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統計學知識點(2)
* 觀察法(observation):
不對目標群體進行干預而得到數據。
實驗組(treatment group):
對該組中的個體進行干預。
* 對照組(control group):
不對該組中的個體進行干預。
* 影響因子(factor):
會對實驗對象產生影響
* 變量混淆(confounded):
無法分離因子的影響
* 協同作用(common response):
多個因子共同造成影響
* 安慰劑(the placebo effect):
心理作用導致的變化
* 單盲試驗(single blinding):
實驗者知曉每一個體是否受到預先設置的干預,而被實驗者不知曉。
* 雙盲試驗(double blinding):
實驗者與被實驗者都不知曉每一個體是否受到預先設置的干預。
* 簡單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
隨機地從總體中選取個體,每個個體被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
* 系統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
首先將總體中的個體編號、排序,而后按照固定步長進行抽樣。
* 分層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
首先將總體中的個體按照某一特征或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層(strata),而后從每層中進行抽樣。特征是每個層中的個體具有相似性。
* 整群抽樣(cluster sampling):
首先將不同特征的個體劃為分一個群(cluster),而后從每個群中進行抽樣。特征是每個群具有多樣性。
AP統計學考試知識點三、概率
* 頻數(frequency):
某一結果出現的次數。
* 頻數(frequency):
某一結果出現的次數。
* 頻率(relative frequency):
某一結果出現的次數占實驗次數的百分比。
* 概率(probability):
某一結果出現可能性的大小,介于0和1之間。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的概率是1,但反之不正確,概率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也有可能發生,概率為1的事件也可能不發生。
* 大數定律(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實驗次數越大,頻率越穩定,且取決于事件本身的概率。
* 基本公式:
* 條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給定某一事件發生的條件下,另一事件發生的概率。
* 隨機變量(random variable):
該變量的取值取決于實驗的結果。
* 離散型(discrete):
隨機變量的取值是一個一個的。
* 連續型(continuous):
隨機變量的取值是連續不間斷的。
* 分布(distribution):
實驗結果出現的規律。
* 單總體均值檢驗:
此時需考慮總體方差是否已知:
(1)若已知則使用正態分布進行檢驗
(2)若未知則使用t分布進行檢驗。
* 雙總體均值差檢驗:
此時需考慮總體方差是否已知:
(1)若已知則使用正態分布進行檢驗
(2)若未知
a.總體方差不等(pooled=no)
b.總體方差相等(pooled=yes),則使用t分布進行估計,但所用自由度與方差皆不相同。
* 卡方檢驗(Chi-square)
擬合優度檢驗(goodness of fit):利用樣本信息來檢驗總體是否符合某一分布。
獨立性檢驗(independence):檢驗某一分類結果是否受另一分類影響。
看了“ap統計學知識點”的還看了:
1.管理知識點有哪些
2.管理學知識要點
3.淺談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論文
4.學習交流演講稿3篇
5.公共基礎知識管理類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