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寫人敘事散文范文3篇
高中寫人敘事散文范文:爺爺的致富夢
我的家鄉坐落在關中平原上,這座小鎮依偎在渭河的懷抱中,渭河的水養育了數代百姓。
話說1961年,我的爺爺還是位鐵路工人,他所在的這支隊伍主修三門峽鐵路,當時的奶奶為了避難孤身來到三門峽。爺爺和奶奶的相遇造就了以后的劇情。
爺爺帶著奶奶回到了貧窮又落后的家鄉,這個時期,農村大都實行集體化體制,各村開辦農業公社,可是生產的糧食遠遠不夠人均分配所得的。在這樣饑荒的年代里,奶奶接連地生下了四個孩子——大伯、二伯、爸爸和姑姑。爺爺從此下決心要改變貧窮的面貌。
到了1980年,大伯長到了5歲,爺爺被選為我們本村的村長,爺爺的運氣好,趕上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他帶領全村百姓進行分地,確保了人人手里都有地的基本目標。第二年,糧食獲得空前豐收。由于糧食的單一,爺爺又想辦法去外地購進一批玉米種子,爺爺率先帶頭種植玉米,由于種植經驗的缺乏,到了第二年,一畝地只收獲了兩袋玉米,但還是成功了。這是值得慶祝的好事情。接著,人們紛紛仿效爺爺的種法。于是,爺爺又忙起來了。
他率領全村百姓橫渡渭河,去干涸的河床開墾荒地。風里來,雨里去。不論炎熱還是寒冷,他頭頂始終戴一頂草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開荒。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渭河周邊的河床都被開墾出來了。全村的人都種上了玉米。
又過了幾年,全村百姓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得以解決。爺爺是個細心的人,他考慮到灌溉田地的問題,于是帶領百姓興修水渠。
隨著村里百姓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爺爺又想出一條致富的方法,他從集會上買來三只小豬圈到柴房里去養,由于飼養方法不佳,只剩下一只豬仔存活,但爺爺還是堅持著養它。一季度過去了,原來的小豬仔已經長成龐然大物。爺爺把它趕到集市上賣了,賣了個好價錢。這樣,一種新的市場流通形式出現了。
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爺爺古銅色的臉上,深深的刻著一道道皺紋;兩鬢早已斑白。兩只小蒲扇似的大手也長滿了老繭。可村里的人還是對爺爺那樣的尊敬。一位村民說:“要不是張老前輩,現在咱們這里指不定有多么窮呢。”
爺爺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個夢想,為擺脫貧困的夢想。說小了是他一個人的夢想,說大了是全中國老百姓的夢想。步入美好富裕的小康社會,是我們華夏兒女共同努力的結果。
高中寫人敘事散文范文:偉大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看見這樣的事:當小偷的手伸入他人口袋時,有多少人會見義勇為,當機立斷的抓住他的手;當不少人的上司有錯誤時,他的下屬不是裝作沒聽見,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過去了;當你的朋友有錯誤時,你會當面指出嗎?當然不會,為什么?因為我們缺少勇氣。我們害怕小偷的報復,上司的責罵,朋友的冷眼。我們沒有勇氣去批判社會的不良現象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不良風氣蔓延下去,而無力阻止。
也許,有些人會十分自信地說:“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一定會做到的!”但大多數人不過嘴上談談而已,有誰能像海倫·托馬斯一樣,有勇氣去批判9位總統的不是呢?
是的,海倫·托馬斯是我最崇拜的人。
1920年,海倫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一個黎巴嫩移民家庭,她從小就立下志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記者。
22歲那年,海倫通過自身努力加入美聯社,10年后當選為首席記者
每當總統記者招待會時,海倫總是第一個發問。她每個問題都直切主題,沒有絲毫諱忌。使總統們都頭疼。而且海倫十分有時間觀念,每次把“質問”總統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一次,里根遭到了海倫尖銳問題的“轟炸”,閃爍其詞的應對了25分鐘,汗津津地想逃避剩下問題,可海倫對了對表堅定的搖了搖頭,絲毫沒有要“放”過總統的意思。就這樣,在海倫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如此質問了9任總統,因此被稱為“總統的折磨者”。如今86歲高齡的海倫仍不肯放下手中的筆,安度晚年。并連著4本書,每本都備受關注。
我崇拜海倫正是因為她的勇氣與正義感,她敢于向總統直言發問!對于其他記者來講,又有哪一個會像海倫·托馬斯一樣勇敢地去質問總統呢!唯有海倫·托馬斯會對總統“毫不留情”。而我們呢?我們遇到任何事總會膽小的退縮,哪還有勇氣去大膽質疑,問為什么呢?社會中,在正義與邪惡面前,我們總是不敢去面對邪惡,而忽視了正義。
我想,只要我們有了勇氣,才會了解更多。只要我們有了勇氣,又有什么會難道我們呢?
讓我們像海倫·托馬斯一樣去“質問”世界吧!
高中寫人敘事散文范文:我的奶奶
奶奶今年63歲,無情的歲月在老人的面頰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痕跡。在農村里過了大半輩子的她,終于可以抽身來到我生活的這個大城市。
爸爸接奶奶來,本是想讓奶奶來享清福的,可自從奶奶來到我家,家里的活幾乎全被她包了。早晨5點還未到,奶奶就悄悄的起床,為我們一家準備早餐,還沒休息一會兒,又緊接著開始打掃房間。等我們三三兩兩起床,奶奶早已干完一切,坐在餐桌旁,笑盈盈得等我們吃飯;臨近中午,奶奶又冒著酷暑,去菜場買菜。而我們呢?直到的肚子餓得受不了了,終于想起吃飯了,卻發現,四菜一湯放在桌上,紋絲不動,奶奶則仍舊坐在桌旁,笑臉迎人;轉眼間,到了傍晚,奶奶又一聲不啃地開始準備晚飯,又靜靜得坐在桌旁等我們吃飯……轉眼間,奶奶在我家快兩個月了,奶奶日復一日,從無怨言,這使我深深被震撼了。
從小到大,每每見到奶奶,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遇事也處處依著我,可惟獨在學習上“堅持到底”,向著爸爸。每次爸爸在教訓我的時候,奶奶都在一旁做“旁聽”,也時不時地插上兩句。爸爸不在時,奶奶就常常搬出爸爸的“訓話”,時刻提醒著我要認真學習。看著奶奶那種認真又慈祥的眼神,也就不得不使我欣然接受。
奶奶的最愛,莫過于是越劇了,凡是有關于越劇的事,奶奶幾乎是樣樣皆知,物物精通,常常會忍不住在我們面前表演一番。像《西廂記》、《雙烈記》,她都略知一二,唱得是有模有樣,還真有幾分袁雪芬的味道呢!有時,一時興起,周圍許多東西都被她作為道具:圍巾,帽子,更有勝竟用起了衣架!每當奶奶唱越劇,看著她那樣子,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人老心未老”!
對于奶奶,不得不承認,我這個當孫女的,對她至今還有許多的不理解。剛上30的奶奶,就開始來往泥濘的鄉間小道,為村民們看病。如果是鄰村,甚至是更遠的陌生的村莊,奶奶還是會執意去就醫。舊社會,像奶奶這樣的醫生也有不少,他們所用的藥品,也都是由當地政府提供。可是,許多年過去了,大多數醫生都已經轉行了,而政府也停止了藥品的提供,奶奶卻仍然堅持著她的這個“行醫嗜好”,自己出錢買藥為鄉親們治病,又不收錢,虧本了也不管。直到現在,已經年老的奶奶仍會忍不住要為鄰里治病,自己生病卻不管不顧,這一直令我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