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設計(2)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理解“價格由價值決定”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將本框題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規律的內容和形式。
根據教材地位以及“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的關系”理論性較強,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作基礎。所以我將本框題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感性認知能力較強,理性分析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采取由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符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
但我校作為農村高中,多數是農村學生,基礎比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教學中我適當的加以點撥、引導,多列舉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直觀演示與列表對比法、活動探究與集體討論法、邏輯反證與課后反思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運用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地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時效性。因此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在本節課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種學法指導: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合作交流法、反思總結法。
四.說教學程序
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思想。并且能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一)導入新課
為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我展示出教材p11“四則鏡頭”,讓學生分析價格變動的原因,從而導入新課。圖片往往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在教學中,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二)講授新課
1.供求影響價格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為突出這個重點,我從具體影響因素和直接影響因素兩方面來分析。首先我利用前面“導入新課”的例子,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一小組討論一個例子,最后教師總結。這種分組討論的形式體現了新課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更活躍了課堂氣氛。
(1).具體影響因素
氣候、時間、地域、生產、宗教信仰、習俗等。
(2)直接影響因素
在得出影響價格的具體因素之后接著設置一個探究活動:“這些因素是通過什么渠道影響價格的?”讓學生利用表格填空。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也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還學生的主動權。
現象 因素供求影響
雹災蘋果減產氣候因素 供應減少 蘋果價格遠遠高于往年
皮衣在秋冬季的價格不同 時間因素秋冬季需求大夏季需求小 秋冬季價格高夏季價格低
在東北熱賣海南沒人買 地域因素東北需求大,海南需求小在東北價格高在海南價格低
石油減產 生產因素供應減少石油價格狂升
接著展示教材p12兩幅圖片并讓學生填表,知道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這個知識教材沒作過多的要求,以“名詞點擊”和圖片的形式出現,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沒必要作過多講解。
供求 關系 商品 缺余 購買者 銷售者 俗語 價格 漲跌 何方有利
供不應求 商品 短缺 爭相 購買 趁機 提價 物以稀為貴” 價格 漲高 賣方 市場
供過 于求 商品 過剩 持幣 待購 競相 出售 貨多不值錢” 價格 跌落 買方市場
2.價值決定價格
這是本節課第二個重點,為突破這個重點,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首先,通過設問:“商品價格會不會無限上漲或下跌?為什么?”讓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回答,教師進行總結。這種合作交流法可以增進同桌之間的感情,實現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目標。
(2)商品的價值量
這個問題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我為了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結合了一些具體事例,用邏輯反證法,讓學生思考:“如果商品的價值量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會導致什么后果?”,從而推出“會導致出現獎勤罰懶這一不合理的現象,而且會出現一個商品一個價的奇怪現象。”使學生認識到衡量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不要求學生作過深的發掘,而是以相關鏈接形式納入教材,供感興趣的學生課后學習,所以沒必要作太多講解。
情景一:在一個簡陋的工作坊里,生產者純靠手工生產,生產一雙皮鞋要1小時。
情景二:在一個現代化生產廠房里,生產者生產同樣一雙皮鞋要20分鐘。
情景三:根據社會調查,社會上大多數的皮鞋生產者生產同樣一雙皮鞋要花40分鐘。
(3) 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的影響
在得出上述結論后,學生可能有這樣的疑問:“既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那么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有什么影響呢?”
分析這兩廠家的命運將如何?他們該怎么做?從而得出結論: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利(盈利)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利(虧損或不虧不盈)
影響: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是商品生產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 通過本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 (4)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商品價值量與價值總量的影響 這是本框題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先列表,對比這幾個知識點的關系,從而得出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目的是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本知識點。
單位時間生產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單位時間生產商品價值總量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增多減少 不變
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增多不變增多
然后對商品價值量、價值總量分別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的關系通過圖表以提問的方式作總結,讓學生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這種歸納總結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5)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這是本課的又一個重點。新課標對這個知識點的要求有所弱化,對其講解主要是在總結以上內容后得出的,是本框的總結。對這部分教學,我是通過啟發的方法并展示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圖讓學生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自己推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三)課堂小結
我讓學生先自己歸納、總結,然后我再以“物以希為貴”這句俗語做總結。既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可當堂檢測學生45分鐘的聽課效率,真正讓學生夯實基礎。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體現的是商品供求對價格的影響。當然不否定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
(四)課堂練習
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了一道來自生活的作業進行訓練,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有句俗語:同樣的生意不一樣的財利。意思是:從事同一種經營不同的生產者獲利不同;同一生產者的經營在不同時間里獲利也會不同。請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分析其中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我講究簡潔、美觀的板書,可以把知識點清晰地呈現給學生。
2.1影響價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響價格
1.具體影響因素
2.直接因素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2.商品的價值量
3.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的影響
4.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的關系
5.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反思。
課后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 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運用情況;
2. 我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實際;
3.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如何培養。
看了“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