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散文三篇
散文是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八年級散文,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八年級散文一
談靜
在十分熱鬧的聚會上聽到這樣一則安靜的故事。一位農民為一家寺院送豆腐,看到和尚們整天在那里端坐著,很享受的樣子很好奇便請求加入進去體會一下。不想剛坐定就想起若干年前欠他的一筆豆腐款還未歸還,當即起身告退找人討債。
看罷,有人會恥笑著位農民,在取舍中分不清輕重。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寓言。對于賣豆腐者錢比靜重要,但事實真相是,靜是最重要的。沒有靜,我們便感受不到世界的動態美;沒有靜,智慧得不到片刻的梳理;,沒有靜,心神便無法安寧,而心神不寧直接導致了身心的災疾。
古人看重靜,因為靜是生命力,換而言之是生命的基石。勞累了一天,身體需要休息。睡了一整夜精神百倍,補充能量的便是靜。 靜,即是一種狀態,又是一種能量。湖水因為平靜才可以倒映出垂柳。而舞蹈家在舞蹈,看上去在動。但他的心是靜的,因此打動人,而他也在享受中。現在我們終于了解古人為何半日讀書半日靜坐。
在今天能夠體會到靜的人已經不多了,因為我們的社會環境找不到靜地了。每天身處塵世,兩耳全是喧囂。一直想要逃避,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地方。當我回到家鄉走進那個小山村時,便覺得進入了振奮的、充沛的、純粹的靜。晚上出去走走,一個人坐在山頭,抬頭便是明月當空,伸手星星就在手心。那種靜,只有蟲鳴剔除了往日的煩憂。有種化人的力量,心隨小溪緩緩流淌,穿梭在碎石間的,遠去了的,往日的雜念,在這里被徹底滌清。那一刻,我著實體會到來自月的滋養。可那樣的夜晚,那樣厚重的靜,此時的我,已無緣享受了。
八年級散文二
好久好久沒有回家干農活了,自從工作以來的十多年歲的四季里,對于我這個從小就在農村里長大的農家娃娃。前天晚上打電話回家,母親打著彝話說,明天請人挖洋芋,回來幫幫忙,即便做不了什么,到地里揀揀洋芋扎扎口袋。我說事情一大堆,工作很忙,看看再說。其實所謂的事情,也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之類的東西。即便再忙,一天時間即便抽擠也是能抽擠出來的,況且是星期六。只是這么多年來,每當家里需要我回家做點什么時,我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去搪塞。老實說,是怕干活路的具體表現,也體現出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不是地里一棵合格的包谷抑或一個標準的洋芋。
第二天早上,當我和妻趕到家里時,請來幫忙的一幫人都已到地里去了。在我的家鄉烏江源頭的彝村漢寨,每年農忙時節的春耕秋收,大家都喜歡相互幫忙,搶抓季節,搶栽搶收。要不錯過了季節,一年的希望到時就泡湯了,廉收了。母親由于在后面喂豬,還沒有走。其時也準備走了。于是我和妻徑直朝挖洋芋的地里走去。
母親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走過的歲月一路坎坷滄桑。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爸爸,我的外公;年輕的時候,正遇到中國那一段不平凡的歲月;成為爸爸妻子成家立業的歲月,有過吃野菜草根的經歷;知天命的甲子里,痛失愛子,我的三弟。一年四季里,老是病痛纏身。一旦感冒咳嗽,須到醫院輸液不可,要不十天半月都不會好。記得小時候,媽媽一咳嗽起來,老半天都不會停止,那痛苦真是夠受。隨著老人年紀的衰老,越來越厲害。特別是前段時間,喂養我們幾姊妹長大的乳房下面,長出一個紅紅的肉丁,母親說,以前才是一小個,不疼不癢,可是這段時間長大了。我老是擔心怕是癌癥就不好了。回來之后我就上網查閱這方面的資料,很像是癌癥。于是我和妻趕緊抽時間帶母親到醫院去看望。到了醫院,醫生說,需住院觀察治療檢查看。我們建議母親住院觀察治療,可是那一段時間家里農活正忙。母親說,回家再看看。于是我們開了一些藥,就回家了。吃那些藥下去后,感覺也不大好,所幸的是后來找來一些草藥涂抹敷上后,就漸漸好了。謝天謝地,母親的乳房終于平安無恙了。但愿天下的父母都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這些年來,在我們寨子里,我家養的豬一度有三十多頭。幾乎成為名副其實的養殖大戶。那幾年大哥一家還在家里,沒有出去打工,家里人手還夠,不算缺勞力。那時豬價又好。一個滿雙月的小豬兒一般的五六百,中等的七八百,好的一千二三。記得我家一窩豬兒差不多賣了近一萬多塊。除掉成本,想必也賺了一大筆的。可是這兩年豬價不好,好的滿雙月豬兒兩三百,差的幾十塊,而我家還繼續養著三頭能繁母豬,一頭公豬,幾十個小豬,三頭過年豬。物價貴,養豬虧本死,真的不劃算。我曾不止一次勸告過父母,只有兩個老人在家,龍龍、琳琳讀書,秋秋幼小,你們忙什么都不是,牛了,馬了,豬了,人了,一大堆的吃喝拉撒睡,不得不管。少喂幾頭豬,實在不行,把那幾頭老母豬賣了,管它貴賤。專門喂過年豬算了。在我們黔西北的農村,如果過年豬都喂不起的人家,幾乎是最差的人家了。父母說,你要等到貴的時候再養,來不及了,只有先拖著看。而無論如何,作為農村人,牛是要喂一頭的,要不春天耕種秋天犁地怎么辦?馬也是必須喂養一匹的,要不春天拉糞拉種,秋天收洋芋包谷誰拉呢?背又背不了這么多。這,我是知道。莊稼小的人家可以借牛借馬,莊稼大的就不好整了。父母說的也是。我沒有再講下去了。這么年來,父母的性格我是知道的。只要我們姊妹在各自的崗位上好好地干,他們苦點累點是心甘情愿的。
龍龍是我二妹的孩子,從小就在我家里長大,如今在我們學校讀二年級。這孩子聰明活潑,按理應該讀五年級級了,只是有一年被他的爸爸帶回去讀了一年,學習就讀下去了。于是作為他的舅舅,我也只好憑自己的一點關系,把他拉回一年級從頭再來過。雖然這些年來國家明令禁止留級。其實與其讓一些問題少年過早地踏入社會,不如讓他們在學校多接受幾年的教育。多讀幾年,直接會有有所改變的。可是我除了這樣之外,這些年來我也幾乎沒有認真的管過。每當碰到或遇到的時候,不是吼幾句,就是拿一兩塊錢給他之后,我就急匆匆的溜走了。去做我的事,去兀自無聊著。
侄女琳琳是我大哥和前妻生的孩子。從小也是她的爺爺奶奶,我的爸爸媽媽帶大的。這孩子怪可憐的。記得她只有三歲的時候,她的老媽丟下她和她嗷嗷待哺的妹妹洋洋之后,就隨她那個曾經亂七八糟的小姑遠到都市打工去了。據說嫁給了一個四川的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崽兒。琳琳如今也是六年級的學生了。這么多年來。他的爸爸少管,她的媽媽不管。除了我的父母,還會有誰管呢?記得讀一二年紀的時候,是我把他倆帶在身邊的。后來長大了,可以從老家來回于學校和家之間了,我再漸漸少管他們了。
龍龍,琳琳,這兩個小家伙每天放學回家,不是找豬草就是狗割馬草牛草。星期六、星期不是放牛放馬,就要帶著年幼的秋秋。這幾乎重復著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山里的孩子農民的子女大多就是這個樣子。他倆多多少少能給幫家里做一點事情,在上學之余。不像我,除了有事的時候才回家一趟之外,周末閑暇,不是開著摩托車到處游玩,就是坐在鎮上的家里上網斗地主,看新聞,玩博客,寫一些狗屁不值的文字,偶爾也到小鎮麻將館壘壘方磚,修修長城。或者三五個擠在一起,吹一些陳谷子爛芝麻雞毛蒜皮之類的事。日子很是窩囊,齷齪。
秋秋是我大哥和其后妻所生的孩子。才勉強會吃飯,她的爸媽就到遠方打工去了。
他們仨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是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
本來今天我也可以一早就回去的,只是恰逢趕場。家里前幾天就沒有肉油了。妻說,干脆買點豬板油回來晚上熬煉點油再去,常常吃菜籽油也不好。況且也不知道是壓榨出來的或是浸出來的。這里有一點知識。前幾天看湖南衛視維嘉、文清主持的《百科全說》,有一個博士叫西木的說,大意是吃動物油比植物油好,特別是那些用汽油浸出來的菜籽油什么的,一點也不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烏江源頭的小鎮,如果不是趕場天,平時你是根本買不到豬肉的。不要說新鮮肉,就連老臘肉也沒有。也不要說其它蔬菜了。倒是隔三叉五,有幾家出賣鮮豆花豆腐。而我和妻都不喜歡吃這東西。豬肉都是家鄉的幾個屠戶走村串寨買來宰殺的豬,想必沒有什么問題。雖然這些年來飼料豬日漸多起來,但在我的家鄉大多是用包谷洋芋蕎麥豬草等喂養的居多。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家鄉的豬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是生態豬,健康豬,吃這樣養出來的豬肉,對于身心應該是有益無害的。不是大城市里的垃圾豬,潲水豬,飼料豬。
當來到地里的時候,一幫十多個人都已在忙活了。龍龍,琳琳也忙活其中。秋秋和其他幾個小朋友在溝畔地邊無憂無慮地玩著。或許所謂的幸福,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愁吃不愁穿痛了可以哭樂了隨便笑的幼小年代。大家在地里隨彎就拐一字排開,提著天耙開始挖,挖一兩下再彎腰下去,伸手去揀一下,大的好的丟在一個撮箕,挖壞的小的丟在另一個撮箕。滿一撮倒一撮進尼龍口袋里。一整天都在重復著這個動作。有十來口袋后,爸爸就駕馬車運回去。從地里運一馬車回家的簡易干活路,彎,陡,窄,險,稍不注意,就會有翻車摔進溝里的危險。即便剎車好,那廝也有不聽話的時候。已經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這活兒也不是好干的。父親這一天趕著馬車來回運了五趟。每一次運到門口,還要一口袋一口袋的背進屋。之后再趕馬車到地里,再一口袋一口袋地抱上車運回。怪不得吃晚飯的時候,父親說,我愿意挖一天的洋芋,也不愿意拉一天的馬車。在我的家鄉,拉馬車就是趕馬車的意思,是馬去拉,人去掌握馬和車的快慢以及走停。是啊,挖洋芋直來直去,只要朝著聳起的小土堆用力挖下去,勞動果實就在眼前滾跳,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寶貝,實在招人喜愛。然而好多年來早已沒干活的我,到快要天黑的時候,已經根本支持不住了。有一首叫《鋤禾》的詩歌讓我再一次更深刻地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們真可謂“秋收一整天,汗水不斷流。”沒有真正勞動過得人,你對土地和糧食是根本沒有發言權的。如果你要說什么,最好到地里用心勞動一回。否則,閉上你的胡亂說話的烏鴉嘴。我只偶爾干一天都叫累喊苦,父母農民勞動一輩子,真夠辛苦。寫到這里,我向天下農民虔誠地致敬,真誠地鞠躬。要是沒有你們的辛勤勞動,我們這些你們眼里所謂的國家工作人吃的蔬菜糧食從那里來啊!
我們十多個人挖了一整天,也只挖了我們家洋芋地的三分之一。余下的活路還夠忙活好久。挖洋芋,撕包谷,扯紅豆,犁地,拉草,摟木葉,喂豬,養牛,放馬。這個秋天,父母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了。其實我們農村人一年四季空閑的時間少得可憐。風里,雨里,霜里,雪里,都要在忙活。不忙活,吃什么,用什么啊!盡管如今國家有低保,但專門只靠國家的最低保障生活的也不是好國民。
吃過晚飯后,我和妻騎著摩托從老家回到了鎮上的小家。當我把早上稱來的豬油熬煉好的時候,夜已經很深了。這是生活,必須的。勞累了一天的妻,睡得正酣。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是艱辛的。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我,又一次有了深刻地體味。誰都知曉生活是美好的,未來是美好的,但沒有勞動就沒有美好,沒有勞動就沒有未來。盡管太陽的光芒永遠都是燦爛絕倫的。家是生命開始的地方,家是溫馨的港灣。無論你是帝王將相,抑或商賈富貴,一介平民,誰也離不開家。離開家之后,無論你在天涯,還是在海角,記得回家。如果你生活工作的地方離家不遠,那要經常回家。看看父母,干干農活。不要老是三五個滾在一起,不是打麻將,就是斗地主。如果離家遠的,也要抽抽時間,常回家看看。不要當有一天老人老了,動不了的時候,才回家。那時回家又有什么意義呢?
八年級散文三
那天,當我們四個有在那條山道上停下來的時候,原來只是想就近觀察那一群黑色的飛鳥的,卻沒想到,下了車以后,卻發現在這高高的清涼的山上,竟然四處盛開著野生的百合花!
山很高,很清涼,是黃昏的時刻,濕潤的云霧在我們身邊游走,帶著一種淡淡的芬芳,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樣!
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樣,而雖然那么多年已經過去了,為什么連我心里的感覺竟然也完全一樣!
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同行的朋友,這眼前的一切和我十八歲那年的一個黃昏有著多少相似之處。一樣的灰綠色的暮靄、一樣的濕潤和清涼的云霧、一樣的滿山盛開的潔白花朵;誰說時光不能重回?誰說世間充滿著變幻的事物?誰說我不能與曾經錯過的美麗再重新相遇?
我幾乎有點語無倫次了,朋友們大概也感染到我的興奮。陳開始攀下山巖,在深草叢里為我一朵一朵地采擷起來,宋也拿起相機一張又一張地拍攝著,我一面擔心山巖的陡削,一面又暗暗希望陳能夠多摘幾朵。
陳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他給我采了滿滿的一大把,笑著遞給了我。
當我把百合抱在懷中的時候,真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和滿足。
一生能有幾次,在高高的清涼的山上,懷抱著一整束又香又白的百合花?
多少年前的事了!也不過就是那么一次而已。也是四個人結伴同行,也是同樣的暮色,同樣的開滿了野百合的山巔,同樣的微笑著的朋友把一整束花朵向我送了過來。
也不過就是那么一次而已,卻從來不會忘記。
令人安慰的就是不會忘記。原來那種感覺仍然一直深藏在心中,對大自然的驚羨與熱愛仍然永遠伴隨著我,這么多年都已經過去了,經歷過多少滄桑世事,可喜的是那一顆心卻幸好沒有改變。
更可喜的是,在二十年后能還再重新來印證這一種心情。因此,在那天,當我接過了那一束芬芳的百合花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幾乎是我一生中最奢侈的一刻了。
而這一切都要感激我的朋友們。
所以,你說我愛的是花嗎?我愛的其實是伴隨著花香而來的珍惜與感激的心情。
就象我今天遇見的這位朋友,在他所說的短短一句話里,包含著多少動人的哲思呢?
我說的“動人”,就如同幾位真誠的朋友,總是在注意著你,關懷著你,在你快樂的時候欣賞你,在你悲傷的時候安慰你,甚至,在向你揭露種種人生真相的時候,還特意小心地選擇一些溫柔如“花香”那樣的句子,來避免現實世界里的尖銳棱角會刺傷你;想一想,這樣寬闊又細密的心思如何能不令人動容?
我實在愛極了這個世界。一直想不透的是,為什么這個世界對我總是特別仁慈?為什么我的朋友都對我特別偏袒與縱容?在我往前走的路上,為什么總是充塞著一種淡淡的花香?有時恍惚,有時清晰,卻總是那樣久久地不肯散去?
我有著這么多這么好的朋友們陪我一起走這一條路,你說,我怎么能不希望這一段路途可以走得更長和更久一點呢?
也就是因為這樣,我竟然開始憂慮和害怕起來,在我的幸福與喜悅里,總無法不摻進一些淡淡的悲傷,就象那隨著云霧襲來的,若有若無的花香一樣。
然而,生命也許就是這樣的吧,無論是歡喜或是悲傷、總值得我們認認真真地來走上一趟。
我想,生命應該就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