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復習四大方法
循環往復,不斷重復,加深理解與記憶的一種復習方法。這種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內容的復習,也適用于累加知識的復習。比如,多次復習一章、一單元或一本書的內容,每次復習都不是簡單機械地重復,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斷獲得新收獲。學了第一節,及時復習;學過第二節,再將第一、二節的內容全部復習一遍,如此類推,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提高熟練程度。循環復習法在功效上優于及時復習法,可以彌補其零散、不系統的缺陷,加強知識的內在邏輯性、系統性。再者,循環復習法又具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從概念、原理的掌握,到應用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每增加一次復習,對于能力培養和知識掌握就是一個提高。循環復習的目的在于熟練。通常,識記材料的性質、學習的程度和學習的方法是影響遺忘的因素。一般說來,熟練的動作,遺忘最慢;學習程度越高,遺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較容易長久保持。政治課的概念、原理,多數是抽象的理性知識,缺乏形象直觀性,不易被學生所接受。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學習強度。據研究,過度學習50%,記憶效果。學習程度提高還會促進學生運用知識的熟練性、準確性和靈活性。
(二)比較分析法
政治課教學中正確認識和區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時又是識記教學內容的復習方法。比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以確定事物異同的思維過程。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體的個別特征或個別屬性分解出來的過程。具體地講,比較分析法就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相同點、不同點的對比,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客觀、全面、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對客觀事物既能看到它的下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體,也看到與它相聯系的外部條件;既分析現象,出能透過現象看到它的本質;既能認識它的現狀,出能比較準確地預見它的未來。比較分析法是政治課復習的重要思維程序。在復習時,一定要注意教材內在的邏輯聯系,把教材各部分內容進行分析與比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集會教材內容的精神實質,并從其內在聯系中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有關理論知識。比較分析法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各類練習題的解答上,例如:比較題,分析判斷題,理解題,說明題等。在練習中,訓練基本功,培養運用理論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熟悉復習步驟,按照各類習題的解答方式,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地進行。必要時,教師應給予正確的誘導和概括性的結論。比較分析法是一種具體的、實用性的復習方法,在時間安排上沒有明確規定,可同及時復習法、小結復習法、總結復習法交叉使用,形成立體復習網絡。
(三)綜合歸類與概括提煉法
綜合,是在認識讓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結合起來的過程。它與分析是兩種相反的思維過程,二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綜合以分析為前提,沒有分析,認識就無法深入;分析后又必須綜合,沒有綜合,就無法把握事物的整體。綜合同樣是政治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通過比較、分析,找出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這些異同點,對事物加以分類、綜合,最后得出事物普遍特征的方法就是綜合歸類與概括提煉法。綜合歸類與概括提煉法在政治課復習中的主要作用是:①系統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師可按照一定標準,把基本概念、原理歸類,集中復習。這樣分類集中復習,不但記憶牢固,而且明確其所屬,便于應用。②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在熟練掌握馬列主義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的基礎上,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復習,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③從眾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結論,鍛煉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理性結論的掌握。綜合與概括提煉法要求高、難度大,不僅局限于某一節課的內容,而且要根據知識體系,進行跨度較大的綜合訓練,故它適用于高年級、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生。總之,它是一種側重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復習方法,運用得法,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嘗試回憶自我檢測法
“嘗試回憶”是心理學術語,也叫“試圖回憶”。在材料還沒有完全記住之前,蓋上書本盡力回憶學習材料,這種復習方式叫試圖回憶。這種復習方法在記憶、復習中效果較好。因為嘗試回憶時,進行著各級主動的心智活動,看到成功又會感到成功感,激起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有利于識記的進行。同時它又是一個自我檢查的過程,能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明白哪些已經記住,哪些尚未記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復習時間,有針對性地采取補遺復習。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簡單易行,學生可獨立運用,無需教師指導和事先制訂周密的計劃;出不需要特殊條件和設備,比較容易掌握。
中考政治答題公式
1.初中政治每課的結構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也是做每個習題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
含義+表現+特點+形成+種類(不是每個必講,用的不多,在做中考政治題的第一句話時需要點清是什么)。
3.為什么的別名
作用+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關系+功能+原則+理念等。
4.怎么辦
國家怎么辦+社會怎么辦+公民怎么辦+青少年怎么辦+{途徑+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國家怎么辦
政治怎么辦+經濟怎么辦+文化怎么辦+法制怎么辦+其它方針政策怎么辦。
6.青少年怎么辦
理想+品德+心理品質+學習+方法+途徑(品德一般是八榮,心理品質:情緒.意志.挫折.性格,等)。
7.怎么辦的別名
出主意+建議+辦法+啟示。
8.中考政治每個題的最后答案可歸納為: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9.中考政治人物類分析說明題的常用語句(人物類分析說明題除了心理分析外,還有以下常用語句)公式
給人物定性+涉及的政治課本原理+聯系材料證明+表態怎么辦。
中考政治答題思路
1、中考政治直接式設問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設問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在書本上找到答案)
2、 中考政治材料說明、反映了什么?(體現了哪些觀點?)
這類中考政治題目的設問一般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這類試題的解答對策是: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講述的是什么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這個問題的實質,即通過什么反映了什么。
3、中考政治啟示(告訴…道理、體現了哪些觀點)、警示等
這類中考政治題目的設問一般是“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或“談談你的體會”,或“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等,重點是考查中考考生能否從提供的政治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體會,受到啟迪。這類問題的解答對策是:
啟示是從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經驗、教訓,而警示則側重于從反方面行為中認識其危害并應吸取的教訓,其語言表述多為“應該……”,有部分題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回答出怎樣學習好的或摒棄壞的(針對材料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應怎么做?)。
4、結合材料,談理解、認識、感悟、感想、體會
這類政治題目的設問一般是“對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認識)”或“談談你對某某問題的認識(理解)”,或“談談為什么要怎樣”等,重點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對問題思考的深度。
這類題目解答對策是:先對材料進行分層并概括出每一層的意思,明確它屬于哪個問題(即“是什么”),然后結合政治課本內容回答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為什么”)“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即“怎么做”)。在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時,一定要充分聯系教材,思維要發散,角度要多樣。
基本思路: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以下思路具體怎么展開,應以教材知識為依據,不宜生搬硬套。
①是什么—-現象+本質(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② 為什么—-原因+意義
③ 怎樣做――分清角度;國家、社會、公民、經濟活動參與者、青少年……(要點的組織視分值的多少而定)
5、談作用、影響、意義
意義型的設問有“積極影響”、“經濟、政治意義”、“意義”等。
基本思路:“意義型”主要是針對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義來設問,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首先要明確有經濟意義、政治意義、社會意義。還有對個人、國家、社會的意義。
答案要點要緊緊結合所學的知識點和題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句),有些題目作答時必須結合黨和國家提出的最新政治精神,及從現實意義角度考慮。這類題目可以套用“有利于……”“體現了……”“是……的需要”“促進……”“推動……”“保護……”等。
6、簡要說明……這樣做的道理?為什么要樣做(說)?(理由)
解題方法:一般情況下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應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間接、有秩序、有條理地展開政治說明。
基本思路:是什么?為什么?(一般答題時側重于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體做法(多用于進行設問轉移)
②為什么——原因+意義或不這樣做的危害
7、怎樣解決……問題、避免……現象或提出……對策、為……提議?
基本思路:首先要明確所提建議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①分清對象(即給誰提合理化建議,由誰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國家、政府(社會)、青少年(個人)
②怎樣解決?——注意建議的角度(如:國家、政府、社會、公搑個人,或政治、經濟、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議的可行性
8、政治行為評析
基本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步驟:
①找準行為
②行為定性(一般從法和德的角度進行評價定性)
③尋找依據(不正確行為----違反了什么法律、原則、沒有行使哪些權利、履行哪些義務…;正確行為----符合哪些法律、原則、行使哪些權利、履行哪些義務…)
④后果(正確行為---帶來的影響;不正確的行為---危害)
⑤應該怎樣做
a. 單個人物(或一類人物)單一行為評析。
b. 單個人物(多種行為)或多個人物(多種行為)評析。
基本思路:側重是什么、為什么。
步驟:
A、仔細閱讀政治題干,找準、找全行為和人物。
B、針對每種行為進行具體行為定性,說明依據點到為止。
9、青少年應怎么做?
這類中考政治題目的設問一般是“作為中學生,面對某某問題你應該怎么辦(怎么做),”或“你怎樣用實際行動來應對某某問題”或“你打算怎樣去做”等。解答此類題目應把握兩個方面:
一是在政治思想上樹立什么理想(或觀念,或意識或精神);
二是在政治行動上具體有哪些做法。
下面為幾種常見的模式:
①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②觀念(意識)+行動(宣傳+具體行動)——(一般針對某一領域的建設,如環保、誠信、節約型社會等說明怎樣做時,可用此思路)
③樹立遠大理想,正確樹立成才目標,肩負歷史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發揚……精神(艱苦奮斗、創新精神、科學精神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增強體質,磨礪意志,將來為……(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家鄉、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