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能力要從小培養,因為這關系到了孩子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幼兒期4~5歲是認知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逐漸形成了數的概念,誘發了孩子很大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做為家長,一定要懂得把握這一關鍵時期。
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幼兒數學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就是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重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創造、輕應用的培養人的觀念和傾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樹立既不失去創造性,也不削弱基礎知識的學習;幼兒不僅要理解基礎知識,也要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觀念,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數學創新人才,而不是數學工匠而做出努力。
幼兒數學學習能力表現在數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數學活動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數學活動的創造性。也許有人會說數學需要什么創造嗎?5加2等于7,還能創造出別的嗎?不錯,這個結果是等于7,然而5加2等于7的問題情景為幼兒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條件。面臨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不僅要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還要對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比較,靈活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一種準備性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期特別是4.5"6歲 階段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這個關鍵期,提供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
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我還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在我國傳統的幼兒數學教育模式中,教師習慣于直觀形象的演示與講解,幼兒習慣于被動的觀摩與接受,這樣做雖然重視幼兒思維形象性,但卻忽視了幼兒在獲得數學概念時思維的動作性的獨特作用,忽視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而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的學習,但并不能使幼兒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增進智慧。
要提高幼兒數學學習的質量,操作學習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操作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動手操作。操作學習符合幼兒學習特別是數學學習的特點,幫助幼兒獲得數學的感性經驗,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在實施數學教學活動時總會利用或多或少的操作材料,教師要將材料的作用徹底發揮,即能使孩子在材料的輔助下掌握教學活動。如圖形分類: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孩子提供認識范圍內的所有圖形,引導孩子主動發現各圖形間的差異,注重傾聽孩子的分類方法,注意孩子在分類過程中的引發的其他想法。如此甚至可提升分類活動外的、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因而教師在材料操作時不能將操作定死,要為孩子的理解服務;操作活動是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采用的一種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滲透到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在有關操作活動的時間、空間問題的調查中,發現許多教師只考慮到課堂教育中的正規性操作活動,對操作活動的實施也只是局限在課堂教學中,使幼兒失去了許多訓練動手動腦操作、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認知與動作協調發展的良好時機。
二、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這說明幼兒的數學學習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
我們教師不但要重視集中教育活動,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數學并運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教學中,讓孩子進行有層次的練習、也可以讓幼兒按不同要求練習。如:在熟悉1 ----10的排序,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提供6種以上的圖片進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兒可提供3個明顯大小的實物供其擺弄。實踐證實,只有承認幼兒的差異,讓幼兒在進行有層次的操縱練習,才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支持他們對數學活動的愛好。"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往探索與表達。"俗話說:"千人千面"。說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老師只有尊重孩子的條件下,他們才能自由、大膽地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