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考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初三心理特點:
初三最重要的事情
1.學好化學——初三新增化學學科,化學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習一冊書,不管其他學科的學習狀況如何,化學都是有可能學好的,并且新課程學好了,學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能起到一個積極促進的作用。反之,如果一開始不著急、不重視,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就要花雙倍甚至幾倍的時間去補,大大降低了復習效率,影響總體成績。
2.緊追不舍——初三年級,為中考復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學校老師會趕進度,課程講得比較快,稍有懈怠就會比較吃力,很多學生出現“舊賬還沒補上,又欠了新賬”的情況,整體忙于應付,無法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強化,到了下學期綜合復習的時候,就會是一鍋粥。所以,一定要緊追不舍、及時復習,化解疑難問題。
3.查缺補漏——初中的課程已經學完了2/3,自己要有計劃地開始針對自己的弱科和薄弱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不要把所有問題都堆積到中考前夕。利用開學初還不是最緊張的階段,要把初一、初二各科的知識點在腦海中過一遍,把以前沒有掌握的挑選出來,查缺補漏,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4.壓力調節——隨著中考的臨近,學生和家長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壓力,壓力不全是壞事,但是壓力過大就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也影響考試時的正常發揮。家長要多關心孩子,能夠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和不安,可以請這方面專業的人給孩子幫助。
初三考生應該具備的心態
首先,防止“飛鏢效應”。在社會心理學上,人們把行為舉措產生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稱為“飛鏢效應”,這好比用力把飛鏢往一個方向擲,結果它卻飛向了相反的方向。“飛鏢效應”在學習中隨處可見。比如,很多學生為了取得優異成績,完全忽視了手段的擇優選取,不顧人發展的可持續性,無視體育鍛煉,放棄了一切平常的興趣愛好和文娛活動,拼命加班加點開夜車。這種做法不但無益于學習,反而會弄得整天頭昏腦漲,甚至出現厭食、胸悶、失眠等一系列生理表現,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在整個初三的學習中,要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保證睡眠、合理利用時間、注重學習效率。
二是克服“高原現象”。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在人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的時候,由于身體的疲倦和知識結構的重復性,可能會出現成績暫時停滯不前的現象,心理學家把它稱為“高原現象”。這種現象在初三的復習階段表現特別明顯:過去學習新知識,頭腦中的知識點與日俱增,能明顯地感受到進步、體會到較強的成就感;而初三的學習大部分時間主要是不斷重復已經學過的內容,學生難以感受到明顯的進步、體會不到成就感,從而就容易感到沮喪,對自己喪失信心,出現心理疲憊現象,影響以后的學習。
實際上,“高原現象”只是一種暫時停滯現象,是可以突破的。并且在突破以后,可以讓自己的水平達到新的境界。要想盡快地突破“高原現象”,必須明白自己的高原現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習方法不科學。有的同學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和輔導,緊跟著老師的思維走,自己缺少獨立思考意識。老師把解題的關鍵一點撥,馬上就會,但離開老師的點撥,就無法找到解題的合理切入點。沒有認真分析自己學習的優勢和劣勢,完全聽從老師的安排,本來自己已經會的,花時間去不斷重復,做大量的無效勞動,而自己的劣勢卻始終沒有得到優化,最后導致學習無法再進步;生理與心理的疲勞。
初三學生學習緊張,很多學生經常用增加學習時間去換取學習的成效。這對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極易產生疲勞。這種疲勞,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這時,就會出現厭倦和焦躁情緒,感覺自己再怎么用功也不行,學習定不下心來。越是這樣就越急,越急就越不行;知識與能力的障礙。在學習的開始階段,學習不很扎實,習得的知識和能力隨之也不很扎實。隨著學習的加深,先前習得的知識和能力無法滿足甚至無法應付新的學習內容,進步明顯變小。此時,思維定勢也開始作祟,原來會的題目略加變化就無所適從,甚至是一籌莫展;學習動機的偏差。有些孩子缺乏堅韌的意志,淺嘗輒止。開始學習時,懂了一些就沾沾自喜,一遇到學習內容加深,又灰心喪氣;有些孩子學習目標定得過高,學習動機過強,但自己又經常無法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焦躁不安,進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高原現象”是學習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講,保持樂觀的心態,培養積極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習內容的新鮮感,學會挖掘所學內容的新意,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及時進行反饋,了解自己的學習進程和結果,這些都是克服“高原現象”行之有效的方法。
看了初三考生的心理特點分析還看:
1.中考考生常見的5大心理癥狀及應對策略
2.九年級中考前心理輔導的技巧
3.初三學生中考前心理輔導
4.初中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
5.初三心理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