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云海中秋月閱讀答案
《蒼茫云海中秋月》閱讀材料
④那一輪月亮確實是越來越圓了。因其圓滿,反而倒惹出傷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感懷;“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是傷感;“月出驚山鳥”是靜謐;“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毫無傷感之意,有萬里橫空出世的氣魄!但是不管怎么說,一本唐詩,處處見月,雖說各有各的寫法,各有各的寄托,卻是各個身上沐浴著月輪的光輝。唐以后,明月愈轉華美凄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就更將人生的落寞凄涼,心無系處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態之下。
⑤中國的古代神話有“射日”之說,后羿射日,可見于日有恨,至少是愛恨交加;還有“逐日”之說,夸父追日,中途渴死,“棄杖化為鄧林”;只有月亮的神話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麗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宮殿——廣寒宮。她在月光里無翼而翔升,裙袂飄然,兔是玉兔,樹是桂樹。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話,在這里變成了吳剛伐桂,東西方神話形不同,神相似。
⑥誰是有心人留意去統計一下呢?千百年以來,有多少古代詩人留下月亮詩篇、明月佳句?那輪“幼時不識月,呼為白玉盤”的月亮,正是一顆高懸碧空、心跡朗朗的中國心。中國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懸夜空,如同宇宙間唯一的一盞華美路燈。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擴張而長存。我們最大的文化遺產不是別的,而是對月亮的理解和領悟,是我們獨有的中秋節。
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是全人類,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國的月亮文化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因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取材于周濤同名散文)
《蒼茫云海中秋月》閱讀題目
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本文開篇以句號作喻,既形象地寫出月亮的圓滿,又與后面“宣告結束”呼應。
B.第②段中引用陳子昂和李白的詩句表明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的感傷情懷。
C.作者筆下人與月亮的關系充滿詩意,讀后使人能夠獲得“文中有畫”的美感。
D.本文結尾處破折號有解釋作用,意在解釋月亮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語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大量古今詩句,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增強了文學底蘊。
2.閱讀第③段,簡要分析作者為什么兩次提到“煞風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關“射日”“逐日”的神話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第⑥段中劃線句子“中國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系社會生活,談談你對“我們最大的文化遺產不是別的,而是對月亮的理解和領悟,是我們獨有的中秋節”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蒼茫云海中秋月》閱讀答案
1.AC
2.要點:強調①“放鞭炮”熱烈,“手抓羊肉”粗獷;②與靜謐的中秋之夜氣氛不和諧。(意對即可)
3.(1)要點:①反襯;②突出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的喜愛;③凸顯作者對“月亮”的贊美。(答出三點即可)
(2)要點:①從古至今,由月亮產生的獨特心理;②由月亮產生的詩篇佳句;③由月亮產生的獨特的節日。
4.“略”。
看了“蒼茫云海中秋月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