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散文教案范文3篇
散文欣賞能給大班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激發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大班散文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大班散文教案范文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兩片樹葉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節進行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2、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三幅,圖一畫有兩片樹葉的樹苗若干棵;圖二表現兩片樹葉象眼睛的背景;圖三是表現兩片樹葉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師準備一些樹林中的動植物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圖一,激發幼兒想象。
出示圖一,問:圖畫上有什么?(小樹苗)小樹苗有幾片樹葉?(兩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片樹葉象什么?(幼兒充分想象)老師這里有一篇散文,我們來聽聽散文里說這兩片樹葉象什么,好嗎?
2、教師朗誦散文片斷,引發幼兒想象。
①教師朗誦:瞧!這兩片新葉子,多象是小樹的兩只眼睛。(出示圖二)提問:散文里說兩片樹葉象什么?(象小樹的眼睛)小樹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兒想象講述,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圖片一一貼入背景圖)是啊,小樹就像小朋友說的那樣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東西,它心里怎么樣?它覺得它看到的這個世界怎么樣?
②教師繼續朗誦:瞧!這兩片新葉子,多象是小樹的兩只耳朵。(出示圖三)提問:散文里還說兩片樹葉象什么?(象小樹的耳朵)小樹的耳朵靜靜地聽呀聽呀,它聽到了什么?(幼兒想象講述后,教師把準備好的圖片貼入背景圖)
③小樹苗越看越高興,越聽越高興,小樹苗一高興就蹦了起來,發生什么事了?(幼兒想象后)教師講述:哈,小樹苗一蹦,就長高啦!
3、學習朗誦散文。
教師完整朗誦散文一遍后,問:散文里講了些什么?討論后,教師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4、幼兒討論:學完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覺?引導幼兒體驗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動:畫小樹苗。
上面畫上兩片葉子,畫好后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樹葉象什么,它們在做什么,心里怎樣想,你的小樹苗長大了沒有。
附:兩片樹葉
小樹苗種上沒幾天,就長出了兩片樹葉。
瞧!這兩片新葉子,多象是小樹上的兩只眼睛。兩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麗!
瞧!這兩片新葉子,又象是小樹上的兩只耳朵。兩只耳朵靜靜地聽呀聽呀,嗬,這樹林會唱歌!
小樹苗越看越高興,越聽越高興,小樹苗一高興就蹦了起來。哈!小樹苗一蹦,就長高啦
大班散文教案范文二
幼兒園新《綱要》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平時讓大班幼兒欣賞一些短小、精悍、內容生動,形象、意境優美的優秀散文詩,來激發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求知欲,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我在組織大班幼兒欣賞散文詩時,非常注重提問方面的技巧,主要有五點:
一、多聽少問
傳統的散文欣賞往往是老三遍:第一遍欣賞,提問散文名稱和主要角色內容;第二遍欣賞,提問一些具體情節;第三遍欣賞,提問“聽后感”。但從實際情況看,大班幼兒的記憶力發展還不完善,欣賞三遍還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作品的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教師的提問也多遇到障礙。因此,在欣賞和提問的安排,首先我先讓幼兒多聽,整體欣賞和部分欣賞交替,讓幼兒在反復聽的過程中體味散文無處不在的美。傳統教學講究環環緊扣,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要把作品梳理清楚,把幼兒頭腦中最美好完整的形象沖淡。因而在組織欣賞時,我注意把握每一篇散文的特色、特點,每一遍欣賞后,不一定都提問,多欣賞幾遍爾后提問,這樣就滿足了幼兒聽的需要,幼兒回答時也有信心,積極性也高。
二、邊聽邊問
我們講究散文的整體美,并不是一定要完整欣賞后再提問。有的散文是幾段體,有的散文有回環反復,還有的散文有懸念,這就比較適合教師邊講邊聽,幼兒邊聽邊答。(1)開頭設問。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我讓幼兒欣賞前先提問:“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的,輕輕的,你還沒注意,秋天的門,就悄悄地打開了。你聽……”這樣先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寫楊樹林春夏秋冬的景色變化和帶給孩子們的趣味,從而表達了幼兒熱愛楊樹林,愛校園的淳樸摯熱之情。教學時我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楊樹林嗎?為什么?你覺得楊樹林怎樣?幼兒們便紛紛發言,感情至深,覺得楊樹林非常有趣,楊樹林像位魔術師,變化無常,給他們帶來了歡樂。春天的楊樹林花可以玩耍,夏天可以在樹蔭下游戲,秋天采集著金黃的樹葉,冬天可以在楊樹林里打雪仗。如散文《蒲公英》,作品描寫了蒲公英花朵凋謝后輕盈地飛揚在空中的美麗情景和帶給孩子們的趣味,從而表達了幼兒喜歡蒲公英的情感。教學時我組織幼兒討論:你為什么喜歡蒲公英?幼兒們都從不同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覺得蒲公英的黃色花朵漂亮,它的花朵凋謝后花托上會結出雪白的絨毛似的球,風一吹,絨毛會在天空飛揚,像雪花一樣輕盈,給孩子們帶來樂趣。通過這樣的提問討論,使幼兒體會感受到了散文里跳蕩著的明快開朗且活潑有趣的情感基調,把握了這篇散文要傳遞給他們的信息。
三、創編提問
當欣賞散文的教學活動結束時,我們往往會引導幼兒理解體驗作品,遷移作品經驗,進而擴展想象和講述。如散文《云彩和風兒》,教學活動結束時,我啟發幼兒:“天上除了云彩和風兒還有什么你也覺得有趣,給你帶來歡樂呢?請你也來編一段。”在我的啟發引導下,幼兒們編出了云彩和太陽、云彩和月亮、云彩和星星等段落,個個編得非常認真,把天上云彩和太陽、云彩和月亮、云彩和星星等的景色和給幼兒帶來的歡樂畫面形象地勾勒出來了。如散文《我多想》,活動結束時我啟發幼兒學習用“我多想……送給……讓……”的句式來仿編散文,幼兒們都編得非常出色。如“我多想摘到天上的星星,送給地球上的每一個人,讓整個世界變亮。”“我多想睡在荷花上做一個美夢,送給我的媽媽,能讓她欣賞到動聽的歌。”通過提問創編,使幼兒更好地理解了散文詩的結構句式,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散文欣賞能給大班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激發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特別給能力強的孩子更多的機會提高語言發展的條件,也充實他們語言完善的基礎。對能力一般的孩子,看似他們并不是積極的參與,但是他們的欣賞中也能感受到散文中完美的語言,豐富的詞匯,變化有趣的情節,在傾聽同伴的回答中他們也能更好的理解散文,也會幫助他們學習怎樣理解散文。對于能力弱的孩子,他們雖然有時不能對散文完全理解透徹,但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中,他們也有機會欣賞到散文的內涵,初步體驗散文中優美的詞句,為他們將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打基礎。希望這個“搖籃”使孩子們感到溫馨親切,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長。
大班散文教案范文三
一、活動目標1.欣賞、理解散文,有感情地朗讀散文。
2.感受樹和喜鵲生活的變化,并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出來。
二、活動準備教學掛圖、散文錄音磁帶三、指導要點1. 活動重難點:欣賞理解散文并有感情地朗讀。
2. 指導要點: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等方式引導幼兒欣賞散文,體會散文的優美意境。
四、活動過程1. 談話教師:你們有過孤單的感覺嗎?什么時候會感到孤單?(解釋"孤單":沒有朋友,冷冷清清的時候)出示樹和喜鵲:這里有一棵樹,一只喜鵲,故事里他們的心情會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來聽聽一首散文《大樹和喜鵲》
2. 欣賞散文詩(1)配樂欣賞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內容。
提問:散文里說了什么?
(2)結合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散文,進一步感知理解散文意境。
出示圖片一,欣賞散文第一、二自然段,提問:
"樹和喜鵲的心情是怎樣的?"(孤單)為什么?
出示圖片二,欣賞散文三至七自然段,提問:后來樹和喜鵲生活有什么變化?
樹和喜鵲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快樂)為什么?(啟發幼兒用動作來表現)它們怎樣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句子來回答,感受樹與喜鵲的快樂)小結:當只有一棵樹,一只喜鵲的時候,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當有好多好多樹,好多好多喜鵲的是時候,它們可以一起游戲,一起生活,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3)教師有感情地完整朗讀散文詩,幼兒欣賞,再次體會散文意境。(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聆聽教師朗讀時的表情和聲音。)3.學習朗讀散文詩。
(1)模仿跟讀散文詩。(使用幼兒用書)(2)完整朗讀散文詩。
(3)分組朗讀散文詩。
五、評價要素是否理解散文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讀散文。
六、活動建議1. 在日常活動中,多次播放散文錄音,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
2. 在美工區投放繪畫工具和材料,讓幼兒用繪畫方式表現散文內容附:散文大樹和喜鵲從前,這里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只喜鵲。
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后來,這里種了好多好多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里都有喜鵲。
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
每天,天亮了,喜鵲們嘰嘰喳喳叫幾聲,打著招呼一起飛走了。
天黑了,又嘰嘰喳喳地一起飛回窩里,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