我國沿用了兩千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經濟 統一貨幣、度量衡 對于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思想文化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 摧殘了文化,制約了人們的思想。
軍事 北筑長城、開發南疆
(統一嶺南,修筑靈渠) 秦朝疆域廣大,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3、我們應該怎樣評價秦始皇呢?
①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候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
②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鬯ㄟ^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的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
④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秦始皇評價:我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主(史實);但也有殘暴的一面(史實);總體功大于過。)
(二)“伐無道,誅暴秦”
1、秦的暴政主要表現在:
(1)"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
(2)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賦稅(上交三分之二)
(3)嚴重的刑罰
(4)秦二世的殘暴統治(趙高“指鹿為馬”)
秦朝的暴政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
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2、陳勝吳廣起義
(1)時間:公元前209年
(2)地點:大澤鄉
(3)人物:陳勝吳廣
(4)事件:大澤鄉起義
(原因:根本的――秦的暴政:直接的――遇上連日大雨沖毀道路,不能按期到達。)
(5)意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3、項羽、劉邦起義
(1)秦朝的覆亡----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大敗秦軍主力。
(2)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投降
4、楚漢之爭:項羽——劉邦
5、西漢建立:劉邦(漢高祖).公元前202年.長安.
二、大一統的漢朝
(一)漢朝的興亡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西漢 漢高祖劉邦 前202年 9年 長安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 25年 220年 洛陽
1、文景之治
(1)背景:經濟蕭條,國家貧困;吸取秦亡的教訓。
(2)措施:
?、佥p徭薄賦(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
?、诎l展農業生產:獎勵重視農桑(經濟恢復和發展)
?、厶岢潈€,并以身作則
?、?ldquo;以德化民”(社會安定)
(3)意義(作用):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國庫充裕, 歷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稱為-- “文景之治”。
2、漢武帝的大一統:大一統就是中央加強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
(1)漢武帝實現大一統措施
?、僬紊希侯C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
?、谒枷胛幕?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設太學
?、劢洕? 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幣:五銖錢;鹽鐵官營)
?、軐ν饨煌簭堯q通西域
?、蒈娛律?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
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
政治方面 推恩令(主父偃):實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打擊王國勢力
經濟方面 統一貨幣,鹽鐵官營,重農抑商
軍事方面 反擊匈奴,鞏固和發展了國家統一
思想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興太學
(2)意義: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加強了中央集權,西漢進入鼎盛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
(二)兩漢經濟的發展
類 別 成 就
農業 興修水利 漢武帝治理黃河,漢明帝時王景治理黃河
生產工具 犁壁的出現,發明播種工具耬車
耕作技術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農作物 南北分別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桑麻的廣泛種植
手工業 絲織 使用提花機,織技高超,染技非凡(花紋精美色彩多樣)
冶鐵 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
商業 經濟大一統 統一貨幣(五銖錢)和鹽鐵官營
城市建筑 東西二京——長安、洛陽;專門商業區——市
(三)兩漢跟匈奴的關系
1、冒頓統一蒙古草原,匈奴勢力的壯大
2、漢高祖到漢景帝時的“和親”政策
3、漢武帝時:(戰)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前119年漠北之戰)
4、漢元帝時:(和)呼韓邪單于歸漢;昭君出塞
時間 西漢初年 漢武帝時期 漢元帝時期
形勢 經濟蕭條、國家貧困 經過文景之治,國力強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
政策 和親: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匈奴,每年送給大量谷物和紡織品。 戰: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漠北戰役:公元前119年) 和親: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騎兵年年揮師南下,和親沒有根本上解決匈奴的威脅 漠北之戰,匈奴受到沉重打擊,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 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四)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條件
1、張騫通西域
(1)西域的定義: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時間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加強與西域的聯系
結果 沒有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
意義 加強了漢朝對西域的了解 促進兩者經濟文化的交流
(3)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公元前60年,今x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
2、班超經營西域——派甘英去大秦,到達波斯灣邊
3、“絲綢之路”
(1)“絲綢之路”的路線
從長安向西,經河西走廊,再經今x疆境內到中亞、西亞,再由西亞到歐洲。
(2)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推動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僅使中國走向世界,也使中國經濟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3)海上絲綢之路:廣州的南海神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之一。
三、昌盛的秦漢文化
?、旁旒埿g:西漢早期有麻做的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紙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瓶茖W:東漢《九章算術》
東漢張衡地動儀――測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轻t學:東漢華佗――外科手術,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醫學體操“五禽戲”。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醫圣”。
⑷宗教:佛教――西漢末年傳入我國,源于在印度,沿著絲綢之路傳入。
教義:今生忍受苦難,來世得到幸福。
道教――東漢時民間興起,創始人張陵,尊老子為教主,“太上老君”
教義:修身養性,煉制丹藥,以求得道成仙。
?、墒穼W:西漢司馬遷――《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典范,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⑹藝術:秦漢時期,雕塑藝術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漢文化對世界影響很大:
?、?、張騫通西域,開辟了東西交通的新紀元。
⑵、紙的發明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水排的利用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知識點梳理】
一、三國鼎立
1、著名戰爭
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 結果
官渡之戰 200年 曹操——袁紹 曹操以少勝多(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赤壁之戰 208年 曹操——孫劉聯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三國鼎立局面)
2、魏、蜀、吳三國建立
國別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經濟發展
魏 曹丕 洛陽 220年 266年 農業(水利)
蜀 劉備 成都 221年 263年 絲織業(錦)
吳 孫權 建業 222年 280年 造船業
二、晉朝
1、晉朝的興亡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西晉 司馬炎 洛陽 266年 316年
東晉 司馬睿 建康 317年 4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