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練習題
八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練習題
B、匿名(lì) 鬈發(juǎn) 掠起(lüè) 目光灼灼(zhuó)
C、號叫(háo) 脂粉奩(lián)蜿蜒(wān) 罄竹難書(qìng)
D、尷尬(gàn) 酒肄(sì) 寬恕(shù) 暗然失色(àn)
2、下面的句子依次應填的詞語是( )(2分)
( )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 ) 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 ) 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 ) 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A.雖然 但是 盡管 然而 B.由于 所以 終于 但是
C.因為 雖然 終于 然而 D.因為 所以 盡管 但是
3、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沙暴像魔鬼,它無情地摧毀前進路上的所有東西;但它又是一個獨具匠心的“雕塑家”,
A.一些巖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
B.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的巖石和地面是被雕琢成的
C.常把一些巖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
D. 常把一些巖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的是沙暴
4、填入下面句子空缺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那霏霏的春雨,像蠶絲兒那么柔和, ① ,給人一種清新、神爽、舒適之感。煙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隱若現,若幻若真, ② !
A、①飄在臉上,涼沁沁的 ②恐怕沒有哪位國畫家能揮灑出如此飄逸的筆墨
B、①涼沁沁的,飄在臉上 ②就像哪位國畫家畫出來的一幅優美的水彩畫
C、①軟綿綿的,飄在臉上 ②恐怕沒有哪位國畫家能揮灑出如此飄逸的筆墨
D、①飄在臉上,軟綿綿的 ②就像哪位國畫家畫出來的一幅優美的水彩畫
5、在下面語段橫線上依次填入關聯詞語,最準確的一項是(2分)
在一定條件下,科學知識之所以正確是因為經過了實踐的檢驗。 條件變化了,原有的科學知識會被人們用新的實踐去檢驗, 會被修改和發展成新的科學知識。但人們之所以要不斷學習 是因為原有知識統統“過期變質”, 是因為新條件下產生的新知識能使人們的知識、思維和智慧更上一層樓。
A、如果 從而 并非 而 B、如果 從而 不僅 而且
C、雖然 但是 不僅 而且 D、雖然 但是 并非 而
6、下面這段文字有三句話,各有一處語病,請加以修改。(3分)
①從06年開始,在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被列為中國國家“文化遺產日”。②首次第一年的主題就是“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③作為一個文化大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浙江自然要大張旗鼓經歷系列活動,讓保護文化遺產成為一種全民運動,讓守護精神家園成為一種全民意識。
① ② ③
7、古詩文名句默寫(8分)
(1)海內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黔婁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貴。”
(3) ,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4)詩顯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貞不屈,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 ”的千古絕唱,蘇軾“游宦”五年,喪妻別子,中秋對月夜卻表達出“但愿人長久, ”的美好祝愿。
(5)《登飛來峰》中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的之妙的句子是 , 。
8、名著導讀(3分)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島》),小說主要講述了_____________號潛艇的故事。作者凡爾納被公認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再寫一個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語意連貫。(2分)
山間的清泉,你何必與遙遠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純。
路邊的小草,你何必與偉岸的大樹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執著。
10、綜合性學習
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國家正在大力提倡“陽光體育”活動。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應該積極起來,主動參與到這一活動中去。(5分)
①請你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為這次活動擬兩條宣傳標語。(2分)
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體育委員,請為你們班擬一個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方案。(3分)
活動主題:
活動目的:
活動方式(兩項以上):
二、現代文閱讀(23分)
(一)不落別處(11分)
(1)在盛夏的信義路上,常常會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頭土臉,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裝,中山裝里還有一件破舊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著脖子,看來往的行人,也不說話,只是輕輕地搖動手里的獎券。
(2)他很少會站起來走動。當他站起,我才發現他的椅子綁在皮帶上,走的時候,椅子搖過來,又搖過去。他腳上穿著一雙老式的大皮鞋,搖搖晃晃像陸上的河馬。
(3)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賣自助餐攤子的前面,想買一些東西來吃,攤販看到他,通常會盛一盒便當送給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對準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飯,他就地睡午覺,仍是歪著脖子,嘴巴微張。
(4)到夜晚,他會找一塊干凈擋風的走廊睡覺,把椅子解下來當枕頭,和衣而睡。
(5)我觀察流浪漢很久了,他全部的家當都帶在身上,幾乎終日不說一句話,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從他的相貌看來,應該是北方人,流落到這南方的街頭,連最熾熱的夏天都穿著家鄉的厚衣。
(6)對于街頭的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會投以厭惡與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則投以同情。
(7)我每次經過那里,總會向老人買兩張獎券,雖然我知道即使每天買兩張獎券,對他也不能有什么幫助,但買獎券使我感到心安【A】。
(8)記得第一次向他買獎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獎券和他的衣服同樣的油膩污穢,他緩緩地把獎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著,摸索半天掏出一個小小的紅紅塑膠套。這套子竟是嶄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獎券裝進紅色塑膠套,由于手的笨拙,做這個簡單的動作也十分艱難。
(10)“不用裝套子了。”我說。
(11)“不行的,討個喜氣,祝你中獎!”老人終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幾顆牙,說出充滿鄉音的話。
(12)他終于裝好了,慎重地把紅套子交給我,紅套子上寫著八個字“一券在手,希望無窮”。
(13)后來我才知道,不管是誰買獎券,他總會努力地把獎券裝進紅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紅套原來是老人對買他獎券的人一種感激的表達。每次,我總是沉默著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裝進紅封套,溫暖四處流動著。
(14)和老人逐漸認識后,有一年冬天黃昏,我向他買獎券,他還沒有拿獎券給我,先看見我穿了單衣,最上面的兩個扣子沒有扣。老人說:“你這樣會冷吧!”然后,他把獎券夾在腋下,伸出那雙油污的手,要來幫我扣扣子,我遲疑了一下,但沒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時我真正感覺到人純凈的善意,在老人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鼻子因而發酸。
(16)老人依然是街頭的流浪漢,我依然是我,向他買著無關緊要的獎券。但在我們之間,有一些友誼,裝在小紅套,裝在眼睛里,裝在不可觸摸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買過很多很多獎券,從未中過獎,但每次接過小紅套時,我覺得那一刻已經中獎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無窮”,我的希望不是獎券,而是人的好品質,它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
(18)“好雪片片,不落別處!”它美麗地落下不見了,但灌溉了我們的心田。
11、第(1)段中描寫老人外貌的句子,對刻畫老人形象起什么作用?(2分)
12、本文語言意蘊豐富,讓人回味無窮。請結合語境,任選文中【A】或【B】處的加點詞語加以品析。(2分)
13、文中兩次出現“一券在手,希望無窮”,分別說說它們不同的含義。(2分)
(1)
(2)
14、文章題目“不落別處”改為“賣獎券的老人”好不好?請簡述理由。(2分)
15、在我們周圍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這樣的人,他們生活艱難,卻擁有金子般的心靈。請結合文本與自己的感悟,談談你該如何對待他們。(3分)
(二)如何給地球降溫(12分)
(1)氣候學家已發出警告:未來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1.5℃~6℃,海平面將升高154.5厘米,沙漠將更干燥,氣候將更加惡劣,厄爾尼諾現象將更為嚴重,全球變暖將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如何給地球降溫?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奇思妙想。
(2)美國氫彈之父、物理學家愛德華·特勒去死以前曾有過設想:向空中拋灑鋁和硫的粉末,給地球降溫。按照他的計算,向空中拋灑100萬噸鋁硫粉末,可以使日照減少1 %,從而起到降溫作用。特勒提出的辦法是要模仿大規模的火山爆發。1991年,波及范圍達數百萬千米的皮納圖博火山灰使地球氣溫下降了0.4l℃,而且持續時間達好幾個星期。特勒設想:可以用飛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飛機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國海軍大炮,向空中拋“火山灰”。但生物化學家們卻給這種主張潑冷水,他們認為,散布于空中的這些硫和鋁的微粒,很可能會嚴重干擾同溫層。特勒還與人合作研究過其他使地球降溫的方法:在軌道上放置5萬面反射鏡,發射一顆巨大的衛星,懸于地球與太陽之間,以擋住部分太陽輻射。
(3)除了特勒以外,還有許多科學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辦法給地球降溫。美國物理學家洛厄爾·伍德有一個同特勒的設想一樣離奇的計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互相抵消處(即拉格朗日點),安裝一面直徑為2000公里的半透明鏡子。他認為,這面巨大的濾光鏡不但能減少溫室效應,而且能充當地球的空調器:改變濾光鏡的傾斜度,以增加或減少透過它的太陽輻射量。但誰來支付超過1000億美元的巨額費用呢?此外,這面濾光鏡不但會破壞同溫層,而且還有可能妨礙紫外線的通過(紫外線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學家從加強地球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給地球降溫:將數以十億計的白色聚苯乙烯高爾夫球投向海洋;將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頂都涂成白色。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項更具有詩意的方案:將數千平方公里的陰云“染白”。通過向陰云噴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數至少增加10%。這樣,由于光學作用,層積云就會被照亮變白,就會反射更多的太陽光。
(5)還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辦法給地球降溫。美國和歐盟已撥巨款來研究在海洋和地層中埋藏二氧化碳的辦法。從理論上講,海洋和地層可以貯藏人類在幾千年間生產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員要驗證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會干擾海底生物的生存,因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會使海水酸化。(龍學峰)
16、文中第(1)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科學家特勒為了給地球降溫,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18、美國物理學家洛厄爾·伍德設想給地球降溫的離奇計劃是什么?被采用了嗎?為什么?(3分)
19、文中第(2)段加點詞語“按照他的計算”能去掉嗎?為什么?(2分)
20、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許感受到了地球變暖的跡象。請你結合生活經驗和了解的科學知識,想出一種給地球降溫的辦法。(2分)
三、文言文閱讀(16分)
(一)(11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1、指出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2分)
A、故雖有名馬(所以) B、駢死于槽櫪之間(并列而死)
C、才美不外見(通“現”,表現) D、執策而臨之(在)
2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指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馬之千里者 雖有千里之能
B、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而伯樂不常有 執策而臨之
D、其真不知馬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4、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1分)
25、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具備什么素質,才能成為“千里馬?(2分)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26、本文運用了典故,請把它找出來。并說說表達的感情。(2分)
27、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3分)
四、作文。(50分)
28、在班級里,你的成績也許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場上,你的球技卻能讓人大開眼界;在舞臺上,你的歌聲也許并不悠揚,然而,在宣傳窗里,你的書法卻令人贊口不絕……生活中,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世界,自己的個性特長或愛好。
請以“我的一片天空”為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標題自擬;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在文中出現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