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機化合物知識點(2)
4. 乙醇和濃硫酸混合,有時得不到乙烯,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主要是因為未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為在140℃乙醇將發生分子間脫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2C2H5OH-- 濃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溫度計的水銀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測混合液的溫度(控制溫度).
6. 濃H2SO4的作用? 催化劑,脫水劑.
7. 反應后期,反應液有時會變黑,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為何? 濃硫酸將乙醇炭化和氧化了,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 C + 2H2SO4(濃)-- 加熱→ CO2 + 2SO2 + 2H2O
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質
1.反應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實驗能否用啟普發生器,為何? 不能. 因為 1)CaC2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若用啟普發生器,不易控制它與水的反應. 2)反應放熱,而啟普發生器是不能承受熱量的.3)反應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會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長頸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與水的反應.
4. 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是為何? 用以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食鹽與CaC2不反應)
5. 簡易裝置中在試管口附近放一團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從導管中噴出.
6. 點燃純凈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燒現象有何區別? 甲烷 淡藍色火焰; 乙烯:明亮火焰,有黑煙乙炔:明亮的火焰,有濃煙.
7. 實驗中先將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點燃,為何? 乙炔與空氣(或O2)的混合氣點燃會爆炸,這樣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氣純凈,防止點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較乙烯,是快還是慢,為何? 乙炔慢,因為乙炔分子中叁鍵的鍵能比乙烯分子中雙鍵鍵能大,斷鍵難.
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應
1. 反應方程式 C6H6 + Br2–-Fe→C6H5Br + HBr
2. 裝置中長導管的作用如何? 導氣兼冷凝.冷凝溴和苯(回流原理)
3. 所加鐵粉的作用如何? 催化劑(嚴格地講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4. 導管末端產生的白霧的成分是什么?產生的原因?怎樣吸收和檢驗?錐形瓶中,導管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 白霧是氫溴酸小液滴,由于HBr極易溶于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檢驗用酸化的AgNO3溶液,加用酸化的AgNO3溶液后,產生淡黃色沉淀.導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水倒吸.
5. 將反應后的液體倒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有何現象? 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狀液體(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
6. 怎樣洗滌生成物使之恢復原色? 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NaOH溶液洗可使其恢復原來的無色.
五. 苯的硝化反應
1. 反應方程式 C6H6 + HNO3 --濃H2SO4,水浴加熱→ C6H5NO2 + H2O
2. 實驗中,濃HNO3、濃H2SO4的作用如何? 濃HNO3是反應物(硝化劑);濃H2SO4是催化劑和脫水劑.
3. 使濃HNO3和濃H2SO4的混合酸冷卻到50--60℃以下,這是為何? ①防止濃NHO3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熱使苯和濃HNO3揮發 ③溫度過高有副反應發生(生成苯磺酸和間二硝基苯)
4. 盛反應液的大試管上端插一段導管,有何作用? 冷凝回流(苯和濃硝酸)
5. 溫度計的水銀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水浴中,用以測定水浴的溫度.
6. 為何用水浴加熱?放在約60℃的水浴中加熱10分鐘的目的如何?為什么應控制溫度,不宜過高? 水浴加熱,易于控制溫度.有機反應往往速度緩慢,加熱10分鐘使反應徹底.第3問同問題3
7. 制得的產物的顏色、密度、水溶性、氣味如何?怎樣洗滌而使之恢復原色? 淡黃色(溶有NO2,本色應為無色),油狀液體,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滌
六. 實驗室蒸餾石油
1. 石油為什么說是混合物?蒸餾出的各種餾分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石油中含多種烷烴、環烷烴及芳香烴,因而它是混合物.蒸餾出的各種餾分也還是混合物.因為蒸餾是物理變化
2. 在原油中加幾片碎瓷片或碎玻璃片,其作用如何? 防暴沸.
3. 溫度計的水銀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蒸餾燒瓶支管口的略下部位,用以測定蒸汽的溫度
4. 蒸餾裝置由幾部分構成?各部分的名稱如何?中間的冷凝裝置中冷卻水的水流方向如何? 四部分:蒸餾燒瓶、冷凝管、接受器、錐形瓶.冷卻水從下端的進水口進入,從上端的出水口流出
5. 收集到的直餾汽油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否使溴水褪色?為何?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因萃取而褪色,因為蒸餾是物理變化,蒸餾出的各種餾分仍是各種烷烴、環烷烴及芳香烴組成的
七. 煤的干餾
1.為何要隔絕空氣?干餾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煤的干餾和木材的干餾各可得哪些物質? 有空氣氧存在,煤將燃燒.干餾是化學變化. 煤焦油 粗氨水 木焦油 煤的干餾可得焦爐氣 木材的干餾可得 木煤氣 焦碳木炭
2. 點燃收集到的氣體,有何現象?取少許直試管中凝結的液體,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試液中,有何現象,為什么? 此氣體能安靜地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能使石蕊試液變藍,因為此液體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電離呈堿性
八. 乙酸乙酯的制取
1.反應方程式 CH3COOH + CH3CH2OH --濃H2SO4,加熱→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裝反應液的試管為何應向上傾斜45°角? 液體受熱面積最大.
3. 彎曲導管的作用如何? 導氣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4. 為什么導管口不能伸入Na2CO3溶液中? 為了防止溶液倒流.
5. 濃硫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劑和脫水劑.
6. 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如何? ①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利于分層; ②乙酸與Na2CO3反應,生成無味的CH3COONa而被除去. ③C2H5OH被Na2CO3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氣味的干擾
九. 酚醛樹脂的制取
1.反應方程式 nC6H5OH + nHCHO--濃鹽酸,加熱→[ C6H3OHCH2 ]n + nH2O
2. 濃鹽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劑.
3. 水浴的溫度是多少?是否需要溫度計? 100℃,故無需使用溫度計
4. 實驗完畢的試管,若水洗不凈,可用何種物質洗? 用酒精洗,因為酚醛樹脂易溶于酒精
十. 淀粉的水解
1.稀H2SO4的作用如何? 催化劑
2. 淀粉水解后的產物是什么?反應方程式 (C6H10O5)n + nH2O--H2SO4 加熱--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3.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加熱,無紅色沉淀生成,這可能是何種原因所致? 未加NaOH溶液中和,原溶液中的硫酸中和了Cu(OH)2
十二. 纖維素水解
纖維素水解后的產物是什么?反應方程式 (C6H10O5)n + nH2O--H2SO4,長時間加熱→nC6H12O6 纖維素 葡萄糖
2. 70%的H2SO4的作用如何? 催化劑
3. 纖維素水解后,為驗證產物的性質,須如何實驗?現象如何? 先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現堿性,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紅色沉淀,證明產物是葡萄糖
4. 實驗過程中,以什么為標志判斷纖維素已水解完全了? 試管中產生亮棕色物質
十三. 纖維素三硝酸酯的制取
1.反應方程式 [C6H7O2(OH)3]n + 3nHNO3(濃)--濃H2SO4 →[C6H7O2(ONO2)3]n + 3nH2O
2. 將纖維素三硝酸酯和普通棉花同時點火,有何現象? 纖維素三硝酸酯燃燒得更迅速
看了“初中有機化合物知識點”的還看了:
1.高中化學選修5有機化合物知識點
2.高一化學有機物知識點
3.高二化學必修三有機物顏色知識點歸納點
4.高二化學知識點之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
5.高一必修二化學有機物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