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學習檢測題及答案
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學習指導要求:熟悉相關知識,適當了解歷史背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學習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內容,以下關于本單元的檢測題及答案給同學們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第二單元學習檢測
(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
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積累與運用(共28分)
1.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嗥嗚(háo)山巔(diān)濁流(zhuó)呻吟(shēn)
B.田壟(lǒnɡ)召喚(zhào)磅礴(pánɡ)怪誕(dàn)
C.轡頭(pèi)熾痛(chì)哽住(ɡěnɡ)哺育(pǔ)
D.啾啾(jiū)機杼(zhù)污穢(huì)督學(dū)
2.下面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宛轉 操煉 祈禱 雄健
B.懲罰 肅靜 泛爛 山巔
C.纏繞 蚱蜢 體魄 戎機
D.視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3.指出下列句中破折號的用法(4分,各1分)
A.表解釋說明 B.表話題轉換 C.表聲音的延長 D.表事項列舉分承
(1)“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
(2)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
(3)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這兒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
(4)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放學了,——你們走吧。”( )
4.根據語境解釋詞義。(4分每個2分)
①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
雄健:
②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從你這里發源。
發源:
5.詩文默寫。(9分,每空1分)
①________,惟聞女嘆息。
②東市買駿馬,________,________,北市買長鞭。
③山際見來煙,________。
④________,明月來相照。
⑤峨眉山月半輪秋,________。
⑥我們形容事情復雜,真假難辨時常用成語“________”去表達。這個成語出自《木蘭詩》中的“________,________”兩句。
6.某劇院前貼出一張海報,上寫“豹子頭刊金印后,野豬林伏灑家前”。據此,可猜測這場戲與《水滸傳》中________和________兩位英雄有關。(請填寫人名)(2分)
7.句式仿寫。(3分)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達贊頌,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達否定;不是所有的順利都表達成功,________;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達喜悅,________;不是所有的順從都表達虔敬,________。
二、閱讀理解(共32分)
(一)木笛
南京樂團招考民族樂器演奏員,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應試者人頭________(cuán)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
招考分初試、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后,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
房門開處,室中探出一個頭來。探身者說:“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頭,他看見空蒙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丹麥音樂大師。
大師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種神色,仿佛羅丹打量著雕塑。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并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謙恭地從臺上走下來;把那張卡片遞到朱丹手中。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
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里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________”
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
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么?”
朱丹說:“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的樂曲。”
大師問:“為什么?”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說:“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么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么,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涌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
沒有目的,也無需目的,朱丹追隨著雪片,開始了他孤獨悲壯的石頭城之別。朱丹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zhàn)________,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個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一個自發的群體而不是一支組織的隊伍。堅忍是童稚的堅忍,緘默是天真的緘默,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枝紅燭,一片紅燭流淌紅寶石般的淚。
紀念碑呈橫臥狀,像天壇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墻。石墻斑駁陸離,像是胸膛經歷亂槍。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寬闊,仿佛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于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
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
朱丹問:“為什么?”
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8.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4分,每空1分)
①緘( )默③人頭(cuán)________動
②擎( )④蓓蕾初(zhàn)________
9.結合語境,將文章中畫線處空缺的話寫在下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中兩次寫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意圖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中對“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畫線的語句寫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你是“孩子方陣”中的一員,在當時情境中,會有什么感受?請寫在下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