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忍議論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談忍》議論文閱讀材料
②“忍”似乎是中國傳統文化極力提倡和宣講的,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都倡導“忍”。但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讓、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茍且以偷生。今人標榜“忍”,也不僅僅為求得一時的風平浪靜、無所作為。相反,它暗含著等待時機的策略、隱而不露的智慧。“面對命運,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對機會的窺伺,是在沖鋒前對自己爆發力的凝聚。因為機會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認真尋找;力量也不可能隨時都有,它需要慢慢積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韓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馬遷受宮刑后發憤著書是大忍。由此看來,“忍”不僅是一種智略,更是一種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難怪有位名人說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了。
④不過“忍”似乎總與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種環境,是一種歷練,耐得住寂寞是做學問、成大事都必須達到的境界.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在這方面可作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為名利所動,而是潛心書齋,求學海外,進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不出席各種公共場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來訪,他說:你只吃雞蛋就好了,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雞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讀書,靜思,冷眼旁觀人生與社會。他不愿成為主流,成為主流,只能給思考、創作造成累贅。要知道做學問、搞研究是一個非常艱苦的探索過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和誘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離其正道,醉心于鎂光燈下,熱衷于出風頭,最終只能是一事無成。
⑤不可否認的是,“忍”的過程似乎總是痛苦的,總伴隨著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礪意志,錘煉本領,增益所不能。可見,只有忍得住痛苦的過程,才能收獲到成功的結果。
《談忍》議論文閱讀題題目
1.文章論述的觀點是什么? (3分)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3.第3段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
4.結合具體語境,說說文章第④段中畫線句子的含義。(3分)
《談忍》議論文閱讀題答案
1.只有忍得住痛苦的過程,才能收獲到成功的結果。(3分)
2.由社會現象引出論題——談“忍”,增添文章的可讀性。(2分)
3.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證明了 “忍”不僅是一種智略,更是一種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4分)
4.讀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沒有必要特意拜訪作者。(或:你只看我的文章就可以了,不必要拜訪我。)(3分)
看了“談忍議論文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