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文言知識點總結(jié)
《阿房宮賦》知識點歸納
一、古今異義
1、鉤心斗角
古: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3、經(jīng)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yōu)秀人才。
5、可憐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6、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7、直走
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
8、氣候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 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二、一詞多義
(一)實詞歸納
1、一
①六王畢,四海一 (統(tǒng)一)
?、诔艘痪?,可憐焦土 (數(shù)詞)
?、埸S鶴一去不復返 (一旦) ○
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專一)
5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一體)
2、愛:
?、偾貝奂娚荩艘嗄钇浼?(喜愛)
?、谑骨貜蛺哿鶉?(愛護)
?、鄄粣壅淦髦貙毞署堉?(吝惜)
3、取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奪取)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
4、族:
?、僮迩卣咔匾?,非天下也 (滅族)
?、谑看蠓蛑?,曰師曰弟子云者 (類)
③族庖月更刀(一般的)
④每至于族(筋骨交錯的地方)
5、縵
?、倮妊z回(動詞,縈繞)
?、诳z立遠視(形容詞,久長)
6、盡
?、僖患∫蝗?,盡態(tài)極妍(副詞,達到頂點)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
7、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谑骨貜蛺哿鶉?連詞,假使)
8、為
?、俪枰瓜?,為秦宮人(動詞,是)
?、趧t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
(二)文言虛詞歸納
1.焉
(1) 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盤盤焉,囷囷焉
(2) 句末語氣詞。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而
(1) 連詞,表承接。
?、袤P山北構(gòu)而西折
?、诳z立遠視,而望幸焉
③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2) 連詞,表轉(zhuǎn)折。
?、僖蝗罩畠?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酆笕税е昏b之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其
(1) 代詞。
?、勹貌恢渌?指宮車)
②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垡坏┎荒苡校攣砥溟g(代秦國)
(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①使六國各愛其人
4.于
(1) 介詞,到。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2) 介詞,表比較。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5.之
(1) 動詞,往,去。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詞,的。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 代詞。 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用作動詞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xiàn)龍)
2、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xiàn)虹)
3、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
4、朝歌夜弦 (唱歌,奏樂)
5、鼎鐺玉石 (當做鐵鍋;當做石頭),金塊珠礫 (當做土塊;當做石子)
6、楚人一炬 (點火),可憐焦土(化為焦土)
7、、族秦者秦也 (滅族,殺死一族的人)
(二)名詞用作狀語
1、輦來于秦 (乘坐輦車)
2、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向北;向西)
3、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像腰一樣)
4、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三)數(shù)詞用作動詞
1、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四) 動詞作名詞。
1、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指金玉珠寶之物)
(五) 動詞的意動用法。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以……為鑒)
(六)形容詞作動詞
1、蜀山兀,阿房出(變禿了)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二)疑問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代詞“奈何”表疑問)
3、誰得而族滅也(疑問代詞“誰”與“也”表疑問)
(三)省略句
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
2、長橋臥(于)波,未云何龍(省介詞“于”)
3、幾世幾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詞“于”)
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省賓語“秦國”)
(四)倒裝句
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于南畝之農(nóng)夫多,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
3、戍卒叫,函谷舉。(被動句)
看了“阿房宮賦文言知識點總結(jié)”的還看了:
1.阿房宮賦原文翻譯及知識點
2.古代散文選修《阿房宮賦》教案
3.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用法知識總結(jié)
4.高二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訓試題(答案)
5.高三語文復習計劃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