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檢測試題及帶答案
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檢測試題及帶答案,希望對你有你有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檢測試題
一、(本大題共14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潯陽(Xún) 阡陌(qiān) 咸來問訊(xián)
B.鴻儒(hóng) 壬戌(rén) 惟吾德馨(xīn)
C.峨冠(guàn) 椎髻(jì) 矯首昂視(jiǎo)
D.晨炊(chuī) 山峰(fēng) 啼笑皆非(tí)
2.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B.便扶向路 扶:沿、順著
C.可愛者甚蕃 蕃:多
D.男有分,女有歸 歸:回家
3.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B.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4.下列文學常識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桃花源記》——陶淵明——西晉
B.《核舟記》——魏學洢——明代
C.《陋室銘》——周敦頤——北宋
D.《大道之行也》——孟子——春秋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銘”是刻在器物上的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如《陋室銘》。
B.《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抖Y記》是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
C.“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如《愛蓮說》。
D.“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選自《春望》,作者是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本大題共5分)
6.名句默寫。
(1)談笑有鴻儒, 。(劉禹錫《陋室銘》)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 。(陶淵明《桃花源記》)
(3)岱宗夫如何? 。(杜甫《望岳》)
(4)在日常生活中,高尚者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為自己牟私利。這在《大道之行也》一文中也有闡述。這組句子是: , ,
, 。
(5)《愛蓮說》中作者感嘆知己零落的語句是: , ?
三、(本大題共31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7.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2分)
后遂無問津者。
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1)要:
(2)妻子:
(3)志:
9.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便扶向路。
10.“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7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1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嘗貽余核舟一(贈) B.高可二黍許(上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驚奇) D.石青糝之(涂)
12.下面對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中軒敞者為艙: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
B.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船身長大約八分多一點。
C.蓋大蘇泛赤壁云:刻的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D.能以徑寸之木:能用長度為一寸長的木頭。
13.下面對選文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第一段概括介紹了王叔遠精湛的雕刻技藝,點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題。
B.“大蘇”指蘇軾。
C.《核舟記》一文,通篇緊扣“奇巧”二字說明。
D.“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蘇軾《前赤壁賦》里的句子。
14.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話是: 。(用原文中話回答)(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