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教學設計 談生命優秀教案
談生命教學設計一
2.朗讀文章,揣摩、品味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朗讀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內容。
2.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朗讀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內容。
教學設想
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也就是說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課前準備
1.搜集冰心的相關情況及關于“感悟生命”的文章。
2.熟讀文章,識記字詞。
教學設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讀關于“感悟生命”的文章,并談感受。(配樂)
2.師:(對學生回答表示肯定、贊揚)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談生命》中對生命作了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作者用了怎樣的比喻?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生命?下面,我們就共同學習冰心的《談生命》。
二、檢查預習
1.記住下列字詞的音、形、義。(課件展示下列字詞)
清吟 梟鳥 蔭庇 芳馨 怡悅 云翳 一瀉千里
(生讀后,合作聽記;自選3個詞語寫一段話)
2.了解作者(生根據課下搜集的資料介紹冰心,掌握相關內容: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以宣揚母愛、自然、童心為內容的《悟》《寄小讀者》等。)
以上內容由課件展示,并展示冰心先生形象。
師推薦閱讀:《繁星》《春水》《寄小讀者》。
三、探索新知
師導學:了解了冰心先生的主要情況后,我們就來感悟一下這位世紀老人對生命的詮釋。
(一)整體感知
1.師生合作朗讀文章。
(配樂并播放江流入海、小樹成長的畫面)
生思考問題(課件展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
(讀文后,生回答。)
明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第二問生可暢所欲言,意思對即可。如:春水和小樹的生長過程暗示人的生命歷程。
2.(肯定生回答)師:全文可劃分幾個層次?有幾種不同的劃分方法?
(生速讀文章,劃分層次,鼓勵學生有不同的劃法。)下面作一種較為粗略的分段:(課件出示下面內容)
第一層:第一句話。(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點)
第二層:從“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到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最后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二)合作探究,揣摩品味
1.師: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春水”和“小樹”在成長過程中分別經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生命狀態?有怎樣的特點?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狀態?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應具有怎樣的心理品質、情緒狀態?
(生四人一組,推選一人讀文或齊讀,讀后討論并推舉代表回答。課件展示以上問題。)
師生共同明確:
“春水”“小樹”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期間順利與曲折、幸福與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點,“一棵小樹”的生命歷程則顯得平靜而溫柔一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長,期間經歷無數的幸福、痛苦,時而順利,時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敢于面對困難,正視生活中的幸福與不幸,快樂時微笑,痛苦時亦能微笑,不屈不撓,奮斗不息。
2.讀文,品味語句
師:文章有很多精警語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幾句?找出來,讀后,談談感受。
(生速讀文章,找出感受較深的語句,讀后,隨便談感受,師可適時補充。)
課件出示重點語句:“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3.說說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課件展示問題)
(生二人一組,討論后回答。)
師生共同明確: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
4.你認為生命像什么?為什么?請用一個比喻句表達出來。
(三)質疑,解疑
生速讀,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例:
1.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層是議論,從表達主題方面說,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之后,再點明生命的意義、闡明文旨、深化主題;從結構方面說,起著總結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議論性的特點,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結論的性質。)
2.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細說起來,隨文章的展開,感情呈起伏變化。文章描寫一江春水是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略有不同,一開始充分喜悅,充滿希望,繼而是“寧靜和喜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盡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變化,但總的說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四、拓展延伸(課件出示下列問題)
1.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聯系自己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題寫一段話。
2.文中有很多優美的句子,請選自己喜歡的背誦三句以上。
五、寫作鏈接
師:學了本文,同學們對生命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請寫一篇讀后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生課上說思路,課下寫作。
六、小結
同學們,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命,珍惜生命所帶給我們的一切,要知道,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經歷了風雨的洗禮,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
談生命教學設計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脈絡,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教學重點:1.理清層次
2.品味語言
3.把握主旨
預習提示:初讀課文 積累字詞 了解作者 感知內容
發給學生預習題簽。
1.語知歸類
①生字注音
云翳yì 巉巖chán 羞怯qiè 心魂驚駭hài 休憩qì 驕奢shē
梟鳥xiāo 蔭庇(yìn) 芳馨xīn 朔風shuò 叢莽mǎng
②詞語積累
巉巖:高而險的山巖。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驚駭:驚慌害怕。 休憩: 休息。
蔭遮:枝葉遮蔽。 驕奢:驕橫奢侈。
喧鬧:喧嘩熱鬧。 清吟:這里指清脆地鳴叫。
梟鳥:貓頭鷹之類的鳥。 蔭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
芳馨:芳香。 叢莽:大片茂盛的草。
葉落歸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云翳:陰暗的云。
2.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3.理清思路
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
4.我的閱讀體驗是:(用自己的話概括)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古詩中含有我國一位現代女作家的名字你知道是誰嗎?
教師:你能知道她名字的深刻用意嗎?
教師:冰心的確是一位冰清玉潔的作家。誰還了解更多?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介紹。出示課件[資料下載]
1.作者介紹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個北洋水師的軍官家庭,福建長樂人。五四運動爆發時,滿腔熱情地投入青年愛國運動,并以寫“問題小說”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報國、婚姻家庭等問題。在此同時,還寫了許多清新雋美的小詩,其詩集《繁星》《春水》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筆雋逸,藝術精巧。冰心最喜歡的文學形式還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獨成一體,被當時讀者譽為“冰心體”。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說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燈》《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等。
2.時代背景
本文原發表于《京滬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帶有哲理寓意的“生命體驗”散文。這位世紀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慶郊外歌樂山閑居時,看到英文《讀者文摘》上一個使她驚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幾十年以后,才體會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也一樣。
3.名家品評
冰心,是一顆巨星,在中國文壇和讀者心頭已經亮了七十多年,這位最富有詩情的散文大家,其藝術成就曾得到許多作家的贊揚和肯定。清新婉麗,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獨特風格。她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片斷,編織在自己的情感之中,憑著敏銳的觀察和細密的情思,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給人以崇高真摯的審美感受。
冰心,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將近一個世紀,在這張人生的風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腳印并不在一條直線上,且有深有淺。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她那支多彩之筆,記下了她的成長,她的觀察,她的感受,她的愛憎,她的憂患……
冰心,我們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我們中國新文學的第一代開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學創作中,真誠地展現了自己的時代。她那光彩奪目的作品,是給祖國人民的最大奉獻,是留給人類的寶貴精神遺產。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可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記得雪萊的《詠云雀》的詩里,仿佛曾說過云雀是初生的歡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樣來把歌聲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樂師……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現在記也記不清了,總而言之,把一首詩全部拿來,以詩人贊美云雀的清詞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評之上,我想是最適當也沒有的事情。
——著名作家沈從文
4.研讀課文件 檢查預習
教師提問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板書 )
教師范讀課文第一部分。
啟發鼓勵學生讀好第二部分。精彩部分反復品讀。
5.討論解惑
①“一江春水”經歷了哪些生命過程的體驗?(可用文中的關鍵語句回答)這些體驗有無先后順序?從中你領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經歷的生命過程的體驗:有時候他遇到巉巖前阻,他憤激的奔騰了起來,怒吼著,回旋著;有時候他經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靜靜的流著,低低的吟唱著;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使他心魂驚駭,他暫時渾濁了,擾亂了;有時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這時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走。
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物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后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
這些情況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說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現象,其實是生命的歷程,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②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于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6.學生畫畫:畫出課文內容(找一個學生到黑板畫,其他同學畫在本上)
[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弄清以下兩點:①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語;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教師訓練學生說話與語言的概括能力。
1.用一句話概括出生命象一江春水或象一棵小樹。學生選擇一個組織語言,教師與學生進行評判。
2.啟發學生談話與想象,進一步領悟生命的真諦。
生命還象什么?為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討論解惑
①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層全是議論,從表達主題方面說,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之后,再點明命意.闡明文旨.深化主題;從結構方面說,起著總綰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議論性的特點,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結論的性質。
②怎樣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
這是一句形象生動的話,本可以有多種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這里的“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可以指老年時,但也未必確指老年景況。
這句話是詩句,很有意味,可以讓學生背誦下來,對于學生理解本文.體驗生活.認識人生都有好處。如果可能,還可讓學生仿寫類似的語句。
③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細說起來,隨文章的展開,感情呈起伏變化狀。文章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略有不同,一開始充分喜悅,充滿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盡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變化,但總的說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弄清以下兩點:①準確理解文章主旨;②培養生命意識,以樂觀的人生態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難.挫折。
看了“談生命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