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習題答案
《扁鵲見蔡桓公》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鵲見蔡桓公》習題
1、文中加點的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還(xuán)走 B、腠(zòu)理 C、湯(tāng)熨 D、火齊(qí)
2、本文是篇比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對扁鵲與蔡桓公的形象卻刻畫得栩栩如生。思考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說明的道理是: ,由本文內容演變成的成語是: 。
4、本文寫了扁鵲幾次見蔡桓公?為什么最后一次見到他就轉身而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
5、你覺得扁鵲和蔡桓公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
6、蔡桓公最后因諱疾忌醫而死,從他身上我們能吸取哪些教訓?
答:__________________
《扁鵲見蔡桓公》參考答案:
1、【答案】A
【思路解析】本題旨在幫助掌握對重要字音的把握。B、腠zòu 理 應讀còu C、湯 tāng熨應讀 tàng D、火齊應讀jì。
2、【答案】主要通過對話和動作與神態描寫對人物進行了生動地刻畫。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幫助掌握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文章語言簡練生動,用語準確。如“立有間”,說明他觀察得十分仔細、認真;“望桓侯而還走”,說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不可救藥。寫桓公的態度,開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明他的盲目自信和對醫生的反感,接著又以“不應”“不悅”的表情描寫,進一步表現他在這件事情上的固執己見。扁鵲答桓公使者問,只有幾句話,卻極其深刻地總結了醫治疾病必須“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道理。
3、【答案】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絕批評。諱疾忌醫。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幫助掌握本文所要說明的道理。
4、【答案】四次。第四見桓公,扁鵲轉身就跑,這“望桓侯而還走”的動作,簡潔寫出桓公病情嚴重的程度。用原文的話就是“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5、【思路解析及答案】⑴扁鵲是一個醫術高超、對病人診斷細心、并能善意規勸 病人的神醫。同時他又是個機警的人。⑵蔡桓公是一個固執己見、盲目自信 、諱疾忌醫的人。
6、【思路解析及答案】⑴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⑵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 ⑶切勿拒絕忠告,不可主觀猜忌。 ⑷ 對待禍患要敢于正視,要防微杜漸(言之成理即可)。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扁鵲進見桓公,站了一會兒,扁鵲說道:“您有點小病在皮膚的紋理間,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后,桓侯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治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說:“您的病已到了皮膚和肌肉里了,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鵲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
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還是不理睬。扁鵲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
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了桓侯一眼,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問他,扁鵲說:“在皮膚紋理間的病,是用熱水敷的功效所能達到的;在肌膚里的病,針刺的功效就可以達到;在腸胃里的病,火劑湯的功效可以達到;在骨髓里的病,那是掌管生死神所掌管的,醫藥也沒有辦法。桓侯的病現在已深入到了骨髓,因為這個原因我不在請求給您治病了。”
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