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2.多角度發掘課文的寓意,進行個性化解讀。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向課外拓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一:(板書“扁鵲見蔡桓公”)剛才老師寫“扁鵲見蔡桓公” 這個題目時,一定有同學在想:扁鵲和蔡桓公是什么人?他們是什么關系?扁鵲見蔡桓公后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學習第六單元22課。
導入二: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生病了,父母會怎樣做?……大家說得不錯,有病求醫是基本的生活常識,可是就有人明知自己有病,也有條件醫治,卻因拒絕接受治療最后死去。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學習第六單元22課。(板書“扁鵲見蔡桓公”)
(二)檢查預習
1.請學生介紹韓非、《韓非子》和扁鵲,其他同學簡要評價。
2.學生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師總結歸納并板書——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熟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疏通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積累相關詞語)。
(3)理解主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誦讀課文,以理解課文的主旨)。
(4)積累背誦(在字正腔圓地誦讀課文、理解課文主旨的基礎上背誦全文,但本課不要求背誦)。
(三)學法實施
1.熟讀課文
(1)初讀課文,要求自由朗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學習字詞。
(2)自讀檢測(利用大屏幕檢測自讀效果)。
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桓公(huán) 腠理(còu)
湯熨(wèi)骨髓(suǐ)
遂死(suì) 還走(xuán)焐熱(wù)
②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間 好 應 熨 還
③給下列通假字注音并釋義:
湯:音tànɡ,現在寫為“燙”。
齊:音jì,現在寫為“劑”。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價。
(4)師生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斷句正確,語速恰當。
2.疏通課文
(1)再讀課文,疏通文意。在比較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大意,小組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放到全班討論解決。
(2)全班交流,補充、完善小組學習的不足。
3.理解主旨
(1)請學生提出學習本課應該解決的問題。(教師可提示:①提出問題的角度:“略讀課文”和“寓言故事” ;②提出問題的依據:“單元說明”和“思考與練習”。)
(2)師生一起歸納本課應重點解決的問題:扁鵲和蔡桓公是什么樣的人?蔡桓公為什么會死掉?這篇課文有什么寓意?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上面三個問題。要求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做好組內分工,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4)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回答問題。
扁鵲:神醫
蔡桓公:剛愎自用(固執己見)
蔡桓公的死因:諱疾忌醫
寓意:防微杜漸
(四)分角色朗讀
可以采用師生、小組、男女生等不同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積累拓展
大屏幕顯示《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自由朗讀《北人啖菱》。
2.復述《北人啖菱》的故事。
3.《北人啖菱》有什么寓意?(可作為作業課后完成)
(六)布置作業
《扁鵲見蔡桓公》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扁鵲見蔡桓公》,下面我從六個方面談談這堂課的設計。
一、 說教材
《扁鵲見蔡桓公》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故事的后面隱含了深刻的道理。作為初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對本文易于理解。
二、 說教學目標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本課的特點,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2、培養復述課文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3、使學生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敢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幫助。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和難點是:把握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寓理于事”的寫法。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要求,結合教學目標,確定了本節課的教法如下:
1、情境設置法:故事導入,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層深入。
3、點撥法:適當點撥,拓展思路。
四、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注意讓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合作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議中感悟,在學中升華。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文言文學習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奏,力求聲情并茂。在反復的誦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深入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
2、復述法: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3、討論法: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體味學習的樂趣,與人交流的樂趣。
4、談話法:引導學生聯系現實大膽的談。
五、說教學手段
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為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層層遞進的五個環節:
1、故事導入,感知課文。
2、自主合作,理解課文。
3、討論探究,研讀課文。
4、拓展延伸,感悟課文。
5、發散思維,深究課文。
看了“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