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力量閱讀練習及答案
《慈悲的力量》閱讀材料
⑶ 古今中外,無論是謙謙君子還是江湖義氣,無論是紳士風度還是騎士精神都是講慈悲的。
⑷ 《三國演義》中,關羽率領精兵在狹窄的華容道截住了潰敗的曹操,看到對手狼狽的樣子,他想起自己落魄時被曹操收留在大營、奉為上賓以禮相待的往事,慈悲之心戰勝了責任感,念舊的他就讓出通道放走了曹操。事后,他敢作敢當回營負荊請罪。結果,寬厚的諸葛亮也以仁慈之心原諒他的過錯。
⑸ 《九三年》中,雨果筆下那個百戰百勝、身為富有領主的后代擁有爵位卻效力于巴黎公社的革命者郭文,率兵前往西部省份旺岱向舊勢力、自己的親叔爺宣戰。大獲全勝的郭文在捕獲叔爺后又將其放走了,自己為此上了斷頭臺,以生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法國式“捉放曹”的原因是這位曾經殘忍的叔爺甘愿冒著被俘的風險在熊熊大火中舍命救出了幾個幼童。
⑹ 用雨果的話說就是:“在一個絕對正義的革命主義之上,有一個絕對正義的人道主義。”或許受到雨果大力渲染的人道主義精神所感染,幾十年后在日內瓦,人類第一次以國際公約形式規定了交戰雙方不殺降,不虐俘,于是人類的慈悲和憐憫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相互敵對國家的集體首肯。
⑺ 所以,慈悲是最重要的紳士風度,慈悲是最重要的騎士精神。
⑻ 如果人人都講慈悲,都有憐憫之心,社會就會安定,維穩就無需多少公共開支。如果人人不講慈悲,社會就不能安定,無論花費多少公共開支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
⑼ 在廈門快速公交車上發生了一起自殺式縱火案,導致40多人喪生,加上傷者超過80多人,年近花甲的犯罪嫌疑人陳某也被當場燒死。在事后查獲的遺書中,證實陳某因自感生活不如意,幾十次向地方政府部門交涉社保問題無果,悲觀厭世,進而泄憤縱火。
⑽ 事件發生兩天后,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評論:“從某種意義上說,那輛被炸毀的公交車,很像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大家都在同一輛車里,如果一個人絕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為此,永遠不要對他人的苦難無動于衷,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不是你我。”
⑾ 在這個吸引人的評論之后,網上沒有太多對犯罪者的謾罵和教條式的說教,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的評論占據了更多的版面,畢竟肇事者自己以生命相抵。我感受到了國人對這件事的思考。那就是不要漠視周圍人的苦難,因為這是個在既無恐怖主義背景、生活環境又無恐怖主義的土壤下,一個失去希望的小人物絕命抗爭的極端行為。我們如果將這個強大而繁榮世界的一部分、那怕僅僅是一點點分給他,也就不會將其逼到絕路。
⑿ 在“9·11”恐怖襲擊那天,我在幾百米外看著世貿大廈這座象征強大美國的大樓在滾滾濃煙中像積木般轟然倒地,深深感到意志堅定的絕望者能造成多大的破壞。之后,我多次來回進出這個國家,又親身經歷過美國國土安全部以反恐名義對邊境檢查的嚴格程度,但是其境內的恐怖襲擊仍然頻頻發生。
⒀ 一個慈悲的社會能讓任何一個階層的人都有鞋穿,這樣一來就沒有光腳的,沒有一無所有的人。按現在的語言說就是使改革開放的成果讓社會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按照木桶原理來看,現在中國社會最大的短板就是貧富不均,我們一次分配造成的貧富差距,不能在二次分配時再擴大,只能將其縮小。共同富裕也是這個意思。
⒁ 公平和正義的缺失是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短板。要讓這塊短板加長,領導人要親力親為,行政機構要秉公執法、不能不作為,財富要向農村和弱勢群體傾斜,整個社會都要學會變得慈悲,變得憐憫,變得有助人為樂的意愿。
⒂ 別讓短板葬送我們自己,別讓短板葬送這個原本美好的社會。(摘自《學習時報》2013年11月18日)
《慈悲的力量》閱讀題題目
小題1:下列的說法,與文意不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紳士風度和騎士精神都是慈悲最重要的表現。
B.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折射出美國社會缺乏足夠的慈悲。
C.幾十年后在日內瓦,人類多次以國際公約形式規定了交戰雙方不殺降,不虐俘。
D.“慈悲的力量”的含義是:只要人人都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由此就會產生正能量,社會就會安定、和諧。
小題2:下列的說法,屬于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3分)
A.一個社會,只要花費巨大的公共開支,社會就能夠維持穩定。
B.作者支持廈門的陳某在失去希望的情況下采取絕命抗爭的極端行為。
C.慈悲與同情最大的區別可能是:因為恐懼而憐憫是慈悲,因為愛而憐憫是同情。
D.作者列舉雨果作品《九三年》中的法國式“捉放曹”事件,目的在于闡述“絕對正義的人道主義在絕對正義的革命主義之上”的觀點。
小題3: 請解釋下面兩個句子中的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一個慈悲的社會能讓任何一個階層的人都有鞋穿,這樣一來就沒有光腳的,沒有一無所有的人。(2分)
②別讓短板葬送我們自己,別讓短板葬送這個原本美好的社會。(2分)
小題4: 選文第⑷⑸段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5分)
《慈悲的力量》閱讀題答案
小題1:(3分)C
小題2:(3分)D
小題3:(4分)① 有鞋穿:生活如意(或者都能享受到社會改革開放的成果,或衣食住行有保障,或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或生活有希望,或無生活之憂慮,或能夠享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社保等公共資源。)(2分)② 短板:公平和正義的缺失(2分)。(如果只答貧富不均或者貧富有差距,只給1分)。
小題4:(5分)不能。(1分)因為第⑷段列舉中國古代關羽“捉放曹”的例子(1分),第⑸段列舉法國作家雨果《九三年》中的革命者郭文捕獲叔爺后又將其放走的例子(1分),和第(3)段的“古今中外”相照應(2分)。(表態1分,內容概述2分,與“古今中外”相照應2分。)
看了“慈悲的力量閱讀練習及答案”